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2022-09-18 15:06:5110:34 118
声音简介

说到送别,大家想到的难免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但是也有人不走寻常路,豪气万丈,一扫离别忧愁,这就是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好在哪?一言以蔽之,雄壮!一个三秦,一个五津,一开始,就点出了送别的地点和远行的方向。诗人是在长安城送行。长安城是什么样子呢?城阙辅三秦,长安城雄伟的城墙高高的城楼是由辽阔的关中平原所拱卫,那关中为什么又叫三秦呢?因为关中本来就是秦国的地盘,所以山称为秦岭,后来秦国变成秦朝,关中仍然属于秦地。再后来,秦末大乱,项羽入关,把关中地区,当然包括陕北,一分为三,分给了秦朝的三个投降将领,从此之后,关中又称为三秦之地。


首联城阙辅三秦,五个字,就把帝都描摹的雄混大气,这是送别的地方。第二句,风烟望五津,被送的人要到哪去呢?四川。所谓五津,就是岷江的五大渡口。这是古人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所以诗人是用五津来泛指属地的,从长安遥望蜀川,之间一片风烟,风烟阻隔了视线,但也正是这风烟,把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了一起了。


一句“风烟望五津”,跟“城阙辅三秦”严整对仗,不仅仅点出了杜少府远行的目的地,而且把诗人心中如烟如雾的迷茫和翘首相望的心情都点化了出来。


颔联以散句承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是由实入虚讲离别的。那到底是什么意绪呢?因为实在一言难尽,所以干脆不说了,改口说“同是宦游人”。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就算分别是我们的宿命,分别真的就如此可怕,非要悲悲戚戚吗?非也,海内也罢,天涯也罢,虽然都是极远的空间距离,但是,再大的空间,也大不过人的心灵啊,只要两个人心意相通,那么即使远在天边,也同近邻是一样的。这句话一出来,诗的境界一下子就开阔了,情调也从黯然转向了雄壮。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歧路就是岔路。古人送行,常常是在大路的分叉的地方分手,所以歧路就意味着分手,因此,人们也把临别成为临歧。在这里,诗人是说,既然天涯若比邻,那我们就不要学小儿小女在分手的岔路口哭哭啼啼了吧,这是在劝慰朋友,也是在宽解自己。这么一宽解,寻常的人情味就出来了。送别到底有没有难过呢?当然还是难过的,就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告别仍然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涕下沾襟的,所以才要相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么一劝,诗也从刚才那种极高的情境下舒缓下来了。


全篇看来,除了前两句表面写景之外,通篇都是勉励和慰藉之词,却无半点华丽。朴实无华可以说贯穿了整首诗,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是它的好处。从宋、齐、梁、陈到隋朝、初唐,几乎诗歌中都充斥着浮华艳丽的色彩。而王勃通过这首没有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语言的诗,润物细无声般将送别时复杂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勉励写得如此之,这么颇有豪气,真是难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大秦少府

少府之名,位列九卿,尊崇无比。在章邯心中,秦王嬴政是君,亦如父。空前的帝国在东方雄踞而起,却又在黎明到来之前的最后一刻轰然倾塌。烽烟一起,诸侯并举。昔日的垂髫稚...

by:皓尘若竹

大秦少府|会员畅听

【内容介绍】少府之名,位列九卿,尊崇无比。在章邯心中,秦王嬴政是君,亦如父。空前的帝国在东方雄踞而起,却又在黎明到来之前的最后一刻轰然倾塌。烽烟一起,诸侯并举。...

by:幻想工场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唐代: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译...

by:小巧小玲

【老龄工会任读懂杜甫】专辑

每日一读,用声音分享知识!听,您有获益!

by:工会任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by:Ary远方

杜拉拉

由于个人原因,接下来的录制将由右右单独上传,我依旧负责男播配音,敬请期待我子颉和搭档右右在没有设备(设备在武汉,我们放假没拿回来)的情况下找的一本还不错...

by:申子颉

杜牧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27]、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

by:假说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