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节 不断发展的监察体制

2020-04-26 15:44:3121:21 104
声音简介

第二节 不断发展的监察体制

一、察吏与纳谏并重的监察思想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原文

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于下也。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朝士名制度,牧守申政事,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

《梁书》武帝纪下

凡厥在朝,各献谠言,政治不便于民者,可悉陈之。 

二、趋于独立的监察体制

(一)曹魏的监察体制

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下分八曹理事。

京畿地区设司隶校尉,掌举劾纠察,兼管京城附近犯罪案件的审理。

在十三州设州牧、刺史。

谏官系统隶属于光禄寺的侍中寺,始终对尚书奏章进行审核。

(二)两晋的监察体制

最高检察机关为御史台,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

御史台长官是御史中丞,外都部刺史 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治书侍御史中的黄沙狱治书侍御史与御史中丞封路相同,主要行使司法监察职能。

侍御史下设职能部门十三曹,涉及国家财政、认识、经济、司法、军事等各方面。

京畿地区设司隶校尉,不仅掌管监察权,还兼掌行政、军事权,向行政长官转化。

尚书台中尚书左丞,也主管台内监察事务。

行马,指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栅。行马内即宫廷中,行马外即宫廷外。

御史中丞专纠行马内,司隶校尉专纠行马外。

沿用刺史监郡的刺察制度。

言谏机关则由侍中寺改为门下省。

东晋以来,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

(三)南朝的监察体制

中央监察机关为御史台,门下省建制扩大、职权增加。

(四)北朝的监察体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中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监察体制,尚书省中设置尚书左丞职掌监察,地位可比御史中丞。

北魏分裂成东魏(设御史台,长官是御史中尉,在尚书省中设尚书左丞、掌监察,言谏之责的门下省归天官府)和西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

这是最长的分裂时代,三百多年里,数百万狐族南下,引起遍地烽火,百姓死伤枕籍,不过,旧秩序的崩溃也带来了制度思想的重组,儒释道的融合,府兵制的出现,草原与中原边界...

by:师雪元

魏晋南北朝

赏析历史讲堂,追溯魏晋南北朝。欢迎收听。谢谢转发!

by:醉山恋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

by:冰瑶_2s

魏晋南北朝史

国内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扛鼎之作

by:镇亚

魏晋南北朝−50个侧面看魏晋

魏晋,文明史上这百年是中国政治上极混乱、社会上极痛苦,然而却又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是一个乱世,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

by:昨夜雨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