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讲书法:《云间言艺录》之《济庐艺言 》 上

2023-12-31 22:35:1508:11 4220
声音简介
古人于书画,往往好作玄论欺人。其实绝无神秘,学者不知,亦自能暗合。着意三多,熟能生巧。大匠能与人规矩,后事全仗一“悟”字入矣!故初学书画,最妙能自寻门径,不畏难,终有得。要耐着性子,要静,否则徒觉其难,反不知从何落笔矣。及其已能作书画时,再看古人论著,自能心领神会,获益不鲜。至若希夷自然,则目击道存,可忘肉味。
解:“三多”不知具体所指,比如多看、多临、多思。希夷,“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希夷,指玄妙,又指清静无为,任其自然。目击道存,一眼看去就知“道”之所在,指悟性。可忘肉味,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入手要高,此是第一件事。俗有所谓看坏眼睛者,乃是金言。指导初学者选师取法前,要知得此语来自菩萨心肠也。法近人,最无志气。如悦某人书画,当师其所师,与其同门,绝不可从而师之。从而师之,傍门依户,终为弟子。青出于蓝,此是何等事,而可易言?昔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不可不知。
解:颜真卿师张旭,王献之师王羲之,岂不是法近人?近人非不可师,关键师法要高,心志要高。不于古典用心,专门临仿老师,则真是无志气了。

古来碑帖,不可尽学,然不可不泛涉。学书当有所主。有主以会其归,泛涉以尽其变。
解:学宗一家最难。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今人轻易可致历代名帖,最易泛涉,甚者追逐评委和获奖专业户,横向取法,便是无主。
入手觉难,要不怕;在用功时觉难,尤其要不怕,此即是过关矣。同一怕字,程度不同。书画篆刻诸艺事,大概均须过三关。过得一关,便是进得一程,登高一级。其程甚远,其级无数。我谓三关,非谓过尽即达。比如阳关三叠之后,遂谓无离情耶?昔年初治篆刻,觉白甚易,朱文较难,继以为反是,既又以为反是,终又以为均不易。如此颠倒,竟不知次数。然三关既透,总较多坦途云尔。
解:学书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难。一旦不觉其难了,也便没有进步了。然而在每一次感到困难之时,水平已经悄悄提高。比如登山,步步为难,而每一步,便是提高。

右军云:“书弱纸强笔,强纸弱笔。”周显宗云;“写字之法,硬笔要软,软笔要紧。”皆是刚柔相济之义。
解:刚柔相济,要从得力处想。
强笔强纸,难于淹留;弱笔弱纸,难于劲疾。纸笔不相合,故难见工。总之,硬笔欲其淹留,软笔欲其劲疾,此其大较也。
解:不能淹留,直来直去;不能劲疾,涂抹皴擦。要从得力处想。

古人论书有云:“作真若草,作草若真。”诚是千古不传之秘,初学所不能悟到之一境也。
解:孙过庭云:“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可以参看。

余尝评近代书家数人,或未免太苛。论云:康有为字如脱节藤蛇,挣扎垂毙。吴昌硕字如零乱野藤,密附荒篱。郑苏戡字如酒后水手,佻挞无行。仓硕行书学王觉斯,倘及门亲炙,亦宜打手心;晚年石鼓有极佳者,今人无出其右。沈寐叟书如古冠名士,结构近《爨宝子碑》;而又参钟索草法,故初学包世臣而无包之浮,于前人殆近黄道周,倪元璐。打碑入帖,其拙处沉着处可喜。然亦只可有一,不可有二。
解:白蕉于康有为书、吴昌硕行书、郑孝胥书,都不赞成,而对吴昌硕石鼓文及沈曾植则加以肯定,可谓公允。康有为书有一种博大浑厚之气,亦似难得。

所谓“韵”最难讲。风神蕴藉,潇散从容,有时可为之注解。然韵字尚包含一种坚决之气。羽扇纶巾,指挥若定。观晋人书,往往有此感。
解:一说“韵”,容易作阴柔之想,实是误会。有人语我曰,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让人软弱,其实大谬。比如为人,朱自清是文弱书生,而当大关节,铮然有铁骨,这才是真韵。若旷世才子,而阿附权贵,唾面自甘,何可称韵!

忆数年前,徐悲鸿顾我谈艺。尝云:“凡欲作书画时,先在纸上纵笔挥洒,觉‘来’时,然后在准备之纸上落笔,未有不佳。”语颇可记。然此尚有不能泯行所无事之迹。行所无事而神来。
解:“行所无事”一语,白蕉喜用。《兰题杂存》里也说过,“如何得神,曰行所无事”。语出】《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大禹治水,为顺水之性而导引,所以,行所无事,即契合自然。

书画相通,然而画书则未必相通,此可与知者道。作书手法,不外指实、掌虚、管直、心圆八字。指实而后得紧,掌虚而后得宽,紧则坚,宽则大;管直心圆,则锋中矣。至于枕腕、提腕、悬腕、悬肘,全视字之大小,此是事实上事。欲取空虚,有非提悬不可得者。古人或云“悬手”,意故含混。或指悬手为书家魔障,亦是奇论。右军云:“每作点,必须悬手作之。”虞永兴述右军每作点划(画),皆悬管掉之。正是胡桃大字,亦有须悬以取势者。
解:魏晋间人作书,无所凭依,所以即使粟米小字,亦是悬肘而成。后世工具材料变化,枕腕、悬腕等,不过是因利乘便,虽亦无不可,终究要体会“悬手”的意思,才可以挥运自如,八面出锋。

执笔务便稳、轻、健。希声言执笔法五字曰:擫、押、钩、格、抵,理自不误,本非甚深玄妙。俗有龙眼、凤眼之说,虽说非无所本,终是刻舟求剑,类江湖卖膏药口吻矣。包世臣云:“画平竖直,便是佳书。”此语甚凡庸,直足对写考卷之酸秀才、小门生说法耳。不则,其洵以字如算子为佳耶?元人奴见,此赵松雪之所以终不曾梦见晋人也。
解:执笔要指实掌虚。五字执笔法,不过分说五指作用而已。过于玄秘其说,实为欺人。“画平竖直”,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味平直相似,则状如算子,便不是书。而写字真能做到横平竖直,字有平正意,确也并非易事。无平正,也便无飞动。白蕉自己也讲过“横平竖直”不可轻看的话。

松雪书结构匀称,熟不能生,遂成俗书。智永《千字文》,若今世所传,除整洁妩媚而外,不见其他,颇足致疑。然与其学子昂正书,尚不若临永师《千字文》也。
解:白蕉尝言,“赵松雪书,天资不足,功力甚深”,说它俗,是相对于羲献正朔而言。智永《千字文》,本为传播习字之法,当然也难见性情。不知白蕉是否尝见墨迹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施恒远

自查错误处,实在抱歉! “元人奴见,赵松雪之所以终不曾梦见晋人也。” 读成了 “古人奴见,赵雪松之所以终不曾梦见晋人也。”

猜你喜欢
《书法十讲》帖学大家白蕉金言

白焦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但生性散澹自然,不慕名利。诗论亦富创见,诗名蛮声文坛,写兰尤享盛誉。书法宗王羲之、献之父子,始从唐...

by:施恒远

云端讲书(经典好书)

长书短读,观其大略,讲经典好书本节目版权属于云端故事更多精彩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端故事”

by:云端故事

悟承老师讲书法|学书有法 沈尹默讲书法

沈尹默先生是我太师父,他说:写字何以要讲究笔法,为的要把每个字写好,写的美观,要字的形体美观,首先要求构成形体的一点一画的美观。这段至理名言,自我学书起,由我师...

by:问卿堂书法艺术沙龙

启功给你讲书法

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对书法的理解和体会

by:烟指烧

一航讲书

知识星球搜索「讲书人联盟」,加入讲书人成长俱乐部。

by:录读学院

老妈讲书

很荣幸和老妈一起读书,当过一辈子数学老师的她字正腔圆,很有派头,就是视力减退,影响阅读速度,只好找字大些的书,比如这本给小朋友编辑的诗集,正好我也一起学习一下

by:玛蕊

我是讲书人

《我是讲书人》是樊登读书会出品的一档文化类真人秀节目,一个人讲一本书,每本书都有它的使命,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用碎片化时间,读一本书,点滴的积累成就更好的自己。一...

by:帆书_原樊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