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12.6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2023-05-17 03:10:56凯程考研07:53 1.4万
声音简介

陈鹤琴“活教育”探索

一、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30年代末,陈鹤琴提出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他的教育实践有:       1.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对长子陈一鸣进行追踪研究,探索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规律。       2.20世纪20年代,他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 进行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研究,形成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主张“活教育”。       3.1940年,他在江西筹建省立幼稚师范学    校,继续进行“活教育”实验。       4.1941年,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活教育”理论和运动的形成。       5.1943年,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增设专科部,至此形成婴儿园、幼儿园、小学部、幼师部、专科部的幼教整套体系。       6.1945年,陈鹤琴获准将专科部改为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并迁来上海,又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继续他的“活教育”实验。 二、“活教育”思想体系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一个人要热爱人类,热爱真理;做一个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与同胞,团结国民,为国家旺而努力;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 “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去合作”;第五,“要服务”。       “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现中国人,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2.“活教育” 的课程论       陈鹤琴反对传统的书本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所谓“活教材”就是指取自大自然、大村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尽管陈鹤琴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尽管“活的”和“直接的”知识要大大优于书本知识,但只要恰当地用作参考资料,“书本是作用的”。       “活教育”课程追求完整的儿童生活,教学组组形式打破惯常的学科中心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 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按“五指活动”的设想,儿童活动代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儿童生活,五指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3. “活教育”的教学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的出发点,它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     陈鹤琴还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          (1)实验观察:这是“活教育”的基础;     (2)阅读思考:感性不能彻底了解事物,就要通过阅读思考来弥补;   (3)创作发表: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阅读思考中获取的直接、间接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整理并创作发表。       (4)批评研讨:儿童在学习中得到的结论不 一定正确,就通过批评研讨来相互启发,达到完善。       “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思想,也考虑中国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是什么?

陈鹤琴提出了十七条教学原则,即: 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这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是: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即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儿童是易暗示的”、“好奇心”、“游戏心”,因此他要求教师要以“做”为主,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此他提出了以下的教学原则:(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做;(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较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原则;(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要游戏化;(14)教学要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要精密地观察。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教育方法

是a,b,c, 啊 前三个都跟题目有关,最后那个是贬义的。

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很显然,这五方面的条件,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如给儿童讲鱼,就要让他看到真正的鱼,观察鱼的呼吸、游动,甚至解剖鱼体,研究鱼的各部.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因之变更.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组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劳动工厂和科研机关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童话、诗歌、谜语、故事、剧本、演说、辩论、书法等).这五种活动犹如人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具体有17条教育原则,“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启迪.

陈鹤琴和张雪门教育思想的比较

回答

陈鹤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多选题】陈鹤琴主张教育孩子需要()

发现孩子; 了解孩子; 解放孩子; 变成孩子

家庭教育 怎样教小孩 陈鹤琴 pdf

远不能代替的事实!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母亲则是给家送来温馨的源泉曾经给你多少伤害,母亲!但在伤口的那一边,你仍一如既往,给我你所能给的一切.好像前世已在你那存了一笔感情的巨款,可以任我尽情挥霍.我的文字无法表达出你伟大的慈爱.爱你和你对我的爱,使我懂得了如何爱人.直到有一天,我忽略已久的你的满头白发亮刺刺的痛在我的眼中,我才猛醒你正一步步退向生

简述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内容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内容如下: 1、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对未来良好的国民具有奠基作用。 2、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既难养,更难教,“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安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 3、要把教育功能自然的渗透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融化和渗透与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间的交往和家庭生活的时间,随机的个别的、面对面的进行。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