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8 怎样帮助“慢热型”学生?

2018-07-29 09:53:2438:46 130
声音简介

Chapter8 怎样帮助“慢热型”学生?


说出“慢热型”这个词时,我在想,不如叫“迟钝”吧,无论你接受与否,反正起跑的枪声响起时,有些人一个箭步冲到了最前面,有些人一开始就落在了最后,还有些人不前也不后,这就是起点,不能掩耳盗铃。


第七章讲智能,这个词容易带给人一个感觉,智能不可改变,就如同我们的肤色、发色、眼球颜色,这样一来,太容易给一个人判死刑了,听起来不妙。


作者说的很直白,智能为上,差不就是说,基因优秀,你就聪明;基因不好,你就不聪明。


搁在一个学生身上,就带来一个逻辑,聪明的人不需努力就可以学好,说到这里,很多人笑了,我们曾经都活在这样的“定论”里,什么叫“笨鸟先飞”,你那么用功,你肯定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的学业很棒,那是你聪明。好成绩代表聪明,刻苦代表愚笨,而个人的努力,似乎被挤到了犄角旮旯里。


作者说:


基因遗传的确对智能有影响,但通过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智能可以改变。这一章的认知原理是:


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


智能是可变的,教师可以通过表扬以及谈论学生的成功和失败来调整他们的看法。


或许你一下想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说“罗森塔尔”效应,仅仅靠这种效应还远远不够,这只是给教育者设立了基本纲要,怎么做,还是要回到方法论来。


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学生能力一样,事情就简单多了,学业差异就是源自个人的努力程度。但残酷的事实是,总有一部分学生比其他学生聪明,作者说:


如何指导聪明的孩子并不难-给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就行了,但是怎样指导学习吃力的孩子?教师如何确保他们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后者才是大难题。


稍扯出一点话题,如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路割韭菜的做法,其实就是人为把学习吃力的学生一茬茬筛掉了,这种情形下取得的整体学业水平,又有多少是教学的成果呢?不把话题扯远了,这不是本章重点,回到智能这个问题。


再说智能,实则是个难度较大的话题,认知学家要拿数据说事,通过实验,最终形成了两种智能的看法。


一种认为,有一种类型的智能是所有智能的基础。某一门考试分数高,则其他考试分数也会较高;


另一种认为,智能要分多种,某一门考试分数高,仅代表跟这门考试有关的智能,不能代表其他方面的智能都高。


结果是两个都不全对。


再往下一步,认知学家把上述两种模型叠加到一起,他们把第一种模型的智能称为“g”,这个“g”能提供不同认知过程共同需要的过程,比如,语言测试分数和数学测试分数确实有练习,但是,语言测试之间的联系跟它们与数学测试之间的联系相比更紧密。


看来“g”是重点,尽管还不完全清楚它是什么?但是,它真实存在,那么,什么会使得一个人更聪明?


什么使人聪明


作者一开篇就点明了,智能是遗传和环境经过复杂的组合后的共同产物。


研究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遗传对于综合智能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大约50%的智能要归之于我们的基因。50%是平均值,因为这个比例随着年龄而变化。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比例大概是20%,稍大一点的孩子上升到40%,之后会到60%甚至更高。


这可能和你想的正好相反。你可能认为基因在小孩子身上应该最重要,你只是他们的环境不同,但他们接触世界的时间还不长,相比之下大人在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环境理应对他们有更大的影响。但是,数据和我们设想的恰恰相反,这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环境对智能的影响不大。


这是二十年前的结论,20世纪80年代,一个被称为“福林现象”的重大发现,将遗传因素占大部分的论点否决了。


基因作用确实很大,但是,基因在于使人更可能探寻某个特定的环境。


谁会去打篮球?身高条件是绝对优势,那么,身高源于什么呢?跟基因直接相关,这里的逻辑是,基因会带给你较高的身材,因为具备这样先天的身材优势,会让这类条件的人去寻找打篮球的环境。


基因因素让你探寻或选择不同的环境。


放在智能这个问题上,基因让你的智能还不错,比如你会快速地理解事物,又或者让你的记忆力比较好,还可能让你在认知任务中坚持得更久,又或者仅仅是让你更好奇而已。


你的父母看到了这些点,他们鼓励你发展你的特长爱好,他们可能往更倾向你拥有长处的方向培养你,等等。


重点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基因上的小小差异可以让人们在环境中寻找不同的体验,也正式这些体验间的差异导致了-尤其是长期上的-认知结果。


说了这么多,在于要说明一点:智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提高智能。


是不是读书的料?在于教师怎样对待不同的学生?学生有怎样的态度?


对于智能,态度很重要


作者从学生视角提出问题:学生如何形成关于智能和能力的看法的?


孩子对智能的理解分为几个方面。一个孩子必须知道他的能力决定他做事情时的成功率,他需要发展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而且还要理解,对于不同类型的任务他拥有不同级别的能力。解释孩子是如何逐渐理解这些事情的比较复杂,这和许多因素都有关系,但是有一个因素总是被研究:表扬孩子的方式。


我在这里必须要推荐一本书《看见成长的自己》(德韦克),这本书告诉我们僵固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巨大差异,鼓励提倡我们培养成长型思维,而认为智能可以提高,斟酌孩子的方式,就是一种成长型思维,我摘录一些段落,通过实例,真实感受表扬孩子的方式,哪样更好?


请体会以下例句传达的信息:

“你学得真快!你太聪明了!”

“快看这幅画!玛莎,你不觉得他是又一个毕加索吗?”

“你真聪明,你没怎么学习都得了A!”


如果你跟绝大多数家长一样,你会认为这些都是表达支持、增强孩子自信的信息。但是再仔细想想,你是否听出了另一层意思?孩子们读到的信息是这样的:

如果我学东西不快,我就不聪明。

我不该试着画更难的东西,否则别人就不认为我是又一个毕加索。

我最好放弃学习,否则他们会认为我不聪明。


再换用以下句式看看。


“你的进步表明了你认真复习和准备了这次测试。你反复阅读了材料,列出了提纲,这证明了你的努力真的奏效了。”

“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后解决了这道数学题,我很欣赏这种做法,你想出了许多不同思路,最后找到了解题方法!”


“我很欣赏你主动接下了科学课上布置的有挑战性的项目。它很费工夫-需要做研究、设计仪器,购买零部件,自己安装。孩子,你会从中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的。”

“我知道对你而言,学校课程以前很简单,而你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事实上,你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我很高兴你现在能伸展自己,努力学习更难的东西。”


“上次的家庭作业确实很多,而且要专心致志,我很欣赏你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它。”

“这幅画使用许多绚丽的色彩,跟我说说都有哪些。”

“你的这篇文章表达了许多独到见解。它真的赋予了我新的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

“你在弹奏那首钢琴曲的时候极富激情,让我体会到真切的愉悦,你在弹奏它的时候有什么感想?”


如果一名学生刻苦努力,但依然未取得好成绩,我们该怎么说呢?

“我很欣赏你作的努力,但我们再用功些,弄清楚你还不明白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曲线都不一样,你也许要多花些时间才能掌握这个问题,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只要你保持这种学习势头,你肯定能做到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继续尝试,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最后的小结:


通过表扬一个孩子的智能,我们其实是在让他知道之所以他能做对是因为他天生聪明,而不是因为他多用功,学生很快就能由此推导出做错题是因为笨。


Chapter9 那么教师呢?是本书最后一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