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节目【心理访谈】第二十八期:如何与不喜欢的自己相处

2018-12-25 08:41:2712:54 184
声音简介

如何和不喜欢的自己相处

《杏苑心理访谈》是校党委学工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联合校党委宣传部、校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的心理类访谈节目。在节目中,我们将邀请学校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用专业的方法为同学们解决心中所惑。今天播放第二十八期节目:如何和不喜欢的自己相处?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学校心理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狄英杰老师做客本期《杏苑心理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与狄老师一起聊聊自己和自己的那些事。先请狄老师说两句吧?

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心理中心的狄英杰老师,很高兴又见面了。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和不喜欢的自己相处?

主持人:狄老师,说实话,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有些费解。如何和不喜欢的自己相处,我好像是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您为什么要讲这样的一个主题呢?

狄老师:这个话题其实由来已久,每次和学生谈心完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前几天有一个学生过来找我,她说她想参加心理中心举办的《我是演说家》的比赛,想让我给她一些建议。于是,我便问了她参加比赛想要传达的观点,她说: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给我举了个例子:她在班级做班委,她非常纠结:到底做一个大家都喜欢但不一定做事也不会得罪人的老好人班委呢?还是做一个要坚持原则、勤恳办事但可能会得罪人的“傻”班委?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主持人:好像是挺难的,可能很多同学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狄老师:的确,很多同学都很纠结。听她说完,我感觉她举的例子并不能直接支撑她的观点,于是反过来问她:比起做事,你似乎更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让你心累的不是怎么做,而是怎么和别人评价的那个自己相处?听完我的话,她顿时泪流满面。我知道,我戳中了她的内心。我们每天都会绞尽脑汁想如何和别人搞好关系,如何成为大家都喜欢的那个人,却往往忽视了怎么和自己搞好关系,特别是怎么和不喜欢的那个自己搞好关系。

主持人:狄老师,一般我们很容易判断和别人之间的关系好坏,我们是否喜欢别人,别人是否喜欢我们,毕竟有外部的行为或言语表现。但是我们怎么判断自己不喜欢自己呢?

狄老师: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一般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两种应对策略,一种是矛头向外,采取回避策略,最常见的就是怪别人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看似是外界的问题,其实深层次是对自己的不喜欢,无法面对内心最脆弱的部分,另一种是矛头向内,采取自责策略,怪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明明是个还不错的人,但就是不喜欢自己,其实根本上就是不接纳自己,自我认知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持人:狄老师,怎么理解自我认知有问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您可以给我们举几个例子吗?

狄老师:认知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第一时间意识到是自我认知出了问题,而最先让我们觉察到的是我们的情绪或行为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于我们对待人事物的信念,这种信念向内作用,久而久之产生的结果就是:不喜欢自己。有几种最常见的认知错误,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我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个同学,他没有和我打招呼,于是内心: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我一定哪里得罪他了!(非黑即白)

2、考试快来了,我完蛋了。(灾难化)

3、我期末考试挂了一科,我不适合学医,悔不该当初,我的前途毁了。(以偏概全)

4、我是个失败者。我哪里都不好。(贴标签)

5、这次任务完成的很好,但并不能说明我能胜任,我只不过有点运气(低估正能量信息)

6、张三说我是个粗心的人(还有很多优点),说明我工作做得很糟糕。(心理过滤)

主持人:听您这么说完,我感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那是不是每个人的认知模式都有问题呢?

狄老师:其实不一定的。认知模式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我们接触的方方面面的人事物的影响,是我们成长经历打磨而成的。一般情况下认知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当认知模式让我们产生了一些功能不良的想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时我们才要引起重视。举个例子,一个东北的同学,他说话嗓门大,很直接,不爱拐弯抹角,高中时他习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和同学们沟通交流,同学们不会对他有什么看法,因为绝大部分的东北人都是这样,但如果他到了南方,还是用原来的方式和同学们说话,南方的同学就会受不了,于是他们之间可能开始产生误会之类的,这位东北的同学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下,东北同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什么说什么,不必绕来绕去。在东北的时候,他的认知模式适应当地人的习惯,他没有出现不适。但在南方的时候,他的认知模式给他带来了不好的体验。同样的认知模式,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情绪呢?根本上是这种认知模式不够灵活,没有把南北方人的性格特点考虑进去,适当调整,可能就不会出现不良的体验了。

主持人:狄老师听您这么说完,我大概明白了:不良的认知模式容易带来负面的想法,负面的想法会带来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过来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看法,就像一个循环一样,如果这个循环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慢慢的我们的自我认知就会出现问题,通常这种问题就以不喜欢自己的形式表现出来。我理解的对吗?

狄老师:你总结的很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我们理解了这些之后,就会明白不喜欢自己事出有因。自我认知的调整要及时,否则久而久之容易滋生出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的情绪。

主持人:那狄老师,我们怎么去调整呢?怎么学会和不喜欢的自己相处呢?

狄老师:其实我们没有人不喜欢自己,只是不懂如何喜欢自己。今天,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第一,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国大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

第二,聚焦于解决问题。很多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反反复复纠结于问题,沉浸在自己想象里问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让人开始自责自罪或一味归罪于他人。聚焦于问题本身,只会不断放大问题。而最好的办法则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干掉问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一旦迁移出来,解决问题带来的好处更多。

第三,寻找积极资源。有时候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只想着只有自己可以用。身边的同学、舍友、朋友、亲人、老师、心理中心的朋辈等等其实都是我们可以用的人力资源,还有一些物质资源,比如图书馆的书,操场,大医亭,还有宣泄室等等。

第四,最简单容易成功的事情。自己不喜欢自己的那些方面,往往是自己容易产生挫败感的方面,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够体验到成就感、价值感,不喜欢自己的想法就会逐渐减少。所以,大胆去做能增强成功的体验的事情,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简单容易的事情开始,一次两次成功的体验可能会对自己的认知有大的改变,但是切忌做当前对于自己难度很大的事情,切不可望而却步,不敢迈出第一步。

第五,和自己和平相处。看清并接纳事情当下的本来样貌,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不必急于否认、强迫与挣扎,把更多的力气留给成长与自我疗愈。经常站在自己的对面观察自己当下所经历的一切已经存在于当下了,我们只需要在单纯的觉察中拥抱、涵容它,不需要对它做任何事,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人,你只能期待更充分地成为自己。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自己,接纳自己。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狄老师的分享,感谢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懂得如何做了吗?下期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电台访谈节目

有趣的人,好玩的事

by:赞贰

雪漫电台:雪漫访谈

饶雪漫亲任主持人,与当红人物面对面。

by:饶雪漫

心理访谈室

传播心理知识,守望心灵家园。心向阳光,幸福安康。

by:小耳朵声音馆

羊仔FT访谈节目

羊师傅参加的一些FT

by:听友28736580

越剧访谈节目合辑

越剧各流派宗师及弟子名家们的综艺访谈

by:伊人近尹

易安电台节目精选

易安中学电台节目精选

by:听友7833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