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中国教育史05 论述题1-3

2022-09-23 19:21:3108:29 144
声音简介
三、分析论述:
1.论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炀帝大业2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材,而不是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举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科举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1、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2、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3、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科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成为其附庸,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空虚无用。2、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教育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注意的恶习。3、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得学校成为生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2.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答: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德传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著名的是说。是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他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1、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事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做了经典性的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也,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中存在的困惑。
3、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4、关于师生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比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与“教学相长”的意见,确立了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的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3.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的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与中学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和守旧派展开了争论,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劝学篇》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西学是中学的补充。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从整体上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建教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得以可能,为中国近代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近代化的步伐,在教育方面: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又有阻挠。
1、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
2、引进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及制度,对清末教育改革既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
3、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为新式教育进一步推广扫清了障碍。
4、由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又再阻挠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5、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作为文化的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他是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AA小史(选译)第二部分:康复

介绍AA的发展历史,AA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比尔讲述自己康复的故事。

by:阿宝为你读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

武汉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by:不肖生

中国通史(第二卷)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了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乐羊为国弃子、墨子破云梯、西门豹治邺、商鞅变法、神医扁鹊、孙庞较智、苏秦合纵张仪拆盟、狡兔三窟、孙膑巧施捣虚战法...

by:爱茉莉女王

第二部分心理学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心理学部分,考点很多也很重要。

by:人间ai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