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学习_诔碑02

2019-06-02 17:31:0411:21 69
声音简介
二、

  详夫诔之为制1,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2。论其人也,暧乎若可觌3;道其哀也4,凄焉如可伤。此其旨也5。

  〔译文〕

  仔细研究诔这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大致是选录死者的言论,记叙死者的德行;以记传的体制而用颂的文辞;开始是称赞死者的功德,最后表达哀伤的情意。讲到这个人,就要使人隐隐约约看得见;叙述悲哀,就要使其凄怆之情令人感到伤痛。这就是写诔文的基本要求。

  〔注释〕

  1 制:法度。
  2 荣:指死者在生时的功德。
  3 暧(ài爱):不很明显。觐(dí敌):看见。
  4 道:唐写本作“述”。译文据“述”字。
  5 旨:要旨。

  (三)

  碑者,埤也1。上古帝皇2,纪号封禅3,树石埤岳,故曰碑也4。周穆纪迹于弇山之石5,亦古碑之意也6。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7,事止丽牲8,未勒勋绩9。而庸器渐缺10,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自庙徂坟11,犹封墓也12。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13。才锋所断14,莫高蔡邕15。观《杨赐》之碑16,骨鲠《训》、《典》17,《陈》、《郭》二文18,词无择言19;周、乎众碑20,莫非清允21。其叙事也该而要22,其缀采也雅而泽23。清词转而不穷24,巧义出而卓立。察其为才,自然而至。孔融所创25,有慕伯喈。《张》、《陈》两文26,辨给足采27,亦其亚也28。及孙绰为文29,志在碑诔,《温》、《王》、《郤》、《庚》30,辞多枝杂,《桓彝》一篇31,最为辨裁32。

  〔译文〕

  所谓“碑”,就是附助。古代帝王受命,就封禅于泰山,刻石记功,所以叫碑。相传周穆王曾在弇山上刻石记其行迹,这就是“碑”的意思了。还有宗庙阶前的碑,树立两根石柱在庙堂中庭,只是作为系牲畜之用,并不在上面铭刻功绩。后来,记功的庸器逐渐少用,所以,后代就常用石碑记功;用石碑代替铜器,同样可以保持长久。这和聚土而成坟墓一样,宗庙的碑和坟墓的碑都可长期保存。从东汉以后,方形和圆顶形的石碑大量出现了。汉代写碑文最有才力的,莫过于蔡邕。如他的《太尉杨赐碑》,学习《尚书》而写得端正有力;他的《陈寔碑》、《郭泰碑》两篇,都无亏于所称扬的人;此外,《汝南周勰碑》、《太傅胡广碑》等篇,无不写得清晰允当。蔡邕的碑文,在叙事上全面而扼要;词采上雅正而润泽;文词清晰而又变化无穷,新义巧出而又超然卓立。考察他写碑文的才能,是自然而来的。孔融写碑文,就有学习蔡邕的地方。他的《卫尉张俭碑铭》和《陈碑》两文,言辞巧捷,文采丰富,可算是仅次于蔡邕的作品了。到晋代孙绰,有志于碑诔的写作,他的《温峤碑》、《丞相王导碑》、《太宰郗监碑》和《太尉庾亮碑》等,辞多枝蔓,杂乱无章;只有《桓彝碑》一篇,最为简洁。

  〔注释〕

  1 埤(pí皮):此字和下句“埤”字,唐写本均作“裨”(bì必)。译文据“裨”字。裨:补助。刘勰多用音近的字来解释文体的含义,很难全部找到合适的字;以“裨”释“碑”,就很勉强。
  2 帝皇:唐写本作“帝王”。
  3 纪号:记功绩,《汉书·武帝纪》注引孟康的话:“王者功成治定,……刻石纪号。”又引应劭说:“刻石纪绩也。”号:告。古代帝王表功明德,以告臣下的意思。封禅:古代帝王受命后祭天祭地的典礼。
  4 故曰碑:上古刻石,并不称“碑”,秦始皇诸刻石也未称“碑”。汉以后才称刻石为碑。
  5 周穆:指西周穆王。弇(yǎn演)山:即崦嵫(yānzī淹资)山,在今甘肃省。古代神话传为日没之处。《穆天子传》中说,周穆王曾在这里刻碑记功。
  6 “亦古碑”句: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碑文》中引到这段话,无“亦古碑之意也”句,下有:“秦始刻铭于峄(yì意)山之巅,此碑之所从始也。”诸家校刊本都未提到这两句,特录以备考。案:明代《文心雕龙》刻本较多,徐师曾引文,必有所据;秦世刻石,是碑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刘勰论碑文发展,不可能略过不提。因此,虽多数刊本都无此二句,却未可忽视。峄山:指李斯的《绎山刻石》,见《全秦文》卷一。
  7 楹(yíng营):堂前直柱。
  8 丽牲:系祭祀用的牲畜。丽:附著。
  9 勒:刻。
  10 庸器:铭功的铜器,主要用于周秦之前。
  11 徂(cú殂):往,到。
  12 封墓:聚土以为坟墓。《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殷商时坟、墓有别,坟是封土隆起的,墓是平的。这里的“封墓”指上句说的“坟”,用以喻石碑同样可保持长久。
  13 碑碣(jié节):通指石碑。方形叫碑,圆顶形叫碣。
  14 断:绝,止。
  15 蔡邕(yōng庸):字伯喈(jiē阶),汉末著名学者,文学家。蔡邕所作碑文很多,《全后汉文》卷七十五至七十九,共辑其完、缺碑文四十余篇。
  16 《杨赐》:指蔡邕的《太尉杨赐碑》。杨赐:字伯献,汉末人。
  17 骨鲠(gěng耿):这个词《文心雕龙》中前后用到五次(《辨骚》、《檄移》、《奏启》、《风骨》),各处用意略有侧重点的不同。其基本意义是指文章的骨力端直,此处就是用这个基本意义。《训》、《典》:指《尚书》,因其中有《尧典》、《伊训》等篇。
  18 《陈》:陈是陈寔(shí十),字仲弓,汉末名士。这里指蔡邕所作《陈寔碑》。《郭》:郭是郭泰,字林宗,汉末名士。这里指蔡邕所作《郭泰碑》,
  19 择:通殬(dù度),败坏的意思。
  20 周:周指周勰,字巨胜,汉末人。这里指蔡邕的《汝南周勰碑》。乎:唐写本作“胡”,胡是胡广,字伯始,汉末人。这里指蔡邕的《太傅胡广碑》。
  21 允:得当。
  22 该:兼备。
  23 缀(zhùi坠):连结。
  24 转:移,指变化。
  25 孔融:字文举,汉末作家。
  26 《张》:张是张俭,字元节,汉末名士。这里指孔融的《卫尉张俭碑铭》,文存不全,见《全后汉文》卷八十三。《陈》:此文己亡。
  27 辨给:辨通辩,指便捷巧慧,善于言辞(据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训》)。
  28 亚:次。
  29 孙绰(chuò辍):字兴公,东晋文人。《全晋文》辑其全、残碑文共七篇。
  30 《温》:指孙绰的《温峤碑》,今不存。《王》:指《丞相王导碑》。《郤》(xì隙):唐写本作“郗”(chī吃),指《太宰都监碑》。《庾》:指《太尉庾亮碑》。三篇都已不全。据《晋书·孙绰传》载,温、王、郗、庾诸人死后,都“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
  31 《桓彝(yí宜)》:孙绰的《桓彝碑》,今不存。桓彝:字茂伦,东晋前期官僚。
  32 辨:辨洁。裁:剪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至二年(501—502)间。《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包...

by:今晚打老虎LMC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

by:故磊溪边

文心雕龙

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结构性关系,便是沟通。沟通大致可以划分为语音性沟通和文字性沟通——文字性沟通的基本工具是文章。文章当然要有文章的写作章法——研究文章写作之...

by:龙元富律师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全书用骈文撰写,各篇末均缀四言八句“赞”一首。除最末的第五十篇《序志》为全书序例,自述撰著动机、宗旨及全书结...

by:境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