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讲书法:《云间言艺录》之《客去录》尾篇

2023-06-13 23:42:1505:18 3517
声音简介
一 书言八法始自唐人
书言八法,始自唐人,论书入于魔道,亦自唐人,而宋承其风。然宋人已自非之。如黄鲁直云:“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拘忌,成一种俗气。”董广川亦云:“如谓《黄庭》‘清浊’字,三点为势,上劲侧中偃下,潜挫而趯锋;《乐毅论》‘燕’字,谓之联飞,左揭右入;《告誓文》‘客’字,一飞三动,上则左竖右揭。如此类者,岂复有书耶?又谓一合用,二兼,三解橛,四平分。如此论书,近可谓唐经生等为字,若求之于此,虽逸少未能合也!今人作字既无法,而论书之法又常过,是亦未尝求于古也。”予论古文学辞章家批注,正坐此病,作者初何曾求合于此。世之刻舟求剑者,既诬古人,复误来学,一派愈索愈玄,一派愈谈愈腐。
解:唐以前人论书,虽亦论点画写法,如传卫夫人《笔阵图》,然而终究是讲意味。正如李世民所说,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矣。白蕉认为,像孙过庭这样的书论家,没有谈到“永字八法”,足证“永字八法”是初唐以后产生的。不苛细地论其时间,就书法史、书论史演进大势看来,确实如此。元明之后,论书越来越琐碎细致,而书道愈微,书格愈卑而力愈弱,胸襟之故耳。古文学辞章家批注,或陷于索隐勾玄,死在句下;或任意阐发,滔滔不绝,即使经典作家重生,恐怕也会瞠目结舌。米芾尝云:“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二 赵雪松书天资不足
赵松雪书,天资不足,功力甚深,其秀媚最悦俗眼,商贾笔札之美,求小成者趋之。明莫云卿云:“胜国诸名流,众品皆推吴兴。世传《七观》《度人》《道德》《阴符》诸经,其最得晋法者也,使置古帖间,正似阛阓俗子,衣冠而列儒雅搢绅中,语言面目,立见乖忤!盖矩矱有余,而骨气未备!变化之际,难语无方。(此处应脱一字,疑为“丿”)欲利而反弱,乀欲折而愈戾。右军之言曰: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文敏之瑕,正坐此邪。”此当为定论!松雪功力,见于其楷。然千篇一律,万字一同,正董思翁抉其受病处在“守法不变”!世传《兰亭十三跋》《天冠山诗》等为其行书之最脍炙人口者,奈逸韵骨气,终不可强。钟书点划各异,右军万字不同,盖物情不齐,变化无方,原为天理,岂盘旋笔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乎!此学魏晋书者所宜知,而松雪不知也。
解;赵孟頫功力甚深,确为的评。而字中多一分安稳,少一分意气,也是事实。莫云卿,即莫是龙。阛阓,即街市。阛阓俗子,即小市民。与二王相比,赵孟頫的确乏善可述,然而亦自有其不可及处。当代书法,最缺者,仍然是基本功力,点画、结构尚未入门者,已然有大家之目,复翁若见,或劝其学赵,亦不至恶札满纸矣。
唐以前书自然,随缘生机,处处无法而处处为至法;唐以后书,极人工之巧而生拼硬湊,似处处是法,其实去法远矣。今人或能临历代法帖,与原帖重叠乃毫发不爽者,其实只是入门功夫,个中无自然机趣,便不是真得法。真得法,得在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三 “杀字甚安”
“杀字甚安”一语出《晋书▪卫瓘传》,杀字作一字之结构布置讲。包安吴书论,每喜用之。于此颇忆一笑话,宋代沈括论书云:“凡字有两字三四字合为一字者,须字字可拆;若笔划多寡相近者,须令大小均停。所谓笔划相近,如‘殺’字乃四字合为一,当使‘乂木几又’四者大小皆匀。”此必读《卫瓘传》不得其解,乃为穿凿之说,已甚可笑;至复论一“未”字云:“如‘未’字乃二字合,当使‘土’与‘小’二者大小长短皆均。”是不通小学,横将字体腰斩!天下第一笨伯,偏要做聪明人,想当时闻者,必有作掩口葫芦者矣。
解:《晋书·卫瓘传》云:“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杀字”、“结字”对举,显指结构布置,不意科学家沈括胶柱鼓瑟,一至于此。《说文解字》谓“未”字“象木重枝叶也”,沈括难道连《说文解字》也没有查检吗?不可思议。
四 包齐[慎]伯终身不懂笔法
包慎伯好为玄论,终身不懂笔法,观其议论与书法可知也。其《述书》中征论笔法,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七张八嘴,全无主意。其所闻道之各家,看来全似野狐禅;其自诩悟得处,亦属莫明其妙。如述其闻诸黄小仲一节:“唐以前书皆始艮终乾;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余初闻不知为何语,服念弥旬,差有所省,因迁习其法,一年渐熟。”可发一噱。其所述始艮终乾云云,后人亦多模糊影响,惊其高深,其实不过取《易》后天卦,明其自左而右。在书法上其所指“始艮终乾”者,笔尖俯下;始巽终坤者,笔尖向上而已,别无奥旨,且皆是笔病!在小仲不过欲说明唐前宋后落笔大别,借用易卦,故示窍妙,琇玞是宝,似为独得之秘,未免有欺人思想!拆穿来说,岂但不值一笑而已。齐[慎]伯之书,落笔向下,正是始艮终乾之显例;又一路纽转,笔心求在划中而不可得,于逆入法本全无所悟入也。
解:黄小仲,即黄乙生(1769-1820),字小仲。江苏阳湖(今武进)人。道光初举孝廉方正,未赴即卒。嗜书,攻之甚力。包世臣《述书》:“始艮终乾者,非指全字,乃一笔中自备八方也。后人作书,皆仰笔尖锋,锋尖处巽也。笔仰则锋在画之阳,其阴不过副毫濡墨,以成画形,故至坤则锋止,佳者仅能完一面耳。惟管定而锋转,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过庭有言‘一笔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者,谓此也。盖人之腕本侧倚于几,任其势则笔端仰左而成尖锋;锋既尖,则墨之所到多笔锋所未到。走过庭所讥‘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者已。以主所述,凡皆以求墨之不溢出于笔也。”然而黄乙生云:“用笔者天,书中尽之,始艮终乾,正所谓流美者地,书中阐发善矣,然非吾意。”包请其术,而卒不肯言。
由此后天八卦图,略可想见写一横画时笔尖方向不同。正如复翁所言,皆是病笔。书写时笔有旋转,点画两侧或有阴阳之分,而故为笔尖上仰下俯,恐怕并非规矩。然而我终究对此不甚了了,也懒怠去深究了。
五 书法之递变
书法之递变,全属时代自然之趋势。故篆不得不变为隶,隶不得不变为章草、今草及楷行。前人有“小篆兴而古意失,楷法备而古意离”之叹,是在求古之言则然,如钟鼎书各随字形大小,活动圆满;至小篆持之尺法,翦截齐割;楷法则因科举而成干禄台馆之体。然于时代进步应用之说则昧也!故篆隶一类书体,至今全属美术品,绝非日用。草书起源,本为赴急之应用书体,逮其后变化多,而组织缺系统,又难于记认,渐与大众脱离关系,而成为士大夫阶级之御用品;复因科举影响,社会观念不同,而终成为文人书家之专门艺术品,遂失其本来作用,而与篆隶同类共科。近年关中于右任氏极力提倡,使还其用,诚属大愿,其整理之《标准千字文》,分析归类,井然有序,有功书学,允为典则。然欲推行普及,其枢纽端在借政治教育力量,必使学龄儿童,童而习之,社会日用,必如西人之应用小草,而后三十年后,可成风气!否则使国人如另习一种别国文字,虽有一工人提倡于前,于事恐未有济也。
解:于右任整理标准草书,初为实用,而今固无实用价值矣。白蕉尝与邓散木合作书写钢笔字帖,若谓实用,则钢笔替代毛笔为必然。今日,电脑打字替代钢笔,亦必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少青啊

感谢!

施恒远 回复 @少青啊

感谢支持。请多提宝贵意见。

听友192106155

结束了吗?

施恒远 回复 @听友192106155

还有,没结束。感谢支持。

猜你喜欢
《书法十讲》帖学大家白蕉金言

白焦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但生性散澹自然,不慕名利。诗论亦富创见,诗名蛮声文坛,写兰尤享盛誉。书法宗王羲之、献之父子,始从唐...

by:施恒远

悟承老师讲书法|学书有法 沈尹默讲书法

沈尹默先生是我太师父,他说:写字何以要讲究笔法,为的要把每个字写好,写的美观,要字的形体美观,首先要求构成形体的一点一画的美观。这段至理名言,自我学书起,由我师...

by:问卿堂书法艺术沙龙

云端讲书(经典好书)

长书短读,观其大略,讲经典好书本节目版权属于云端故事更多精彩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端故事”

by:云端故事

一航讲书

知识星球搜索「讲书人联盟」,加入讲书人成长俱乐部。

by:录读学院

启功给你讲书法

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对书法的理解和体会

by:烟指烧

光华讲书

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儿?选书让你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读完书意犹未尽,还想跟作者继续交流探讨?本专辑精选内容一流的畅销书,邀请作者声音解答读者疑问,深度讲解一本好书...

by:时代光华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