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阴病的实质

2020-05-13 10:24:1014:00 501
所属专辑:伤寒温病
声音简介

 少阴病,是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下的六经解读的重点之一。冯世纶教授曾反复强调,后世之所以读不懂《伤寒论》,不能理解《伤寒论》的六经实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误读传统,是以《内经》释《伤寒论》造成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阴病,首先需要明确,有关少阴病的条文不仅只是在少阴病篇,而少阴病篇的论述也不只是在少阴病。其它各篇也是一样的。

 

    《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强调,六经来自于八纲,辨六经其实就是辨八纲的过程。因此我们试着用八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条文。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反复强调,脉象上同样可以辨八纲,脉沉取有力者为实,沉取无力者为虚。那么在这个提纲证条文当中,脉是微细的,大家觉得通过脉是微细,我们能感觉出来是有力还是无力呢?是虚的还是实的?是阴证还是阳证呢?脉微细,体现出整个人体功能的沉衰,是属于阴证不足的,所以表现出“但欲寐也。”就像动物在冬天他是需要冬眠来积蓄能量,减少能量的散发,道理是一样的。所以通过第281条的“脉微细但欲寐也。”我们能够看出,整个机体功能是沉衰而不足的,是属于阴证范畴的。

 

    《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这一个条文,经常被我们当成《伤寒论》辨阴阳的关键条文。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因此阴阳是我们辨证的关键之一。本条的发热恶寒,是因正气能与邪气相争,正邪交争而有力,表现出发热恶寒并见。故机体功能相对于亢奋,属于阳证、实证、热证,简称阳实热证;而无热恶寒者,是因正气不足无力与邪气相争,故属于机体功能沉衰的阴证、虚证、寒证,因为虚证、寒证多属于阴证范畴,因此也可称为阴虚寒证。

 

    我们之前讲过如何辨阴阳。正邪交争有力为阳证,正气不足无力与邪气抗争,而表现为阴证。那么本条的发热恶寒,正邪交争有力,为阳证。无热恶寒,正气不足无力与邪相争,故属于阴证范畴。这是辨阴阳的关键点。

 

    发热恶寒这,属于阳证,因为正邪斗争剧烈,正气不虚,所以在表阳证的时候,我们说有表要解表。表阳证的正气不虚,因此直接发汗解表就行,比如太阳病麻黄汤证可以一汗而解。而阴证是由于机能沉衰,正气不足与邪抗争,所以是无热恶寒的,甚则因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而使表证入里传变。因此无热恶寒者,多见于临床上年老体衰之人外感。

 

    比如大家有这样的体会,小孩子、青壮年人的外感经常是发高烧,但是一旦到了老年人,他的外感可能不发热或者是低热,但是病情的危重程度,明显是增高了。这就是因为年老体衰之人,阳气不足无力与邪气抗争而表现出无热恶寒的状态。

 

    有表当解表,正常人的外感因正气不虚,可辛温解表一汗而解,但如果素体阳气不足、机能功能沉衰的人,解表的时候必须配入强壮作用的药物来达到扶正祛邪、解表兼以温阳,即强壮温阳发汗解表并用的治疗思路。类似的治法,后世有益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等。但温阳解表之法,始自于仲景。

 

    总之,有表当先解表,表证的治法就是汗法,但表阴证的时候,也就是在表的阴证,在表的虚寒证的时候,需要温阳解表。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本条所述,原本是太阳病中风的桂枝汤证,本当解肌调和营卫以解表,但误治以发大汗治疗,导致遂漏不止,遂漏不止而损伤津液,从而出现“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的阳气、津液亏损的状态。恶风、汗出,说明表证未解,仍属于表证,但是阳气津液明显受损,怎么办呢?它已经不是单纯的桂枝汤证,而是桂枝汤证的同时伴有阳气津液的不足,陷入了阴证。

 

    所以属于在表的阴证范畴,所以治疗的时候,一方面需要解表,一方面需要温阳强壮来兼以解表,以桂枝汤加附子汤,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养阴和营,加附子温经扶阳、固表止汗。清代医家张璐说:“用桂枝汤者,和在表之营卫,加附子者,壮表之元阳”。可谓解释的非常恰当,明确指出了附子是“壮表之元阳”,即附子有强壮温阳之功效。

 

    《伤寒论》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这个条文,也是我们理解少阴病的关键之一。首先我们来看,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有表当先解表,而汗法是治疗表证的法。也就是说仲景反复强调,有表当先解表,没有表的时候坚决不能解表,因此通过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微发汗,我能看出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治法是汗法,是治疗表证范畴的。其后一句“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有的医家注解到,二三日无证,为无里证。

 

    在《伤寒论》当中是八纲辨证的,没有里证说明邪不在里而在表,所以表的治法是“故微发汗也。”因此302条的麻黄附子甘草汤,是治疗表证的,因此说明少阴病是表证。我们目前教材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为少阴病心肾虚寒兼表证,这样理解起来太麻烦了。如果用胡希恕先生的六经实质的观点来看,很简单。就是病位在表的阴证,若以方测证来看,方中麻黄、甘草是辛温发汗解表,加附子是温助阳气,合在一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因此他是治疗阴证范畴的。

 

    在之前的桂枝加附子汤,我们可以认为是桂枝汤陷于阴证者,所以加入附子。那么麻黄附子甘草汤,我们可以认为是,麻黄甘草汤陷入于阴证者,所以加附子,即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附子的原因就是在于附子强壮温阳的作用,配伍麻黄以温经解表。故麻黄附子甘草汤一方面具备温阳之功效,一方面具有解表之功效。和在一起是温阳解表,是治疗在表的阴证的。麻黄附子甘草汤与桂枝加附子汤相比,前者以麻黄、甘草来解表,适用于表实无汗的表阴证;后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为基础,适用于相对表虚有汗的表阴证。

 

    总之,桂枝汤、麻黄汤为太阳病辛温发汗的代表方,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仲景亦有强壮温阳解表的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虽同属于表剂、表证的范畴,但不同的是后者较前者加入了强壮作用的附子,能够有振奋机能沉衰的作用,属于强壮解表的作用,故前者桂枝汤、麻黄汤属于表阳证范畴,即太阳病;而后者,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则属表阴证,即少阴病。

 

    在六经辨证体系下,病位有表、里、半表半里。每个病位上皆有阴阳两种不同属性,因此病位在表的时候,有表阴证和表阳证。表阴证者,因机体功能沉衰不足,所以解表剂当中加入了强壮温阳的附子,而阳证的时候,因为正气不虚,所以不需要加入。

 

    综上所述,表证分阴阳,发热恶寒者,因正邪交争有力,正气不虚,因此属于阳证,直接发汗解表即可。而无热恶寒因正气不足无力与邪相争,因此属阴证范畴,需要强壮温阳解表。表阳证为太阳病,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表阴证为少阴病,代表方剂为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等。因此少阴病的实质是病位在表的阴证。

 

    那么临床当中,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患者是属于少阴病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看这个患者的症状反应是否符合少阴病的典型条文,但少阴病的典型条文脉微细但欲寐也,一个是比较简练,第二个是能够见到这样症状的患者毕竟还是少的,那么剩下一个临床当中,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办法。首先看这个患者病位有没有表,如果病位在表的时候,我们再看这个患者,是阴证还是阳证的范畴呢?如果此患者病位在表,整个表现出机体功能沉衰而不足的,比如舌淡有齿痕,脉沉弱无力的,素有便溏的,整个反映出是阴证虚寒不足的,同时病位在表的,那么他就是一个病位在表的阴证,也就是少阴病的范畴。

 

    这种判断方法,临床上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比如我在呼吸科经常能看见感冒的患者,符合一个病位在表的表现,需要用汗法,但一看脉无力的,虚寒不足的。整个人体的机体功能沉衰,而正气不足与邪相争,那么我往往把它归属到少阴病范畴,我往往是在麻黄汤或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附子来达到强壮温阳解表的治疗,这就是少阴病的临床应用。

 

    因此临床上判定少阴病主要依据少阴病提纲、辅助提纲,但更重要的是遇到一个表证患者,排除太阳病,也就是机体功能沉衰不足的即是少阴病。

 

    简单小结一下:六经辨证体系下,病位有三,表里和半表半里。表证同样分阴阳,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脉微细,充分体现了机体功能沉衰不足,气血阴阳虚衰不足的状态,故脉应之微细;精气不足,能量不够,需要睡觉来节省精神能量,所以表现为但欲寐的状态。

 

    正气不足,当外邪来犯时,正气不足无力与邪气抗争的时候,属于阴证范畴,治疗必须温阳扶正解表。此时正气不足,无力抗邪,邪气将很快入里传为里虚寒的太阴病,正如边境线亏虚,敌人很快攻入腹地的道理是一样的。

 

     临床上,表证不会死人,死证多在里证的太阴病范畴。少阴病为病位在表的阴证,气血阴阳虚衰不足,很容易传变入里为里虚寒的太阴病,因此仲景强调需要高度重视少阴病的治疗。正如六经篇中,是以太阳病篇内容最多。示人以规矩。因此,仲景在少阴病篇条文中多见死证的描述。但实质上,死证多在太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伤寒论少阴病篇

《伤寒论》作者张机,字仲景,约生于公元150~219年,南阳郡涅阳人。少时随同郡张伯祖习歧黄技,好学多思,终至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成为著名医家,与华陀并称于...

by:自然张君

刘渡舟伤寒论少阴病

刘渡舟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刘老强调痃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担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y:自然张君

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研究

规范适用缓刑,关键在于缓刑实质要件的操作化;科学适用缓刑,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再犯规律。本书认为:“犯罪情节较轻”应解释为“(再)犯罪(危险性)情节较轻”;“有悔罪...

by:龙元富律师

BVI、开曼解读经济实质法案解读

离岸公司今年新出台的经济实质法案在高净值人群中掀起了一场波澜,高净值人士纷纷抛出自己的疑问,向各大权威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但是对于他们的问题,业界鲜有人能回答。为...

by:沃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