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 为什么学生能记住电视细节,却记不住知识?

2018-07-10 09:28:1956:37 224
声音简介

Chapter3 为什么学生能记住电视里的所有细节却记不住我们告诉他的任何知识?


作者先给第三章定了基调:


每时每刻都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存储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那么记忆系统该存储哪些呢?如果存储反复发生的事情,那么像婚礼那样只发生一次却极其重要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如果存储激发情感的事情,那你也许不会记得重要却不带感情色彩的事情,如大多数作业,记忆系统怎么知道哪些是你需要记住的呢?你的记忆系统是这样估量的:如果你仔细地思考过一件事情,你就有可能再度想起它,所以它应该被存储。因此你的记忆不是你想要记住或你尝试记住的事情,而是你所思考的事情。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记忆的重要性


说记忆,不如说如何防止遗忘,也许你已经很熟悉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了,可是,你依然逃不出遗忘的“咒语”。


让我们再次拿出那张图来说,不过要变换一下,遗忘来自四种可能:



1.事情必须先进入工作记忆才有机会进入长期记忆,看来不集中注意力,真的没法学会,也就是过了一下脑,然后忘了;


2.信息可以从环境进入工作记忆,也可以通过长期记忆进入工作记忆,这就叫“回忆”,长期记忆里找不回记忆,就是忘了;


3.长期记忆里的信息不存在,被忘却了,有时会发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也就是回到故里,丢失的记忆可能恢复,但是,没有任何理由说明记忆会永久保存;


4.有时我们会老呆在工作记忆里,却总不能进入长期记忆,于是,屡屡被忘记。


不是说付出了注意力就会记得吗?看来不完全奏效。


那么,会不会带来情感反应的事情容易记住呢?

这似乎也意味这这类事件往往也是人们印象深刻的事情,可是,你很快觉得有悖,要是记忆全部凭情感,怎么解释学校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你还是记忆犹新呢?


正确的说法是:带有情感的事情可以记得更好,但是情感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重复,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抗遗忘时,通常会说,重复就是遗忘的敌人。


生活中随处即有数不清的重复,每天搭乘地铁,问你地铁闸门上标示了什么文字,你不大说的出来,仅仅重复是不够的,即使你对自己说:我要记住,我要记住。有记住的愿望,也不能帮助你记住。


认知学家在实验里发现,意义对记忆有好处,从记忆单词来看,给单词赋予感情色彩,或者单纯记单词里是否含有某些字母,前一种更容易记住单词。


到这里可以解开谜底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你想什么就会记住什么。


大脑是这样工作的:你不经常思考一件事情,可能一位这不需要再想它,那么,就是可以丢弃的;你经常想这件事情,以后可能还是会想。


需要再强调一下的是,老师要教会学生思考意义,还不够,要思考事物的准确意义。


怎样才算学到?知识进入长期记忆,先要进入工作记忆,学生必须要注意到它,学生思考的方式决定了长期记忆的内容。


好教师的共性


通常,我们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任务知识要切合学生兴趣,但是,作者不推荐这个方法。


他认为,内容几乎不是我们保持兴趣的决定性因素。方式是不是呢?确实有些老师会用特别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交流,深究一下的话,你会发现教学方式跟老师个性有关,并非每个人适用。


好老师关乎个性,好老师还要使教案中的要点环环相扣,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记住。


故事的效用


我们的大脑似乎偏爱故事,将教案写得像故事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结构是不是有遵循的原则呢?


作者提供4C原则:


第一个C是因果关系,交代前因后果;

第二个C是冲突,故事主角要完成目标,但不能达到目标;

第三个C是多样性,就是要有有所起伏的情节;

第四个C是角色,角色的个性是鲜明的。


即使在平常人际交往中,故事还是益处明显,其一是故事具有众人皆知的结构;其二,故事生动有趣;其三,故事容易记忆。


故事结构的实际应用


看起来,故事有神奇的效果,但不见得是课堂上的利器,不然,课堂成了老师一个人讲话的地方,作者说,小组活动或其他方法都可以使用,故事结构用在希望学生思考的内容上,不是你教授内容的方法。


作者用了很多篇幅,用“珍珠港事件”为例,说明故事结构的实际应用。


以美国为主线,按时间顺序,这也是典型的描述视角;

换用日本作为珍珠港事件为切入点会怎样呢?这时,日本是最强的角色,它主导了故事的发展,由此打开新的视角,确实带来认知上的好处。


作者特别提醒,一堂75分钟的课程,要花10-15分钟建立目标,好比100分钟好莱坞大片,主要冲突会在20分钟出现,要留出时间,交待了大概的情况。


无意义的情况


有些时候,学习必须学习的内容就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背单词,记住化学元素周期表,这叫做“机械记忆”,这些内容适合用助记术。


如何背诵英语单词的宝典出了很多版本了,都是在教会我们使用记忆的技术巧妙记住无意义的内容。


作者推崇首字母缩写和首字母联想这种方法,现实学习工作中,这种方法比较常见,比如我们说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我们讲大五人格OCEAN,都是这种方法的应用。


背景知识很重要,动脑筋会帮助学习获得背景知识,怎么记住呢?学生能记住自己思考的。在正确的时间思考正确的内容,理解事情的意义,如何让学生思考意义,用故事结构,内容实在没有意义,就用助记术。


最后是“对课堂的启示”:


从学生会思考什么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案

慎用强夺注意力

慎重探索性学习

让作业带着学生思考

大胆使用助记术

围绕冲突备课


思考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背景知识的可能性,假如学生不理解意义时该怎么办?


Chapter4为什么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