六年级下册英语12课复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12课 用心灵去倾听 续写。从
1个回答2024-03-09 23:43
《用心灵去倾听》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课文主要讲了: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颗心走到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深厚情谊。让我感触最深的有这几处:



“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苏珊。”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最喜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作者不仅痛苦,同时也对死亡充满恐惧,苏珊巧妙地采用了更好的办法:他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听着这样的话语,作者心头的阴影定会乌消云散,快乐就会重新回到作者身边。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是啊,作者找到了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希望,把希望寄托在小精灵身上。



因为作者听到了小精灵温柔的声音,所以作者的心灵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



我觉着作者的哭既是伤痛带来的哭,也是孤独中找到希望的哭。作者还用“第二个母亲”形容苏珊,看得出作者对苏珊那浓浓的爱意。



我也看得出,苏珊对作者的爱,每天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和小作者一起聊天,作为问讯处的职工,除了苏珊,其他人很难办到。这一篇课文让我懂得了:不管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时,都要有耐心和爱心。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第23课怎么复述
1个回答2024-01-24 03:42

林冲遭受陷害,被开封府发配至柴进庄上。柴进见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结果轻松击败了他。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

三年级上册29课空城计复述故事
1个回答2024-03-05 13:10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小六六年级上册 第12课《用心灵如倾听》写“我”的心里变化 行动变化 具体原因 填空 求答案
1个回答2024-01-21 16:04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脉络清楚。课文先写了“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下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和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的怀念她。
你发的英语单词下册的全部 1到12课的 谢谢
1个回答2023-01-31 07:20
什么单词??
一年级下册12课生字
1个回答2024-02-18 15:25
同工专才级队蚂蚁前空房网
六年级上册12课用了什么视觉观察事物.真实地记录了什么.赞美了�
1个回答2024-02-15 23:23
用了主人公的视觉,真实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的故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感激之情和亲切的怀念
五年级上册第六课三个小故事怎么复述
1个回答2023-11-18 14:23
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是一个小故事集,包含了三个小故事。如果你想要复述这三个小故事,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阅读这三个小故事,确保你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事件有足够的了解。

2. 回顾每个小故事的主题。主题是故事中心思想的核心概念。例如,一个小故事可能以友谊为主题,另一个可能强调坚持或勇敢等价值观。确保你明白每个小故事的主题,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复述和理解故事。

3. 确定每个小故事的关键情节。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始、发展和结尾。在复述时,重点强调关键情节,以确保你能够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4. 使用适当的词语和语句来复述故事。将每个小故事转化为你自己的话语,并使用简短而明确的句子来表达故事中的重要细节和事件。

5. 在复述时,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语来帮助讲述故事的流程。过渡词语,例如“首先”、“接下来”、“然后”、“最后”等,能够使复述更加连贯。

总之,复述这三个小故事需要你熟悉故事内容,把握主题和关键情节,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可以帮助你复述出准确和有条理的故事内容。
小学12册书第12课解释
1个回答2024-02-11 08:09
12课将相和的主要内容:本课通过“完壁归赵”“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12课将相和的主要内容:本课通过“完壁归赵”“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12课将相和的主要内容:本课通过“完壁归赵”“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12课将相和的主要内容:本课通过“完壁归赵”“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6年级上册12课《论语两则》课后题
1个回答2024-02-21 20:14
我也是上六年级的,我是我书中的第十二课是《姥姥的剪纸》啊,所以不能回答。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