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观沧海:论文化人看海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9-10-21 16:00:0310:31 152
声音简介

很多人都看过海,那怎么才能把看海这件事包装得高大上呢?曹操的《观沧海》让我们见识了古代文化人看海的正确打开方式。


曹操,字孟德,今安徽亳州市人。他父亲夏侯嵩是汉桓帝时大宦官曹腾的养子,随曹腾改姓了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在斗争中脱颖而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公元207年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观沧海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这首诗歌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诗的开头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以下六句实写观海之所见,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则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象出的景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全诗语言质朴,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观沧海

伴随网易手游《楚留香》新资料片全新开启,联合喜马拉雅FM萌音工作室原创出品《观沧海》有声小说剧,2018年7月上线,配音大咖赵乾景携手周帅,还原梦里真江湖!-...

by:NJ早安酱

观沧海朗诵读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

by:老裴背古文

观沧海 |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慕峰朗诵】

【原文】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

by:萌萌小猪背古诗

观沧海(老夫异客)

吾心归处人海茫茫

by:老夫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