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中国教育史06 论述题4-6

2022-09-05 05:46:0110:02 113
声音简介
4.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就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应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费斯泰洛奇,直接影响于杜威的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都由生活决定。
(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义”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都是生活,所以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
(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书呆子,田呆子”,长不出科学的种子。第二,因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
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
2、生活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
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课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

5.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述评。
答: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播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也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书院的讲学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而在教学上形成于官学不同的显著特点。
1、书院既是教学机关,也是学术研究机关。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是书院最显著的特点。
2、书院建立了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互相讲学,形成百家争鸣的精神。
3、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所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4、数学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感情深厚。
5、书院可以自由讲学,不受地域限制。

6.论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答: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是基于对当时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
1、 对青年问题的分析。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身心的急剧变化导致诸多身心问题;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易导致青年问题。青年问题就是青年生活上所发生的问难或变态,主要有人生观、政治见解、求学、生活态度、职业、社交、家庭、经济、婚姻、生理、常识等方面的问题。
2、 全人生的指导。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
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人生幸福的人生目的。主张青年要敢于政治,投身革命。认为这是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出路也是青年的出路。强调青年必须学习,学习是青年的权利和义务。
杨贤江认为完满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健康生活:个人生活的资本。二,劳动生活: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要素,是幸福的源泉。三,公民生活:懂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和人群而存在,要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四,文化生活:可增添人生情趣,促进社会进步。最后,他强调生活的宗旨是: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的风尚和习惯。这就是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AA小史(选译)第二部分:康复

介绍AA的发展历史,AA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比尔讲述自己康复的故事。

by:阿宝为你读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

武汉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by:不肖生

中国通史(第二卷)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了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乐羊为国弃子、墨子破云梯、西门豹治邺、商鞅变法、神医扁鹊、孙庞较智、苏秦合纵张仪拆盟、狡兔三窟、孙膑巧施捣虚战法...

by:爱茉莉女王

第二部分心理学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心理学部分,考点很多也很重要。

by:人间ai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