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辩厥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350~359

2020-04-27 19:41:2626:02 6
所属专辑:《傷寒論》
声音简介
原文340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原文341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原文342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原文343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原文344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原文345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原文346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原文347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原文348 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原文349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原文350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原文351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3 桂枝3去皮 芍药3 细辛3 甘草2炙 通草2 大枣25枚,擘。一法,12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352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3 芍药3 甘草2炙 通草2 桂枝3去皮 细辛3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2升 大枣25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原文353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原文354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原文355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原文356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2 甘草1炙 生姜3切 桂枝2去皮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357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2.5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18铢 黄芩18铢 萎蕤18铢,一作菖蒲 芍药6铢 天门冬6铢,去心 桂枝6铢,去皮 茯苓6铢 甘草6铢,炙 石膏6铢,碎,绵裹 白术6铢 干姜6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原文358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原文359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方十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刘渡舟伤寒论厥阴病

刘渡舟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刘老强调痃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担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y:自然张君

奇经八脉辩证

我觉得呀,奇经八脉应该像六经辩证与脉诊,舌诊一样被单独列一章来讲,奇经八脉是12正经与任督二脉之外的一种脏腑人体间的经络学,其对有些疑难杂症的诊断上也有参考价值...

by:架构师讲中医

中医辩证西医辨病与用方

中医辩证,中药方剂学,西医辨病病名

by:杏林浪子123

100种常见病的针灸辩证论治

针对常见病详细讲解针灸治疗的思路,思考分析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声明:所有分析仅供学习交流参考,而非具体个人疾病的治疗建议,听众朋友如果有病痛,建议当面咨询中医师...

by:中医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