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边际成本社会16第15章 可持续的富饶:当商品和服务兔费之时

2022-09-16 19:28:3812:48 150
声音简介

第五部分富足的经济

第15章 可持续的富饶:当商品和服务兔费之时

 

一旦社会的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将不再起作用。因为当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时候,每多生产一件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几乎为零,那么销售价格也几乎为零,利润也就随之消失,商品和服务本质上就变成了免费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听到的这段音频,就是属于一种服务性的商品。除了在录制时候投入的固定成本,比如麦克风、笔记本、劳动时间之外,在传播过程中,每多一位听众收听我的音频,我都不会增加任何成本,也就是说我的边际成本为零,我就能够无限量提供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免费”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价格为零,另一个是不再稀缺。

只有资源、商品或者服务处于稀缺状态的时候,才具备交换价值。沙滩上的沙子,大海中的水,我们平常呼吸的空气,通常情况下都不具备稀缺性,所以没有互相交换的价值。

 

产品和服务不再稀缺并不完全意味着过剩,人类目前消耗的资源相当于地球现有资源的1.5倍,地球大约需要1.5年才能再生我们1年所消耗的资源。跟据联合国的预测,如果人口增长和消费趋势按照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30年,我们将需要两个地球的再生能力,才能维持我们的资源消耗。

 

还记得我们在第六章的分享中提到的甘地的观点吗?他说:“地球可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贪婪。”

 

那么我们必须要从新思考到底什么是幸福?

 

几乎所有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幸福感的曲线像一个抛物线,从底部逐渐增加到达顶峰,之后逐渐降低。

40%以上的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两美元甚至更少,他们的生活极度贫困,每天挣扎在生死线边缘,所以他们是不幸福的。然而,一旦穷人摆脱贫困,他们就开始享受幸福。收入、财富和安全感的每一点提升都使他们更加幸福。但是,当一个人的收入能够为他提供基本舒适和安全的生活之后,幸福感的获得将越来越少,到达某一个临界点之后幸福感反而会降低。这个时候,财富和消费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总体幸福感的下降,幸福感就转变成为不幸福感。

 

研究表明,这个时候的财富积累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人际关系逐渐受到地位的支配,生活中充满了猜忌和嫉妒。有人表示,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变得肤浅,仅仅通过物质上的得失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物质主义者有更强的占有欲,比较吝啬,不信任他人,而且更容易冲动,对他人更具攻击性。在日常生活中,功利价值观越重,生活质量就会越差。

 

物质主义之所以具有毒害性,是因为它剥夺了我们作为人类的情感本性。人类是最社会化的生物,我们渴望友谊,渴望融入社会,绝大多数社交可以刺激我们的精神世界,物质主义使得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变近了,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确变远了。

 

2013年夏,研究人员在《社会心理与人格科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对近40年内大量的高三学生的观点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从2008年大萧条开始,他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惊人的逆转。2008年之前,同情心逐年下降,物质主义日益盛行。2008年之后,这种趋势在年青一代中突然转变,他们开始变得“更关注别人,而不太在意物质”。新的研究发现,新一代对追逐物质主义的兴趣逐步降低,很少将过度消费投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发现与迅速崛起的协同消费和共享经济正好吻合。

 

在全球范围内,年轻人分享自行车、汽车、家庭、衣服和其他东西,更注重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越来越多的新一代不再注重品牌价值或地位,而更加关心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在本质上,由协同产消者构成的共享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更多的同情心和较少的物质感。

这些实验、研究和调查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启示。

第一,金钱不能购买幸福,贫穷带来绝望,而增加的财富超过临界点会带来更多的绝望。第二,泛滥的物质主义不能让人感到幸福,反而让人们感到疏远、恐惧、不信任和孤独。第三,在我们对物质需求的最小欲望得到满足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友谊才会使我们感到幸福。我们追求的是归属感,而非占有和吞噬,这些结论使我们开始怀疑经济学上的两个重要假设:一个是生活中我们最想要的是稀缺的东西,另一个是我们的欲望是无限的。

实际上,我们最想要的东西不但不是稀缺的,反而是过剩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喜爱、关爱、接受和认同。

 

可能有人会想,如果所有东西都是免费的,那么地球资源应该会很快被耗尽。但这是不可能的,导致过度消费的是稀缺性,而不是过剩。在一个所有人的物质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社会,人们对“得不到”的恐惧将会消失。人们不再沉溺于贪得无厌的囤积和消费,也不会夺取别人的东西。另外,在一个所有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社会,基于物质地位的社会差距也将逐渐缩小。社会将不再是以“我的”和“你的”来区分。人们的价值也不再由他们所拥有的物质决定。如此才能将整个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依靠地球可再生资源的“利息”,而不是依靠地球资源的“本金”来生存。而要实现这个愿望还有两个不可控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工业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损害生态系统,对人类和他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整个地球的水循环方式改变,使得大型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增加,飓风、洪水和干旱会带来粮食大规模减产、电力设施损毁,运输线路被破坏。随着地球温度升高,生物学家预计到21世纪末气温将升高2-4度,人类将目睹50%的地球生物灭绝,到22世纪初,气温升高6度,人类文明将会终结。美国政府首席气候学家汉森提出,人类目前首要任务是将大气中的碳含量降低。但是只要工业生产继续以碳基原料为基础,碳排放量就不可能降低。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是唯一的希望,物联网能够用绿色能源替代碳基原料,来减缓气候变化。争取能够在大气和水循环系统恶化到没有办法修复之前,逐步修复我们已经受损的地球。

 

第二个因素是网络技术已经沦为网络恐怖分子的武器,被用来损坏刚成规模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在可预见的未来,网络恐怖主义甚至将毁灭性地破坏现代文明建设,危害数亿人的生命安全。

网络恐怖攻击可能会致使关键社会运作服务功能瘫痪甚至失效,最终引发高科技大决战,导致城市文明全面崩盘。

针对政府、商业组织和基础设施的网络恐怖攻击数量不断增长,破坏力也在不断加强,其危害性不亚于核武器。

而各国最担心的就是针对国家电网的网络恐怖攻击,美国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显示:电力是维持其他重要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基石,比如供水和配水、食物、能源、交通、通信、金融交易、应急服务、政府服务,以及其他支撑国家经济和公益活动的基础设施。

如果网络恐怖分子袭击电网核心部件,那么在接下来的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内,国家都将无电可用。研究表明,持续数周的断电期将使社会陷入混乱。该报告总结道:一旦出现长时间电力断供,大多数居住在城市和郊区的人将因为缺乏生活必需品而死去。

解决的方案是采用分散的能源互联网,各个区域形成局部电网,并由主电网对各个局部电网进行协调,如此才能确保在主网供电中断的情况下,局部小型供电厂仍然能正常运行。

随着全球变暖对农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影响越来越严峻,物联网已经成为避免人类灭绝的唯一工具。

 

 

下一次我们将分享本书的最后一章第十六章:人类的未来:生物圈生活方式。之后,我将会在线上开一个直播,一是给全书内容做一个总结,二是可以在线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直播的时间定在2020年的3月21号下午4点,如果您想参加,可以关注我的喜马拉雅账号或者添加我的私人微信jh50031973,最后,祝您生活愉快,我们下次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零边际成本社会

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一种新的经济体系正在登上世界舞台。协同共享伴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并开始改变我们组织经济生活的方式,它极大地缩小了收入差距,使全...

by:老一夫

零边际成本社会

《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思想的背后是共享经济,是中国的共享单车、网络电商、能源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时代的大爆发。下一个风口,或许已经开始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发酵……这是...

by:雪彦在烟台

零成本创业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于是,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就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甚至有些人卖房创业。其实风险和能力存在一个变量。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创...

by:知识分子__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安全边际

by:投资理财读书圈

安全边际

塞思·卡拉曼的《安全边际》成为价值投资的经典著作,但目前已经绝版,淘宝上购买的版本在翻译的流畅度方面有些许不足,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投资著作

by:八面林林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

古典发展经济学认为,工业部门收入份额上升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由自给自足向高分工水平转化的过程。在自给自足社会里,没有农业和工业的分工,每个人为自己生产所有必需的...

by:我兜里有土豆

洪生:玩转零成本激励

激励,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激励很重要,尤其是预算有限、薪酬既定的时候。激励可以提升员工的自主能动性、工作满意度、企业氛围......却往往无从下手。...

by:洪生十倍成长

冷启动:零成本做营销

本书针对中小企业做营销没预算、没用户的痛点,系统梳理冷启动项目的思维和策略,帮助营销和运营人员实现项目从0到1再到n的爆发式增长。全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营销思维...

by:人邮知书

冷启动:零成本做营销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针对中小企业做营销没预算、没用户的痛点,系统梳理冷启动项目的思维和策略,帮助营销和运营...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