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饮酒(其五):钢筋水泥太压抑,我想去南山

2022-09-20 13:14:5609:25 80
声音简介

饮酒(其五)

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要读懂这首诗必须了解陶渊明的一生。陶渊明一生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他出生在四分五裂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乱世。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归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建功立业的理想又如何实现?陶渊明不甘心,他二十九岁才得到一个江州祭酒的位置,虽然官小,但是他觉得自己能吃苦,可从最基层做起。而陶渊明的领导却是一位只注重出身的庸才,这让寒门子弟的陶渊明愤而辞官。之后仕途更为坎坷,四次出仕皆无功而返,转眼间就已人届中年。


迫于生计,42岁的他再次走马上任。但正好到第八十一天的时候,州郡督邮下来视察,手下提醒他“束带而见”,但陶渊明听却说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并辞官归隐。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而饮酒这一组诗就是陶渊明在归隐田居之后为体现人生态度以及生活情趣所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四句诗是一个整体。就是说陶渊明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建造房屋居住,但是并没有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没有车马的喧闹,没有往来的忧烦。别人可能会问,你是怎么做到的?陶渊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远了,就可以做到真正的远离尘嚣。陶渊明的智慧首先是要自己的内心达到远离尘嚣的宁静,心境超脱了,然后才能开荒、种菊、耕作。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心境,所以接下来才有名传千古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竹篱边,菊花丛里。一个晚秋的阴天,不远处的南山氤氲在层层云雾之中,恍如一幅朦胧的水墨画。为什么是“悠然见南山”而不是“悠然望南山”?其实答案很简单,“悠然见南山”见是无心的,而“悠然望南山”望是有心的,陶渊明已经“心远地自偏”了,为何还要去做那种有心之士再去望南山呢?而且悠然见南山,谁悠然?我们的第一理解肯定是诗人悠然,诗人悠悠然的看到了南山。但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此是见南山之悠然,不仅诗人是悠然的,南山也是悠然的,人和山就这么物我两忘,彼此共鸣,这就是天人合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岚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美不胜收,而在此时倦鸟知还,正成群结队的返回自己栖息的树林。所有的这一切,包括秋菊、南山、云彩、飞鸟,乃至于诗人全都没有任何心机,全都凭着自己的本性生活着,人和自然就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实现了完全的和解,也实现了完全的融合,这就是复归自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生活之中是饱含着人生的真实意义的,那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还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可能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诗人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已给读者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y:小巧小玲

饮酒识酒趣谈

不仅介绍了酒的历史发展,各类酒的成分、特色,酿酒配酒的简明工艺,饮酒与健康的关系,饮酒的知识,同时还收录了我国在国际、国内重大评奖活动中获奖的各类名优酒名单。知...

by:龙袍角带

餐饮酒店厨政管理

产品创新/生产管理/厨房设计/成本管控/菜单规划/厨房运营优化/供应链管控投稿及互动交流:18996111440粉丝交流进群直接给主播留...

by:餐饮行业探索

现实是饮酒不足造成的幻觉

辩证地来看,你究竟是深处现实还是在做梦?梦境中的你是否已经脱离了身体的束缚?闭上眼你是否存在,睁开眼你又去向何方?那些听着梦幻的音符,也许能将你拉回现实。那些让...

by:歌单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