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法要 第十讲 具缘1

2023-11-15 09:01:5950:18 116
声音简介

                                        具缘第一

    夫发心起行,欲修止观者,先要外具五缘:

     第一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然有三种行人持戒不同:

     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时,不造五逆,后遇良师,教受三皈五戒,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弥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从受戒来,清净护持,无所毁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当知此人修行止观,必证佛法,犹如净衣,易受染色。

     二者,若人受得戒已,虽不犯重,于诸轻戒多所毁损。为修定故,即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净,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腻,若能浣净,亦可染著。

     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轻重诸戒,多所毁犯。依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不作诸恶,二者做已能悔。”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

     一者明信因果

     二者生重怖畏

     三者深起惭愧

     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

     五者发露先罪

     六者断相续心

     七者起护法心

     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

     九者常念十方诸佛

     十者观罪性无生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著洁净衣,烧香散花于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重罪,取灭方止。

     云何知重罪灭相?若行者如是至心忏悔时,自觉身心轻利,得好瑞梦;或复睹诸灵瑞异相,或觉善心开发,或自于坐中,觉身如云如影,因是渐证得诸禅境界;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法相,随所闻经即知义趣,因是法喜,心无忧悔;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即是破戒掉障道罪灭之相。从是已后,坚持禁戒,亦名尸罗清净,可修禅定,犹如破坏垢腻之衣,若能补治浣洗清净,犹可染著。

     若人犯重尽已,恐障禅定,虽不依诸理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作,观罪性空,念十方佛。若于出禅时,即须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重罪自然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第二衣食具足者。衣法有三种:

     一者如雪山大士,随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游人间,堪忍力成故。

     二者如迦叶常受头陀法,但蓄粪扫三衣,不蓄余长。

     三者若多寒国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来亦许三衣之外,蓄百一等物,而要须说净,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

    次食法有四种:

     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草果随时,得资身者。

     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圣道故。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维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为青目女所说。

     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

     四者,于僧中洁净食。有此等食缘具足,名衣食具足。何以故?无此等缘,则心不安隐,于道有妨。

    第三得闲居静处。闲者: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有三处可修禅定:

     一者深山绝人之处。

     二者头陀兰若之处,离于聚落极近三四里,此则放牧声绝,无诸愦闹。

     三者远白衣住处,清净伽蓝中,皆名闲居静处。

     第四息缘诸务。有四意:

     一者治生缘物,不作有为事业。

     二息人间缘务,不追寻俗人朋友亲戚知识,断绝人事往还。

     三息工巧技术缘务,不作世间工匠技术医方禁咒卜相书数算计等事。

     四息学问缘务,读诵听学等悉皆弃舍。

     此为息诸缘故。所以者何?若多缘务,则行道事废,心乱难摄。

     第五近善知识。善知识有三:

     一外护善知识,经营供养,善能将护行人,不相恼乱。

     二者同行善知识,共修一道,互相劝发,不相扰乱。

     三者教授善知识,以内外方便禅定法门,示教利喜。

     略明五种缘务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小止观:止观坐禅法要

止观禅修是隋朝智者大师的禅修法门,方法简单有效,适合普通人进行修行,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从容的面对生活。

by:福文化学院

止观功夫——内观禅法

我们这次所介绍的法门,是想要了悟佛陀所说的真理,就是宇宙的真理、诸法的实相,一个非常快速而且简单的方法,你就可以了悟佛陀所说的“诸法无常、无我”这个道理。这些道...

by:一念清净福自来178

《童蒙止观》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摩诃止观》)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三十卷。章安治定為十卷。今禪波羅蜜是。(...

by:云南深宁

止观功夫——不净观

不净观这个法门为什么这么必要?就是贪爱不降伏的话,是不可能有任何成就的,从最简单的了脱生死,了脱生死只是小乘的解脱法门而已,还不用谈大乘,你怎么发菩提心、行六度...

by:一念清净福自来178

《童蒙止观》诵读

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讲静坐的书隋天台山修禅寺智顗大师著

by:糊涂魚

止观功夫——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修行首重发心,修禅定亦然,不同发心,会导致不同结果。发心之后,也不是马上就修禅定,而是要先做好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了之后,当然还要有正确修禅的次第和方法。在正式修...

by:一念清净福自来178

止观功夫——觉知的练习

我们要透过训练,平常你要怎么样保持,不要让它落到什么?见分相分这个二元对立当中,这就是我们这一次要介绍“觉知的训练”。“觉知”就是那个灵灵明明的那个觉性,我们本...

by:一念清净福自来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