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第十四章-髋关节

2019-12-11 07:42:4119:17 4250
声音简介

髋关节

髋关节是下肢的根性关节。

在直立体位下,垂直向下的人体重力有助于髋关节的稳定。

髋关节让股骨和位于髋骨上的髋臼所形成的球窝关节,是人体躯干与下肢的连接枢纽,是人体进行活动的重要关节部位之一。由于人体重力线垂直向下,而下肢承重力线于髋关节处发生转折后才迎合人体重力线,所以,髋关节易于发生对位状态的异常而引发相关疾病。

髋部筋骨结构与功能特点

可以触及的与髋关节相关的体表骨性标志,包括髋骨的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以及股骨大转子、股骨干、股骨内外侧髁等。

1.髋臼:球窝状的髋臼是骨盆的一部分,位于髋骨外侧面的中央,面向外、前(向前倾斜30o-40o)、下方(向下倾斜约30°)。髋臼底由髂骨体、耻骨体和坐骨体三部分在发育过程中融合而成。髋臼唇由致密的纤维软骨环构成,环绕髋臼边缘,因而加深了髋臼,可以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髖臼位置深在,难以通过手法直接触摸出来,但是我们要有清晰的立体结构概念,手摸心会,通过髋骨及股骨的位置状态,以及髋关节的功能状态来感知、判断。

2.股骨:在进行股骨触诊时,首要的是了解股骨大转子的位置状态。要透过大转子前、后、外侧的软组织,尽可能精确地摸出大转子立体的形态及具体的位置朝向。

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股骨远端的股骨内外侧髁位置状态的触诊,帮助对股骨近端大转子位置状态进行判断、确认。股骨大转子的位置状态反映了股骨整体的位置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有约125°的颈干角,股骨颈还有约10°-30°的前倾角,使得股骨颈与股骨干所构成的冠状平面,与股骨远端内外侧髁及股骨干所构成的冠状平面呈10o-30o的夹角而不在同一冠状平面上。另外,股骨长轴还与下肢承重轴(力学轴)有着5°-7°的夹角。

所以,股骨头颈的轴线是向上、内、前方倾斜的。

3.肌肉与韧带:髋与大腿周围的肌肉组织是人体最强大的肌群所在,可以发动人体最强大的行动动力,同时也是髋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极强稳定性的可靠保证。

髋与大腿周围肌群,依其所在部位和功能可以分为以髋与大腿大前面的屈髋肌群(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阔筋膜张肌等)髋与大腿后侧的伸髋屈膝肌群(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大收肌、臀中肌、臀小肌后部等)、髋与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股薄肌等),以及髋与大腿外侧的外展肌群(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阔筋膜张肌、梨状肌等)。

除此以外,从功能上划分,还有髋关节的旋转肌,内旋肌群有臀小肌和臀中肌前部肌束等;外旋肌群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髂腰肌、缝匠肌等。值得注意的是,髋关节内、外旋转肌的角色会随着同一块肌肉在髋关节运动过程中其前后位置状态的不同而发生的转变。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强大的髋与大腿周围肌群的伸缩,构成了人体行动的首要动力。肌群伸缩,拉动相关骨结构进行以关节为原点的人体的行动过程。功能相反或相似的肌群之间的拮抗与协同,是人体力学结构达成平衡的基础。

如同人体其他部位的软硬结构间关系一样,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两端所附着的骨结构的位置状态,与髋关节周围肌纤维、肌筋膜张力大小及肌肉拉力线方向有着直接且密切的关系,髋关节运动的效率即与此密切相关。

髋关节韧带主要由髂股韧带、耻股韧带、股骨头圆韧带及坐股韧带等构成。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都是沿顺时针方向围绕股骨颈卷曲:所以,在髋关节进行伸展运动时,韧带会棚紧在股骨颈上,限制股骨的后伸运动,尤其是髂股韧带的前束会极度伸展。而在屈髋时,所有韧带都将松弛,髋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

股骨内旋时,髋关节后面的坐股韧带紧绷,前面的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松弛;股骨外旋时,髋关节前面的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紧绷,而后面的坐股韧带松弛。

股骨头韧带在髋关节力学作用上影响很小,主要起股骨头血供的作用。在髋关节内收时,股骨头凹向髋臼窝的顶部方向移动,这是使股骨头韧带完全绷紧的唯一位置。

在位于大腿前内侧面上1/3的部位有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围成,其内有下肢重要的股动脉、股神经和股静脉形成的血管神经束通过。

4.髋关节神经支配:支配髋关节的神经主要来源于腰丛和骶丛,主要有4条:闭孔神经(来自腰2-4前支神经纤维)、股神经(来自腰2-腰4,是腰丛各支中最粗者)、臀上神经(腰4-骶1神经前支组成)及坐骨神经(腰4-骶2神经组成)。

5.股骨头血供:为股骨头提供血液供应的动脉以旋股内侧动脉为主。

由股动脉的重要分支旋股内、外侧动脉吻合所形成的囊外动脉环所发出的前、后、内、外四组颈升动脉,为股骨头提供了70%的血供。尤其是外颈升动脉,管径粗,走行恒定,是营养股骨头的最重要动脉。除此以外,闭孔动脉所发出的股骨头韧带动脉,为股骨头提供少量血供;股深动脉所发出的股骨滋养动脉,也为股骨头提供血供。

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当髋关节发生病变时,其承重与活动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故其行走时的步态会有明显异常。因疼痛而导致的跛行常见。

髋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度检查,是判断髋关节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否的直接指标。

在髋关节生理活动方面,有几个特性我们需要了解:

·然体而言,被动活动的范围总是会大于主动活动的范围。

·髋关节的屈曲与伸展范围大小,与骨盆和膝关节中心的位置状态直接相关。

·髋关节的外展活动通常是双侧关节对称性地外展,而非单纯的单侧髋关节外展运动。

·髋关节的活动度异常主要表现在屈曲受限、内外旋转受限以及内收外展受限等方面。

由于髋关节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与相关周围神经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感觉与支配髋关节运动的脊神经由腰椎和骶椎发出,所以,对全腰椎及骶椎序列、曲度及其结构与功能状态的检查,也是髋关节检查的重要配套部分,应加以重视。

髋关节力学结构紊乱的特点及类型

基于徒手正骨疗法的作用特点与适用范围,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发育不良性、感染性、代谢性及恶性侵蚀性等徒手正骨非适应性髋部疾病。因此,下面所涉及的髋关节生物力学紊乱,以股骨近端的股骨头与髋臼物理性对合不良,以及髋关节及相关软硬结构应力异常为主要讨论对象。

临床常见的髋关节错位有髋臼位置异常、股骨头位置异常、髋臼和股骨头两者的位置同时发生异常等三大类型。

1.髋臼位置异常:本节内容在第七章已经有所涉及。髋臼位置异常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目前仍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

从人体骨架模型我们可以看到,體臼的位置变化与髋骨旋移直接相关,因为髋臼本身就是位居髋骨之上的。

也就是说,髋骨旋移会引起髋臼位置异常。反过来,如果调整髋臼位置,则髋骨就必将随之发生位置改变。

临床上,髋臼位置的变化可能表现为:

·髋臼向后移位

·髋臼向前移位

·髋臼向内移位

·髋臼向外移位

·髋臼的综合性移位

2.股骨头移位主要有:

股骨头向髋臼外侧移位、半脱位。

股骨头向髋臼方向(内上)移位,髋关节腔隙狭窄、甚至粘连。

股骨头向髋臼前侧腹股沟方向(向前)平行移位。

股骨头向髋臼后侧臀部方向(向后)平行移位。

股骨内旋:股骨大转子旋前,股骨头作用于髋臼的后外上部分。股骨头的这种体位,从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合角度而言,是最有利于髋关节稳定的状态之一。

股骨外旋:股骨大转子旋后,股骨头前移,作用于髋臼的前内上侧。这是股骨头最不稳定的状态之一。

股骨头综合性移位:股骨同时发生多个方向的综合性移位。

3.髋股综合性移位:髋股综合性移位是股骨头、髋臼同时发生方向、程度不一的综合性移位。

既可能有髋臼后移、股骨内旋的状态,也可能出现髋臼后移,而股骨外旋的情况。

同样也可能在髋臼前移时,股骨外旋;或者髋臼前移时,股骨内旋。

有时还可能同时伴有髋臼向内或向外的位置变化。

这种综合性髋股移位形态在临床上常见,需要临证时准确判断,并精细化地针对性处理。

股骨空间状态的判定

1.通过股骨大转子的位置状态判断股骨空间状态:高高向外突起的股骨大转子是股骨显著的骨性定位标志。股骨大转子在体表的位置状态能够真实反映股骨的空间状态。

站立位下股骨正常的位置状态:自然站立时,双侧脚尖自然向前外侧方30o左右,股骨大转子通常斜向外后方(股骨颈前倾),约有30o-45°的夹角。

俯卧位下股骨正常的位置状态:俯卧位时,双脚呈内八字,脚心向上,脚尖向内,脚背瓶贴于床面,双侧大转子应该朝向正外方,与床面平行。股骨内侧髁较外侧髁更为突出体现,股骨头、外侧髁构成的平面不与人体躯干构成的冠状面平行。

2.通过股骨内、外侧髁的位置状态判断股骨空间状态:患者取仰卧位。

股骨正常的位置状态:仰卧位时,股骨内、外侧髁两边会自然平贴于床面,大腿内外肌群松紧度自然,这是正常的形态。

股骨内旋移位的判断:仰卧位,股骨内侧髁旋向床面,以手托之,有显著旋内之力。股骨外侧髁后侧则远离床面。

股骨外旋移位的判断:仰卧位,股骨外侧髁贴向床面,以手托之,有显著旋外之力。股骨内侧髁后侧则远离床面。

3.通过双脚尖朝向的阴阳状态判断股骨空间状态:本条判断方法的前提是在胫股关节对位正常情况下。患者取仰卧位。

股骨正常的位置状态:仰卧位时,双脚脚尖自然偏向外侧约25°-30°,双脚对称,此为正常状态。

股骨内旋移位的判断:仰卧位,脚尖偏向内侧,为阴脚表现,股骨通常处于内旋状态。

股骨外旋移位的判断:仰卧位,脚尖向外显著大于30o,为阳脚体征,股骨和/或胫骨处于外旋状态。

4.通过膝关节屈曲状态判断股骨前倾后仰状态

股骨前倾:骨盆前倾角较大,髋关节中心后移,膝关节中心后移,股骨干前倾,膝关节处于过伸状态。

股骨后仰:骨盆仰角过大,髋关节中心前移,膝关节中心前移,股骨干后仰,膝关节处于屈曲、伸不直状态。

5.股骨内外旋转的X线片判读要点

(1)股骨内旋:股骨内旋。常见情况下,从前后位片观察,股骨颈在片上显示越长,股骨内旋就越甚。股骨从外旋位开始做内旋移动,股骨颈在X线片上的显示会逐渐变长。股骨大转子向大腿外侧突出的最高点(股骨头颈干平面与躯体冠状面平行)时,股骨颈将显示最长,股骨小转子很小或看不到,此时股骨已经处于内旋状态。如果股骨继续内旋,则股骨颈会变短,小转子依旧是看不到的。

股骨小转子看到得越少,则股骨内旋越甚到X线前后位片上完全显示不出股骨小转子。

顺应生理的结构相应情况下,股骨内旋与骨盆前倾角呈正相关。故在股骨内旋时,常在骨盆正位片上显示骨盆上口前后径较大。

(2)股骨外旋:

股骨外旋时,股骨颈在正位片上显示很短。股骨颈越短,说明股骨越外旋。

股骨小转子通常在X线正位片上有明显显示。股骨小转子显示越多,则股骨外旋越甚。

在顺应生理的结构相应状况下,股骨外旋与骨盆仰角呈正相关。

髋关节正骨手法

1.指推法:指推髋骨以纠正髋骨旋移所致的髋臼移位,相关内容见骨盆章节中骨盆旋移纠正手法。这里主要介绍不同体位下指推股骨头复位手法。

1)站立位整复:患者自然放松站立于诊疗桌前,双脚尖外旋25o-30o左右,双手下垂自然扶持于桌边。

医师坐于患者身后,双手分别置于患者两侧股骨大转子部,根据健侧与患侧双侧股骨大转子位置状态的对比,以及与股骨正常的位置判断对比,即可判断患侧股骨旋转的方向,然后以单手拇指和/或食中无名指共同在股骨大转子前侧和/或后侧徐徐发力,根据移位情况向前或向后推动股骨旋转至正常位置。

2)俯卧位整复:患者俯卧,双脚脚心向上、脚尖向内相对,脚背平贴于床面。

医者站立于患者左或右侧,双手分别置于患者两侧股骨大转子部,触诊比较健侧与患侧股骨大转子位置状态,并与正常状态下的股骨大转子位置进行比较,判断患侧股骨大转子移位方向,然后以拇指和食中指拿住股骨大转子前后两侧,徐徐发力,推移股骨大转子至正常位置。

3)坐位整复:患者自然放松正坐,双脚同肩宽,双手下垂自然置于大腿上。

医师坐于患者身后,双手分别置于患者两侧股骨大转子下部,根据健侧与患侧股骨大转子位置状态的对比,以及与股骨正常位置的判断对比,即可判断患侧股骨旋转的方向,然后以置于患侧之单手拇指和/或食中指在股骨大转子上和/或下侧徐徐发力(拇指置于股骨大转子上面,食中指相并置于股骨大转子下面,相对捏持),根据移位情况向上或向下推动股骨旋转至正常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在指推股骨后,由于胫股关节的联系,胚腓骨将随着股骨一起转动,故需要再将胫腓骨向相反方向推移以归正位。

2.髋关节推摇法:患者仰卧位。在患肢屈髋下进行手法操作。

患者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侧屈膝屈髋,医者一手扶持膝部做环转或横向运动,另一手置于腹股沟前股骨头部或外侧股骨大转子处,随大腿的摇动,助力推动股骨头活动归位。

或者医者用腋下夹持患者膝部,双手握持大腿近端横向摇动髋关节使股骨头归位。

或者患者俯卧位,医者站立于床侧边,双手分别握持患者双侧股骨大转子,双手同时协同发力,左右推摇股骨大转子,使移位的股骨归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十四

面对,面对每天的东升西落看着时钟走过的时刻日复一日何其多现实是自圆其说怎避免存在挫折自寻烦恼的人太多庸人自扰通病不过也许昨夜的你做了一个全新决策才找回的自我,一...

by:华语音乐

十四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十四辟棺

一场惊天迷局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所有人的生命?一页生死书,写着的到底是逆转乾坤的长生?还是一纸故弄玄虚的荒唐?墓里面的偷生与必死...

by:打伞的鱼_lo

传统中医经穴歌诀十四章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by:淑华堂

十四行诗

朗读者包括《神秘博士》第十任博士:DavidTennant、毕业于RADA的普罗派拉演员GunnarCauthery等DavidTennantsonne...

by:ALEX_ALE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