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我的家乡的来源

萍乡“安源”名字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20 14:31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三苗族在萍乡生产劳动和繁衍生息。 战国为楚地。秦隶九江郡。汉高祖时为豫章郡宜春县西境。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宜春县西境置萍乡县,以地多生萍草得名。属安成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属袁州,大业初属宜春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属袁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年)属袁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萍乡州,属袁州路。明复为县,属袁州府。1912年直属省。1914年属庐陵道。1926年复隶省。1932年属江西第八行政区。1935年属江西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析城厢置萍乡市,郊区仍为县,隶袁州分区;9月撤市存县,隶袁州专区。1952年隶南昌专区。1958年隶宜春专区。1960年萍乡县改市。1970年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76年萍乡市设城关、湘东、上栗、芦溪4区。1992年吉安地区莲花县来属。1993年城关区更名安源区。1997年撤销上栗区、芦溪区,设立上栗县、芦溪县。  西周时,萍乡属扬州,春秋属吴国,战国为楚地,汉高祖刘邦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三国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267)设立萍乡县,县治设芦溪古岗。唐武德二年(619),县治从芦溪古岗迁至萍乡凤凰池(今市治所)。唐贞观元年属江南西道袁州府,元元贞元年(1295)萍乡由县升格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由州改为县。清属江西省袁州府。民国3年(1914)属庐陵道。民国15年直隶于省。民国20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区。建国后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南昌专区改名为宜春专区,萍乡属之。1960年9月撤县设市,由宜春专区代管。1970年3月萍乡为省辖市。1971年经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4个区。  2005年,辖芦溪、上栗、莲花三县(经国务院批准,莲花县于1992年8月从吉安地区划归萍乡市管辖),安源、湘东二区,还有省级安源经济开发区,30个建制镇、29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170个居委会、7个管理处。
东乡族来源
1个回答2024-03-19 21:25
中国西夏王朝不是由党项族建立的吗?党项和东乡只是汉语音译时发生细微的区别,东乡就是党项。居住地域和西夏时期应该也没多少变化。
乡村音乐往事 | 起源简介
1个回答2024-03-27 13:56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是一种具有典型美国白人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这一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约翰·丹佛(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还有我们熟知的格莱美小天后泰勒·斯威夫特(早期一些歌曲)等等。

乡村音乐,起源于英国民谣,发展于美国南部。基于早期英美两国文化方面的联系,所以美国乡村音乐起源于英国并不会让人感到奇怪。如今,乡村音乐早已成为美国白人民族音乐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特征为曲调简单,节奏比较平稳(举个反例,摇滚乐),一般叙事性比较强,适合抒情,例如上面说到的约翰丹佛的成名作(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就是一首带有浓浓乡情的乡村民谣。动听,而又能容易让人得到感情的共鸣。
乡社 起源?
1个回答2024-01-29 15:43

乡社(村社),汉族旧时之乡里社会组织。

社起于古之国社、里社,故古人以“乡”为社,合称“乡社”

“乡社”,史书中也称“村社”、“邻社”、“土地公社”、“农村公社”。本是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一种村落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于一定地域内的一群同氏族和他氏族的家庭组成。实行土地公有,分配各家使用,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归各家私有

桃源乡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1-24 12:12

桃源境内民风淳朴,信奉巫佛两教,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化文体活动,并成立了一支腰鼓队,两支军乐队;其文化底蕴深厚,于2008年成立桃源乡文联,并刊出《桃源》2期;涌现出象韩晋忠(县人大主任)、杜儒俞(退休干部)等一些知名作家;民族民间文化傩戏、打木雀等更是历史悠久,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傩戏赴遵义、重庆演出,《山王图》获贵州民间文艺汇演二等奖,并会打宝福等多种古老的民间文艺表演。

求乡村爱情8资源
1个回答2022-05-13 07:47
没有。。。。
谁有乡村爱情3资源?
1个回答2023-05-21 00:15
乡春爱情3可以发分享
蝉鸣为什么和能故乡联系起来,起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21:35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司空曙《新蝉》),“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白居易《早蝉》),其实,蝉本无知、无情,蝉鸣也本不关愁,然而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这都只不过是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歌讲究的是感情的物化与外现,蝉鸣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试问,何人没有听过故乡的蝉鸣,而士大夫因为仕途的波折,往往被外放迁谪,心里愁情满腹,听到故乡的蝉鸣,想起自己这一生,离开故乡很久了。当然是有情绪要发泄的。
所以,蝉鸣与乡愁,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不存在起源于哪部经典这种说法。
山东金乡苏氏起源
1个回答2024-03-13 02:30
一、苏氏的起源
依照史书记载,颛顼为黄帝的孙子辈。《史记》、《帝王世纪》,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苏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二、苏姓起源地
①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行汉化,单姓苏氏。汉晋时辽东乌桓、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均有改苏姓者。清朝满洲八旗中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改为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苏氏、达斡尔族乌尔克氏,亦改姓苏。
②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省辉县境内),史称有苏氏
③先秦时苏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河北,战国时苏姓一支迁居湖南、湖北,秦汉之际开始往山东播迁,汉武帝时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今咸阳市西北)侯,另d苏姓起源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
④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三、苏姓起源及简介
1.最早取得“姓”的名号者仅有14人,这些姓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姓,现代姓氏则是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氏”,出自己(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 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2.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
② 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③ 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 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
泉源乡的泉源历史
1个回答2024-01-03 22:02

马陵古战场
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据考证核心战址在今郯城县泉源乡马陵山区独龙涧。清康熙《沂州志》载:“马陵山在州东九十里,与郯城接,状如奔马,直抵宿迁……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山岭沟涧纵横,可伏兵数十万。马陵道有山顶道、山涧道、河谷道之分。山顶道是一条南北古道,南通吴、越、楚,北达齐、燕、赵。马陵山区至今仍保留有古道遗迹,在马陵山区古道沿线,与齐魏马陵之战有关的地名、村名有数十处。其中独龙涧沟内道路弯曲,路两旁悬崖峭壁,谷深林密。当年孙膑施计射杀庞涓于此涧,又名庞涓沟。该沟内与孙、庞大战有关的地名很多,有孙膑营垒、伏兵崖、恨古崖等战场遗迹。其中较有名的为卸甲营村,相传是庞涓中箭死后,孙膑在此安营,士兵卸甲休整而得名。卸甲营村东临沭河,河东是王家村,1979年在该村附近出土过一些古铜箭头等。卸甲营村西南,是四围山和穆柯寨,地势险要,也有不少古铜箭头出土。从卸甲营村向南约7公里,便是著名的“禹凿山口”,相传山口为夏禹治水而凿,沭水流到这里折向西转,两岸悬崖陡壁,林木丛生,风光秀丽。山口东南是古寨村。当年孙膑利用减灶法,诱敌深入,在此把锅灶减到最少,所安的营寨就在古寨村。1972年修跑马岭水库时,曾挖出数百个锅灶坑和许多三棱青铜箭头。沿古寨向南,经大贤庄、官庄、芦窝、上河,直到苏鲁交界的嶂苍村,山岭连绵起伏达30多公里,但山路尚为平坦,是孙庞斗智的马陵古道南段。 古柏化石 1991年12月,有村民在马陵山东坡地表下80公分石层内发现一柏树化石。化石没有根系和枝叶,为一棵较完整的树干,长3.6米,直径35~45公分,呈棕红、棕黄、黑色。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别,其年代为中生代上白垩纪,距今约7万年。系目前华东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株古树化石,对研究我国中生代地理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出土文物
庞涓沟(独龙涧)附近马陵山区及古道,出土了大量的与齐魏马陵之战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兵器与锅灶炕,二是墓葬。大量的出土文物是重要的证据。1958年,在修黑龙潭水库时,出土了400—500枚铜箭头,孙塘村出土了铜箭头200余枚。1972年修跑马岭水库时,挖出数百个锅灶炕和若干枚三棱铜箭头,以后在清泉寺又出土了几十个锅灶炕和数千枚铜箭头、三棱式铜簇,并在大尚庄出土一把完整的青铜剑,卸甲营村出土一柄断剑,泉源乡出土一件铜刺。这些兵器据考古学家鉴定均为战国时的青铜兵器。尤以独龙涧处出土的箭头多而集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尚庄出土一件带铭文的铜戈,名曰:“谷氏左”。据先秦史专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考证认为,该戈是魏军的兵器,年代也与马陵之战相合,而其他地方的马陵则无一件出土文物与文献相印证。这不仅与《史记》记述完全相符,而且证明这里确曾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附近的样山,山顶有庞涓墓,墓下,山前古有“安子庙”,传系孙殡念与庞涓同学为庞而建。庙北还有一无字红石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