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张仲景 辨阳明病脉症并治9-19段 邪转属阳明的另一特征

2023-05-31 18:10:2613:50 1731
声音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伤寒论辨阳明病脉症并治9-19段

 

9【原文】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①。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注释】
①系在太阴:系,联系、关系。系在太阴,即病属太阴。

【译文】
外感病,脉象浮而缓,手足温暖的,这是病属太阴。太阴寒湿内郁,患者身体应当发黄,若小便通畅的,则湿有出路,而不会发黄;到了第七、第八天,若大便是硬结的,则是湿邪化燥,已转成为阳明病。

【评析】
本条讲太阴病转属阳明的病理机转。

10【原文】
伤寒转系阳明①者,其人濈ji然微汗出也。

【注释】
①转系阳明:转属阳明的意思。

【译文】
伤寒由他经转属而为阳明病的,病人就会连绵不断地微微汗出。

【评析】
本条讲邪转属阳明的另一特征。
伤寒表症是恶寒发热无汗,如果连绵不断地微汗出,便是转属阳明。濈然微汗出,是里热熏蒸,迫液外泄的缘故,所以可作为邪转系阳明的另一根据。

11【原文】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译文】
阳明感受风邪,出现口苦、咽喉干燥、腹部胀满、微微气喘、发热怕冷、脉象浮紧症状的,不能攻下。若误行攻下,就会使腹部胀满更加厉害,小便不易解出。

【评析】
本条讲阳明中风兼表,禁用下法。
风必兼夹,中风有兼寒兼热的不同,太阳中风症是风寒之邪,故治以桂枝汤。风寒之邪,必待化燥传入少阳,始出现口苦、咽干;阳明中风为风热之邪,故初病即可兼见口苦、咽干的少阳胆热症状,阳明热壅气滞,所以腹满微喘。至于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乃是外兼太阳表症,症情比较复杂,已经出现阳明里热症,辛温发表自不可用,但是热而未实,下法亦不可用。假使误用下法,表邪内陷,胃气愈滞,则腹满必然更甚,误下伤津,小便也就愈加不利了。

12【原文】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译文】
阳明病,如果能食,称为中风;不能食的,称为中寒。

【评析】
本条讲阳明病中风、中寒的辨证依据。提出中风、中寒的鉴别诊断。之所以据能食、不能食来辨中风、中寒,这是因为胃主纳,能食,标志着胃阳素旺,阳能化谷,而风为阳邪,故能食,名为中风;不能食,标志着胃阳素弱,不能化谷,而寒为阴邪,故不能食,名为中寒。由此可见,中风与中寒,也不是单指六淫的外因,而是内外因综合的病机概念。

13【原文】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①,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②,水谷不别③故也。

【注释】
①固瘕:寒气结积的症候名称。
②胃中冷:胃阳不足,胃中寒冷。
③水谷不别:因水湿不能从小便而去,易与不消化的谷物相混。

【译文】
阳明中寒症,不能饮食,小便不通畅,手足不断汗出的,这是将要形成固瘕的征兆,大便初出干硬,后见稀溏。这是胃中寒冷,不能泌别水谷的缘故。

【评析】
本条讲阳明中寒欲作固瘕的症候和病理机转。
本条进一步提出阳明中寒症可能发生的其他症候和病机特点,以便与阳明燥实症作鉴别。从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推断这是欲作固瘕,并举出必大便初硬后溏为诊断的旁症。

14【原文】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xi如有热状,奄然①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②,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注释】
①奄然:突然。
②谷气:水谷的精气,在这里相当于正气。

【译文】
阳明病,起初食欲正常,大便通畅,小便反而不利。病人感到骨节疼痛,好像有翕翕xi发热的症状,突然发生狂躁不安,不断地出汗,随之而病解除。这是水湿之邪不胜谷气,邪随汗出,脉见紧象,所以知为病愈。

【评析】
本条讲水湿郁于表分,狂躁汗解的机制。

15【原文】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xu上。

【译文】
阳明病,将解的时间,是下午四时到八时之间。

【评析】
本条讲阳明病欲解的大概时间。
每日午后四时到八时这段时间,为阳明经气当旺的时候,所以阳明病将解,多在此时。但是,阳明病的症势增重,也多在这个时间,如日晡所发潮热,就是明显的例子。
16【原文】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yue。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译文】
阳明中寒症,不能进食,若误用苦寒药泄热,呃逆就会产生。这是胃中虚寒的缘故。由于病人胃气本虚,又再用苦寒泄热,必使胃气更虚而产生呃逆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阳明中寒症,误攻后可能发生的变症。
不能食有实热与虚寒的不同,热实症治宜攻下,虚寒症治宜温中,绝对不能误用。本条所举,即是阳明中寒不能食,误攻其热的变症,由于误攻其热,致中焦更加虚寒,胃气上逆,故发生呃逆。文中虽未出治法,但可以推知当不外温胃降逆。

17【原文】
阳明病,脉迟①,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②,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注释】
①脉迟:脉搏跳动得慢。
②头眩:头晕眼花。

【译文】
阳明病,脉迟,进食不敢过饱,饱食就会微烦不适,头晕眼花,小便必然困难不畅,这是将要发作谷疸。虽然服用泻下方药,而腹部胀满仍和原来一样。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脉迟的缘故。

【评析】
本条讲阳明虚寒,欲作谷疸的脉症。
由于水谷之湿郁阻中焦而致肌肤发黄的,名为谷疸。本条所述就是欲作谷疸的预断。胃寒故脉迟,阳虚不运,故食难用饱,过饱则阻滞不化而水谷之湿郁蒸,故微烦,中焦既阻,则清阳不升,故头眩,浊阴不降,故小便难。此时论治,自应选用温健中阳,泄浊升清等方剂,而医者竟治以下法,所以虽下之腹满如故,可见此症的腹满不属实症而是虚候无疑。

18【原文】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①,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注释】
①差:临床症状已经解除,而尚未康复。

【译文】
阳明病,本来是自汗出,医生又重用发汗方法,病症已经差解,还有些微烦不爽适的,这必定是大便干硬未得排解的缘故。因为汗出过多而津液耗伤,肠中干燥,所以使得大便干硬。这时应当询问病人一日小便几次,如果小便本来一日三四次,现在一日只有两次,就可知道大便不久自出。现据小便次数减少,推知津液当还入肠中,所以知道不久必解大便。

【评析】
本条讲阳明病差后微烦的机制与预断大便不久自通的依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张仲景伤寒论

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流传千古只为告诉您,珍惜健康,防微杜渐,别让小病酿成大患……

by:荞麦妈妈

伤寒论-张仲景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

by:狙公赋予

张仲景《伤寒论》

学习中医,若想提高临床诊病能力,若选一本书,必然是张仲景《伤寒论》

by:执象中医馆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著

中医经典《伤寒论》,东汉张仲景著。书中阐述了外感病治疗规律。

by:1581132紫安

张仲景《伤寒论》398条文助学

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必背经典,明·赵开美影宋刻本,是公认最佳版本,其核心内容是398条文,值得中医学子反复诵读,体会伤寒学术精髓。本音频依据底本是北京中医药大...

by:执象中医馆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张仲景著

《伤寒论》是公元219年汉代张机(仲景)著。共十六卷。它总结了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by:小马哥X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