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游新疆1·〈效古诗〉》

2019-08-17 13:46:2506:00 388
所属专辑:跟着古诗游新疆
声音简介

△解说:第一集:《效古诗》

△解说:在简牍的小篆中我们见识了你最初的容颜,桑皮纸上的汉隶描述着你的绰约,行草狂书中留下你的天高云长,平仄悠悠的韵律记述着你千年的风姿——让我们跟随古诗走进新疆的风情。

(出诵读录音:“《效古诗》·范云,南朝(梁)。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解说:新疆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安睿字正腔圆的诵读,穿透历史的烟云,把我们带入1600年前的新疆大地。这首《效古诗》的作者范云,六岁熟读《诗经》,八岁从容作诗,位居南朝时期梁朝大臣。

    (出录音:“〈毕亚丁〉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范云这个人他是南朝梁的文学家,它是一首古风诗。〈星汉〉这个‘效古’就是拟古、仿效古代的这种情感。这首诗一共12句,这是前头的四句。〈毕亚丁〉仿效古代,借汉代的事来抒发自己感慨还有抱负。这里边只取了他前四句,气势已经出来了。<星汉〉他属于西汉时期征塞战场的一种描写,他没有来过西域,他就是想象之词。”)

     △解说:吟诵着《效古诗》,新疆文化学者毕亚丁和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星汉都沉浸在范云描绘的西域大地的寒沙、飞雪中,心神游走在阴山和交河间。

(出录音:“〈星汉〉‘寒沙’对‘飞雪’,‘四面’对‘千里’;‘阴山的树’对‘交河的城’。‘寒沙四面平’写沙漠, ‘飞雪千里惊’写这个雪,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四句话都写空间的,写沙、写雪、写阴山、写交河,给我们一个边塞的意象。〈毕亚丁〉寒冷的风沙,飞飞扬扬的大雪,既有季节、气候这样的描绘,同时也让你感觉到战场的那种肃杀。”)

△解说:作为新疆诗词学会的创始人,星汉教授释读,“阴山”身处塞外大地,而“交河”则在吐鲁番盆地,正是如今的新疆旅游名胜交河故城所在。

(出星汉录音:“在汉代就有交河,这个‘交河’实际上它是西域的一个象征,汉唐都写到交河。”)

△解说:在汉书唐诗中,我们一次次邂逅交河。从“黄昏饮马傍交河”到“交河美酒归叵罗”,从“悠悠赴交河”到“暮投交河城”,诗中的“交河”透着传奇的气息。遍游新疆的毕亚丁解读:

    (出毕亚丁录音:“两河在北边从天山流出来,而‘交河’是一座孤岛,后来人们就在那上面建城,但是这个城很有意思,没有城墙,因为这个孤岛离下面的河水面30多米。交河城城并不大,总共那个岛的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38万平方米。”)

△解说:从汉一统西域到玄奘西天取经,交河一次次出现在史书古籍中。这个始建于秦汉时期的城池,毁于公元13世纪末的战火硝烟,空留残垣断壁。

    (出毕亚丁录音:“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废墟,没有之一,它比高昌保存的还要完整。你进交河城,沿着中心甬道往北走,东边的住宅区是官员们的,包括原来的王府,后来的官署;西部就是平民百姓,那个高低,还有房间的宽窄大小,一看就知道是有等级的。你再仔细看,能找见烧陶器的废窑址,而整个交河城里边,光佛教的遗址就有50多处。”)

△解说:跟着古诗游新疆,吟诵着范云的《效古诗》,让我们踏进2000年前的交河故城,悠悠历史从眼前流过,漫漫时空凝聚几多悲欢离合。高墙深院、佛塔寺庙、水井古道,都在娓娓讲述世事沧桑……

△解说:本节目由王璇工作室出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跟着古诗游新疆

平平仄仄里的风景,唐风宋韵里的风情,《跟着古诗游新疆》

by:王璇工作室

跟着古诗 成都旅游

本地人带你游成都,成都有美景,美食,美人,美事...成都,一个2300多年没有更名换址的大都,一个用汉赋,唐诗,宋词沁润了的文化名城,一个网红的现代都市,一个充...

by:爱历史的DBA

跟着sunny学古诗

语言轻松诙谐,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轻松学古诗词!...

by:SunnyAPTX4869

跟着古诗文云游神州九域

古人笔下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跨云骢,驾长车,换兰舟,赏胜景,尝美食,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偷得浮生几日闲,且放逸致云崖间

by:妙音青青

跟着古诗过春节

平平仄仄里的年景,唐风宋韵里的团圆。新春特别策划《跟着古诗过春节》

by:王璇工作室

跟着豆豆学古诗

用更适合二年级学子的语言带领大家沉浸式的学习古诗跟随着豆豆和石仙一起遨游在古诗的世界中吧...

by:应龙的古文角

跟着古诗去旅行

我们以旅行的方式出发,以中国地图为线索,每一个地点对应一首古诗,学习古诗的同时也增加了地理知识,每一首古诗都会讲解作者当时写下的缘由和当时的心情。以讲故事的方式...

by:云雷文化

跟着季节学古诗

《跟着季节学古诗》,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李光卫,成玮。此书按季节,每个季节挑选50首佳作,全书共200首季节诗。春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跟着季节来读诗吧!

by:ICS小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