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12.3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2019-06-20 10:00:01凯程考研09:30 1.3万
声音简介

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分别都进行了乡村教育实验,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有很多可能行的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晏阳初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其影响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它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其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后又由晏阳初本人将其收获的种子播于全世界贫瘠的土地上,继续浇灌几十年,结出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和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平民教育专家和乡村建设人才。 晏阳初这位中国四川巴中市人的名字,也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被联合国聘为终生特别顾问。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值得高度重视。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指什么?

晏阳初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其影响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它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其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后又由晏阳初本人将其收获的种子播于全世界贫瘠的土地上,继续浇灌几十年,结出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和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平民教育专家和乡村建设人才。 晏阳初这位中国四川巴中市人的名字,也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被联合国聘为终生特别顾问。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值得高度重视。

晏阳初四大教育口诀

晏阳初四大教育口诀为文、卫、民、生。 在教育内容方面,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首先,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在当时的中国文盲是大量存在的,要想解决国民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首先就是扫清青年文盲,对他们进行文字的普及和基本知识的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 其次,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再次,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提倡要注重卫生和医学的设施设备;最后,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通过教育使公民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培养公共心与团结力。在四大教育中,晏阳初认为应以公民教育为根本。 晏阳初简介: 晏阳初(1890年—1990年),原名兴复,字阳初,四川巴中人。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的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的四大教育。 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誉为国际、国民平民教育之父,不仅在我国河北定县率先开展了平民教育实验,更在泰国、柬埔寨等地开展了改革实践。因此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教育影响深刻,更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教育影响。

为什么说晏阳初是平民教育

不知我这样答复你是不是满意,请你参考,有疑问请君一定追问,我一定会尽我所能的!  晏阳初(1893—1990年)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四川巴中人,原名兴复,字阳初。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探索和实践,力图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贫困落后地区推广。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1950年定居美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1、带领500知识分子下乡 学做农民   20世纪30年代末,晏阳初选定河北省定县从事平民教育的实验研究工作,为中国教育的平民化、现代化与本土化,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探索。他说,到定县去,我们就是要向农民认老师,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因为我们以前所受的教育与农民太隔膜了,我们要重新教育自己,要先农民化,才有资格去化农民。在“定县实验”最鼎盛的时候,聚集了近500位知识分子,其中有60余位是学有专长的归国博士、大学教授等,当时的媒体把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称为“博士下乡”运动。而晏阳初则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让这些既富于创造力又特立独行的一流人物“逐渐明白什么是服务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2、一生只为劳苦大众 不做官不发财   在教育实践中,晏阳初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若要挽救民族,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精英教育必须转变为平民教育。他为此立下了将来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而要从事平民教育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劳苦大众的决心。   3、泽遍世界,孔子和基督的完美化身   从1918年在一战战场的华工营,到1990年在美国纽约去世,70余年,晏阳初只做了一件事,即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他在晚年自言“三C”理论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 推动着晏阳初70年如一日地行走在平民中间。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主张以暴易暴,杀人放火……”这三者在晏阳初身上互为交融结合,可谓是铸造了一个伟岸而杰出的品质,也为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晏阳初一生矢志平民教育、献身乡村建设的精神,使他成为是平民教育"传教士

晏阳初四大教育口诀

晏阳初四大教育口诀为文、卫、民、生。 在教育内容方面,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首先,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源锋知识力雀裂春。在当时的中国文盲是大量存在的,要想解决国民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首先就是扫清青年文盲,对他们进行文字的普及和基本知识的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 其次,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再次,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提倡要注重卫生和医学的设施设备;最后,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通过教育使公民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培养公共心与团结力。在四大教育中,晏阳初认为应以公民教育为根本。 晏阳初简介: 晏阳初(1890年—1990年),原名兴复,字阳初,四川巴中人。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的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的四大教育。 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誉为国顷耐际、国民平民教育之父,不仅在我国河北定县率先开展了平民教育实验,更在泰国、柬埔寨等地开展了改革实践。因此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教育影响深刻,更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教育影响。

晏阳初被称为平民教育之父的原因

晏阳初第一次将在中国土地上独立创建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体系推向了世界,并因此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定县实验成就了平民教父的称号;定县实验与背景详细介绍如下 1929年,由晏阳初发起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从北平(今北京)搬迁到河北定县。与此同时,他号召知识分子将自己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转化为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投身于改造农村社会、解除农民疾苦的实际行动。在他的带领与影响下,数以百计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其中包括陈筑山、瞿菊农、冯锐、孙伏园、李景汉等海外归来硕士、博士,他们纷纷放弃了都市中优越的工作条件与舒适的生活环境,携妻带子,举家前往偏僻艰苦的定县,加入了乡村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行列。这一被称为“博士下乡”的举动,标志着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学而优则仕”与“坐而论道”等传统观念的超越。   晏阳初带领平教会众多的知识分子到定县安营扎寨,一干就是10年。这个地方后来成了遍及全世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源地。 通过由农学专家冯锐、社会学家李景汉主持,会同美国社会学家甘博,对定县农村社会概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社会调查。经分析认为,中国社会面临着民族衰老、传统动摇、经济破产、问题丛生的严重局面。他将这些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提出消除这些社会病症的办法是推行“实验的改造民族生活的新民教育”,即以人民全部生活为起点,以民族的改造为目标,创立、造就新国民的平民教育新体系。具体办法是四大教育连锁进行,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   在定县,晏阳初采用校式、社会式、家庭式3种方式全面推行平民教育,创造了乡村平民学校、生计巡回训练实验学校、大队组织教学法、异生传习制,编制了字表、简化字以及各种程度的农民千字课本和农民读物。并且从教育入手,对全县的生产、卫生保健、公民团体组织以及县政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总结出教育、科学与农业生产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互补,穷国大国办教育应贯彻基础化、简易化、经济化、普遍化等一系列基本经验,吸引了全国各地乡村工作者前来参观。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啊?

给你推荐一本书——《先生》,里面对晏阳初的介绍很详细。还有其他很多那个时代的思想大家。

初中家长育儿经验

儿子还是姑娘?记住老祖宗的话:儿大不由娘,女大不由爷。初中男孩比较容易叛逆,实际叛逆也是多数妈妈容易得到的结论——因为妈妈不理解男孩心理,管理方式容易不被接受。我的建议是此阶段的男孩的管理要听从孩子爸爸的意见,并且不能认为爸爸是在放纵孩子——我就是一个男孩的爸爸。 同样,对女儿的管理,要按妈妈的方法。

晏阳初创新实验班是什么

是由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创办的实验班,同时也是全国六所部属师范院校中唯一一个教育学方向非免费师范班。该实验班招收非师范方向的晏阳初创新人才,旨在培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教育科学研究专业初级人才,该实验班被评估为A++本科,排名位居第三名,根据教育学部精英化、国际化、综合化的发展思路以及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本科特色专业方向的目标定位,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