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边际成本社会17第16章 人类的未来:生物圈生活方式

2021-12-19 20:57:2404:07 121
声音简介

第16章 人类的未来:生物圈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经历的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到来的前夜。

从历史变化来看,每一种新的通信/能源矩阵,都会导致人们的意识变化。

最早人类处于狩猎社会的时期,每个群体都创造了自己的语言,用来协调狩猎活动。那个时候,神话意识是是血亲和部落之间的精神纽带,大家相信的是同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影响的范围内,人和人之间会产生同理心。一个外来的人员,突然出现在这个部落,会被认为是非人类。因为大家相信的不是同一个故事,所以同理心消失了,这个外来人员甚至会被当成魔鬼来对待。那个时候,受制于口头传播、管理一个数百人的社会已经是极限,一个部落的成员很少超过500人。

在大约公元前3950年的中国长江流域,公元前3500年的中东,以及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南亚印度河流域,水利文明的诞生带来了新的通信/能源矩阵。以粮仓储存粮食的能源体系使得社会活动围绕着粮仓展开,这就产生了城市生活、道路系统、货币系统、交易市场,以及远距离贸易。而文字的发明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集中管理成为可能,统治机构也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

文字和水利农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了神话意识向神学意识转变。那个时期的几大宗教都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法则,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法则使得人们的同理心范围扩大,形成了基于宗教的“虚构大家庭”。

19世纪煤炭动力、蒸汽印刷和铁路系统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思想意识”,个人将自己视为公民。每个国家都创造了自己的历史、集体纪念活动,公民因为这些故事,将自己的同理心从血缘和宗教关系,扩展到民族关系。

20世纪,集中电气化、石油和汽车运输,将大家从“思想意识”带入到了“心里意识”。“心里意识”的联系突破了政治、人种、地域等社交关系,“心里意识”是建立在大家对专业和技术的联系、文化和喜好的联系之上。是一种心理上的链接,这就使得同理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21世纪,我们将进入一个协同共享的时代,“心里意识”会向着“生物圈意识”延伸。在协同共享时代,人与物之间有了更深的链接,人们关心的不再只是人类本身,而更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年轻的一代正在意识到:生物圈是我们整个地球的社区,生物圈是否健康和谐,决定着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关于本书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下午4点钟,也就是2020年3月21日的下午4点,我将会在喜马拉雅线上开一个直播,一是给全书内容做一个总结,二是可以在线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果您想参加,可以关注我的喜马拉雅账号或者添加我的私人微信jh50031973,最后,祝您生活愉快,我们下次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零边际成本社会

《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思想的背后是共享经济,是中国的共享单车、网络电商、能源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时代的大爆发。下一个风口,或许已经开始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发酵……这是...

by:雪彦在烟台

零边际成本社会

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一种新的经济体系正在登上世界舞台。协同共享伴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并开始改变我们组织经济生活的方式,它极大地缩小了收入差距,使全...

by:老一夫

零成本创业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于是,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就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甚至有些人卖房创业。其实风险和能力存在一个变量。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创...

by:知识分子__

安全边际

塞思·卡拉曼的《安全边际》成为价值投资的经典著作,但目前已经绝版,淘宝上购买的版本在翻译的流畅度方面有些许不足,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投资著作

by:八面林林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安全边际

by:投资理财读书圈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

古典发展经济学认为,工业部门收入份额上升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由自给自足向高分工水平转化的过程。在自给自足社会里,没有农业和工业的分工,每个人为自己生产所有必需的...

by:我兜里有土豆

洪生:玩转零成本激励

激励,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激励很重要,尤其是预算有限、薪酬既定的时候。激励可以提升员工的自主能动性、工作满意度、企业氛围......却往往无从下手。...

by:洪生十倍成长

冷启动:零成本做营销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针对中小企业做营销没预算、没用户的痛点,系统梳理冷启动项目的思维和策略,帮助营销和运营...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

冷启动:零成本做营销

本书针对中小企业做营销没预算、没用户的痛点,系统梳理冷启动项目的思维和策略,帮助营销和运营人员实现项目从0到1再到n的爆发式增长。全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营销思维...

by:人邮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