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法要 第十一讲 诃五欲 弃五盖

2023-11-15 09:02:1206:38 109
声音简介

                                                        诃欲第二
       所言诃欲者,谓五欲也。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是名诃欲。
一诃色欲者。所谓男女型貌端严,修目长眉,朱唇素齿,及世间宝物,青黄赤白,红紫缥绿,种种妙色,能令愚人见则生爱,作诸恶业。如频婆娑王以色欲故,身入敌国,在淫女阿梵波罗房中;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此等种种过罪。
二诃声欲者。所谓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能令凡夫闻即染著,起诸恶业。如五百仙人雪山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著,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华池边,闻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以香著故,令诸结使卧者皆起,如是等种种因缘,知香过罪。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咸淡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 生染著,起不善业。如一沙弥染著酪味,命终之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如一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五诃触欲者。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起障道业。如一角仙,因触欲故,遂失神通,为淫女骑头,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
如上诃欲之法,出摩诃衍论中说。复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
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益薪,其焰转炽。五欲无乐,如狗啮枯骨。
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毒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须臾。如击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贼。世人愚惑,贪著五欲,至死不舍,后受无量苦恼。此五欲法,与畜生同有。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名欲奴仆。作此弊欲,沈堕三途。我今修禅,复为障蔽,此为大贼,急当远之。
如禅经偈中说:“生死不断绝,食欲嗜味故,养冤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净,如厕虫乐粪,愚人身无异。
智者应观身,不贪染世乐,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槃。
如诸佛所说,一心一意行,数息在禅定,是名行头陀。”


                                                          弃盖第三
所言弃盖者,谓五盖也。
一、弃贪欲盖。前说外五尘中生五欲,今约内意根中生欲,谓行者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念念相续,覆盖善心,令不生长,觉得应弃。所以者何?如术婆伽欲心内发,尚能烧身,况复心生欲火,而不烧诸善法。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若心著欲,无由近道。
如除盖偈说:“入道惭愧人,持钵福众生,云何纵尘欲,沈没于五情。
以舍五欲乐,弃之而不顾,如何还欲得,如愚自食吐。
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处。
诸欲患如是,以何能舍之?得深禅定乐,即不为所欺。”
二、弃镇恚盖。镇是失佛法之跟本,堕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是故行者于作禅时,思惟此人现在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冤,思惟过去现在未来亦如是,是为九恼,故生镇恨,镇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恼彼。如此镇恚覆心,故名为盖,急当弃之,令无增长。
如释提婆那以偈问佛:“何物杀安乐,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佛以偈答言:“杀镇则安乐,杀镇则无忧,镇为毒之根,镇灭一切善。”
如是知已,当修慈忍以灭除之,令人清净。
三、弃说眠盖。内心昏暗为睡;五情暗蔽,放恣支节,委卧睡熟为眠。以是因缘,名为睡眠盖,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如是恶法,最为不善。何以故?诸余盖情,觉故可除;睡眠如死,无所觉识,以不觉故,难可除灭。
如佛诸菩萨呵睡眠弟子偈曰:
“汝起勿抱臭尸卧,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如其毒蛇同室居,
亦如临阵两刃间,尔时云何安可眠!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狂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见,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因缘,诃睡眠盖,警觉无常,减损睡眠,令无昏覆。若昏睡心重,当用禅镇杖却之。
四、弃悔掉盖。掉有三种:
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暂不安。
二者口掉,好喜吟咏,竞诤是非,无益戏论、世间语言等。
三者心掉,心情放逸,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
等,名为心掉。掉之为法,破出家人心。如人摄心,犹不能定,何况
掉散!掉散之人,如无钩醉象,穴鼻骆驼,不可禁制。
如偈说:
“汝已剃头著染衣,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著戏掉法,放逸纵情失法利。”
既失法利,又失世乐,觉其过已,当急弃之。
悔者,悔能成盖,若掉无悔,则不成盖。何以故?掉时未在缘中故。
后欲入定时,方悔前所作,忧恼覆心,故名为盖。但悔有两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所说;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怀布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
如偈说:“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悔恼火所烧,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悔以莫复忧,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著。
若有两种悔,若应作不作,不应作而作,则是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诸恶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五、弃疑盖者。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譬如又人入于宝山,若无有手,无能所取。然则疑过甚多,未必障定;今正障定。
疑者有三种: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
疑,定法终不得发。若欲修定,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
二者疑师,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自尚无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
即为障定。欲除之法,如摩诃衍论中说:“如臭皮囊中金,以贪金故,不可弃其臭囊。”行者亦尔,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佛想。
三疑法,世人多执本心,于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生犹
豫,即法不染心。
何以故?疑障之义,如偈中说:
“如人在岐路,疑惑无所趣,诸法实相中,疑亦复如是。
疑故不勤求,诸法之实相,见疑从疑生,恶中之恶者。
善不善法中,生死及涅槃,定实真有法,于中莫生疑。
汝若怀疑惑,死王狱吏缚,如师子搏鹿,不能得解脱。
在世虽有疑,当随喜善法,譬如观岐道,利好者应逐。”
佛法之中,信为能入;若无信者,虽在佛法,终无所获。如是种种因缘,觉知疑过,当急弃之。
问曰:“不善法广,尘数无量,何故但弃五法?”
答曰:“此五盖中,即具有三毒等分。四法为根本,亦得摄八万四千诸尘劳门。一贪欲盖,即贪毒。二镇恚盖,即镇毒。三睡眠及疑,此二法即疑毒。四掉悔,即是等份摄。合为四分烦恼。一中有二万一千,四中合为八万四千,是故除此五盖,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行者如是等种种因缘,弃于五盖。譬如负债得脱,重病得差,如饥饿人得至丰国,如恶贼中得自免济,安隐无患。行者亦如是,除此五盖,其心安隐,清凉快乐。如日月以五事覆翳:烟、尘、云、雾、罗睺阿修罗手障,则不能明。人心五盖,亦复如是。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小止观:止观坐禅法要

止观禅修是隋朝智者大师的禅修法门,方法简单有效,适合普通人进行修行,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从容的面对生活。

by:福文化学院

十一点十一分

每日一更,抚平一天的焦虑与疲惫。那些被种种不如意所掩盖的美好,我们都想带你一起去发现。每晚我们都陪在你身边。“善待自己”,放下防备,找回属于我们的安全感。带着...

by:暖心理

查理.芒格十一讲

有机会通过这本书,和世界上最智慧的人相处,真的太幸运了。

by:慢慢徐24

止观功夫——内观禅法

我们这次所介绍的法门,是想要了悟佛陀所说的真理,就是宇宙的真理、诸法的实相,一个非常快速而且简单的方法,你就可以了悟佛陀所说的“诸法无常、无我”这个道理。这些道...

by:一念清净福自来178

十一年无落雪|十一年长情

十一年无落雪作者任尔东西演播诗安C给世间最难得我一生狂热陆嵘峥我一生无悔入警校青梅竹马十一年长情那是一堆未寄出去的信甚至连署名都没有陆嵘峥打开其中一封...

by:诗安C

《童蒙止观》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摩诃止观》)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三十卷。章安治定為十卷。今禪波羅蜜是。(...

by:云南深宁

十一只猫

“11只猫”系列是一套儿童趣味生活绘本,自1967年问世后屡获大奖,到今天仍是孩子们心中的绘本人气王!作者采用诙谐滑稽、富有悬念的笔调,勾画出11只猫的鲜明形象...

by:大宝带你读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