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4个“熊”孩子单独待一整夜,想干啥就干啥:我被结果惊到了

2022-09-14 02:44:3117:31 88
所属专辑:幸福伴读
声音简介

作者 | 张晓红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深圳




幸福君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幸福君,又到了每周五的幸福伴读时光。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一个有趣又深刻的话题。


让4个年龄处于7-10岁的“熊”孩子,单独待在一起一整夜,想干啥就干啥,不想干啥就不干啥,包括不睡觉都可以自由选择。你会允许自己的孩子做这个尝试吗?


当这位妈妈,带着体验了一晚上不睡觉、尽情疯玩的儿子回到家,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颠覆了她过往的许多认知。


那一整夜,发生了什么?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何她的认知被颠覆了?快跟着幸福君一起看看吧!(偷偷告诉大家,看到本文的第一瞬间,幸福君也被惊到了哟)


01  一次特别的聚会


某个周五晚上,应一个学心理学同学的邀约,我带着孩子去他那里聚会,大家都是带着孩子去的。


老同学们很久没有聚会过,我很期待。


更让我期待的是,这是一次很特别的聚会。


特别在哪里呢?


老同学提前跟我们说:

第一、大家把孩子带过去之后,是不能跟孩子在一起的,孩子们自己在一个房间,大人一个房间,孩子在三楼,大人在二楼。

第二、孩子不能进大人的房间,大人也不能去看孩子的房间。

第三、这一个晚上,小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人不能管也不能问。


我们的孩子,都是7-10岁,处于小学阶段。


虽说都过了时刻要黏着妈妈的年龄,但我还从来没让内向的儿子,单独跟陌生人住在一起过。


而且,那个星期五晚上,我很晚才下班,我们开车过去之后都已经晚上11点了,他都很困了。


一到那里之后,刚下车,他就被朋友带到三楼去了,都没机会过来拿睡衣和洗漱用品。


我同学告诉我儿子:可以做任何事情,也可以不睡觉,就是不能来妈妈的房间。


刚开始我不太适应,我给他准备那么多行李,结果一过来就啥都不需要了。


他也不太适应,刚开始,他不认识那些小朋友,他下来了两次非要跟我在一起。


后面,朋友慢慢说服了他,他又上去了。


结果,儿子第三次再上去之后,再也没有下来找过我。





02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孩子们自己呆着,我就跟老同学们聊天到深夜,12点多的时候,我才睡觉。


躺下后,我一直听到三楼轰隆隆的响声,很大声很热闹,他们一直在玩,不知道在玩什么。


一直到凌晨四点多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楼梯哗啦啦的声响,很多小朋友都跑来跑去。


儿子突然跑进我的房间,很开心地跟我说:“妈妈,快起来看日出啦!”


他把我的窗帘拉开,我就顺势问他:“你睡觉了吗?”


他兴奋地说没有。


我惊呆了,再也睡不着了。


原来,自从第三次上楼之后,他越玩越兴奋,玩了一个通宵。


直到凌晨,几个小朋友无聊了,四点多钟跑下楼来。


下楼之后,孩子们发现外面没有一个人,大人都还在睡觉。


这是一个小村落,外面没有任何人 ,几个孩子就想去海边看日出,在门口溜达着。


我朋友五点钟下楼,跟孩子们聊天。


随后,我也下楼了,我发现儿子很想跟他们一起出去,但是又不敢,一直在后面观察大家。


我躲在窗帘旁边观察他,我不想打扰他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六点的时候,朋友带着他们一起出去了,具体去哪里我不知道。


快七点的时候,他们回来了,儿子满身大汗,衣服满是泥巴,其他孩子也是。




我很好奇他们发生了什么,老同学给我看视频,他们去爬山了,一路上就只有他们几个小朋友。


老同学只是跟在孩子们后面,什么话都不说,他们几个小朋友决定——他们想去哪里爬山,想去哪里玩,想在哪个斜坡滑来滑去,都可以。


直到七点钟,他们才往回走。


爬完山之后,当然少不了下海。


八点钟左右,我们一起去海边疯玩。


那个晚上,老同学只是简单告诉我们,不要去孩子的房间。


她并没有多说什么,不过大家好像都知道,不能再像以前干涉太多,尽量默默在旁边观察孩子。


游泳的时候,孩子们重新回到我们身边,瞬间我们之前很多习惯都出来了——告诉孩子要往哪里走、帮孩子选择带什么、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


孩子游了一圈之后,回来说肚子饿了,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先去洗个手、漱口,再来拿吃的!”


不过,大家脱口而出之后,又立马闭嘴,让孩子自己选择。


我第一次看到儿子玩得这么尽兴,而且这么快速地交了这么多朋友。


要知道,以前对他来说,要融入一个群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人家主动他才敢去融入。


这一次,他们只是一起呆了一个通宵,就非常熟悉了。


上午11点的时候,儿子终于熬不住了,他游完泳上岸,马上躺在我的怀里睡着了。


这可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通宵啊!


那一天,儿子睡了一个下午,一直睡到晚上。


晚上回家后,他继续睡,一直睡到第二天。


第二天醒来之后,有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发现儿子跟以往的状态完全不同了。


我发现,儿子说话的语气不一样了。


以前,听到我的提醒和唠叨,儿子跟我说得最多的是:“妈妈,请你相信我!”


而现在,他跟我说得最多的是:

“妈妈,我现在就去做这个事情!”

“妈妈,我看完这个之后,我马上就会去做这个事情。”


有时候,他还会跟我商量,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我给他报了培训班,需要调一下时间,他不同意,如果换做以前,他肯定很无所谓地说“都可以”。


但这一次,他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必须要回到以前的班去,我不喜欢现在的班。”





03  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一整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没有任何大人知道,只有小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这次特别的聚会,给我一个非常大的启发,那就是:在教育中,信任与放手实在太重要了。


那天晚上刚到,儿子上三楼了,他第一次下来的时候,我赶紧跟他说:“快去刷牙换睡衣,要不要喝水?”


儿子一句话让我刹住车:“妈妈,我什么都不要!”


很快,发生了一个类似的事情,但老同学的方式,跟我截然不同。


我们大人在下面聊天的时候,另一个小女孩从楼上下来,说找不到自己的水杯了。


那个心理学的老同学微笑着看着她,没有给她任何建议,只是重复了她的话:“你的水杯不见了。”

 

过了一会,女孩说她自己去找找,后来自己找到了。


这两个前后鲜明的对比,让我体会到:懂得信任尊重放手的成人,孩子才有机会进行充分的自我体验和尝试。


而我跟很多家长一样,之前都习惯了对孩子各种提醒、事无巨细的关怀、无微不至的照顾。


唯独忘了:这个孩子,只有在充分的自我体验和尝试中,才能发展出更好的能力,才能拿到自己第一手的经验,也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啊!


我们看似体贴、操劳的习惯,表面上看是对孩子的爱,从长远来说,却悄悄剥夺了孩子自主体验、积极行动、解决问题的机会。


长此以往,孩子没有内驱力,做事推一下动一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来,我了解到,孩子们一起活动时,会选小队长,队长要负责照顾好他们的小团队。


儿子最晚到那里,结果早上爬山的时候,他就成了小队长。

老同学跟我说:“你儿子很有领导力,孩子们自己选择他做队长。”

有了同伴的认可,儿子的责任心和担当力,都逐步显现出来。


老同学拍了一段吃早餐的视频给我,有个孩子打翻了酱油瓶,他们谁都不敢去跟老板说。


我儿子就在她的陪伴下,主动走到老板那里,向老板道歉。


自从成为小队长,儿子很会保护自己的队友。


游泳的时候,遇到比较壮的孩子,过来抢他们的游泳圈,儿子就让队友先游远一点,自己阻挡那个壮孩子,不让他过来欺负自己的队员。


这样的儿子,超出我的意料,给我很大的惊喜。





04  看到不一样的孩子


回过头来,我尝试理解那个通宵对儿子人生的意义。


那个“想干什么都可以”的通宵,让他尽情的释放了自己,在没有大人约束的前提下,他体验到了自己一直渴望却没有获得过的自由。


在各种自由体验中,他内在紧张的情绪得到释放,这份释放带给他自信、笃定和力量。


那个晚上之后,我发现儿子更放得开了,也发现:只要我把选择权还给孩子,他很多潜能都会发挥出来。


他跟我眼里那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判若两人。


现在想来,以前孩子之所以显得“什么都不会”,是因为我把很多事情都替代了,他没必要做,也没机会承担。


当他偶尔做的时候,却又被我各种评判和要求,他继续做的动力自然就更低了。


有了那个晚上酣畅淋漓的自由选择、自由行动的体验后,儿子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有力量能表达出来,为自己发声和争取。


哇!这不就是我一直渴望的自信而有力量的孩子吗?


同一时间,我也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我跟他是不一样性格的人。

他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越慢越好,他不希望我一直都很急躁的催促他。

而我,看不惯慢性子,我一定要很急很快,一定要你在这个时间内把事情完成。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这个方面闹矛盾,有冲突。


如果我们没有好好认识自己的性格,又不理解孩子的性格,是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孩子发挥性格资源的,反而会用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很多限制和阻碍。


正如老同学所说:家长需要学会的是观察,不带自己标准和评判去观察,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孩子。


儿子在读写上有些困难,去医院看的时候,被诊断为多动症,我一度为此很焦虑。


老同学还跟我说:

“我观察了你儿子一天,我觉得他并不是医院诊断的多动症,只是他的特点,暂时没办法很好地适应现有的教学模式。

他应该有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方向,而你们要做的是,给他信心去发掘他自己内在的东西。

其实他内驱力是很强的,只要你给他一个鼓励,给他一个肯定,他就会非常有动力。”


老同学说的这种动力,这两天,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


这两天,我感觉我没有变化,但是儿子变了。


我还是会很焦虑地跟他说话,但是他给我的回应却不一样了,他淡定而有力地跟我说:“妈妈我知道了。”


这几天,他虽然做作业效率还是不高,但是他都有做,都在努力完成,而且很自觉很主动。






一个晚上,4个7-10岁的孩子们,单独呆在一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情景,以前的我,不敢想,也不敢尝试。


这一次,做了这样一次体验,颠覆了我对教育的认知: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就要盯着看着。


现在,我才发现:我的盯着看着,束缚了孩子的生命力,也剥夺了孩子自主体验和成长的机会,孩子很多的“问题”,也因此而产生。


唯有带着深深的爱、信任、看见和放手,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孩子,才能让孩子的心灵充满力量和勇气,那些“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小编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熊爸爸和熊孩子

童话,是一只快乐鸟,它永远在孩子们中间飞,飞到谁的身边,谁就得到快乐!

by:小猪贝奇

熊孩子

2016年5月,一个由上万块乐高积木组成,价值10万余元的高将近1.8米的尼克狐,展出仅仅1小时,就被熊孩子一把推倒了。年轻的作者为了制作它3天3夜不眠不休,面...

by:齐悦的悦听童言

让熊孩子也会自己收拾玩具

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而自在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动手整理能力,保持他天生的秩序感,让孩子能从整理中获得归属感与成就感,养成自主整理的好习惯,从而能够自发维护家里的整洁...

by:整理生活学院

不做熊孩子

熊孩子破坏力惊人,有时还可能闯下大祸。其实孩子本性都不坏,只是不会分辨对错。下面这些绘本故事,会告诉调皮的孩子们,至少有哪些事是一定不能做的。

by:粑粑云绘本故事

熊孩子唐尼

说到熊孩子,大家都很头疼。唐尼是个熊孩子,可他的“熊”又有点不一样。他淘气,调皮捣蛋,却又善良单纯。读着他的故事,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

by:钢铁少女戴大龙

熊孩子日记

微博互动话题:#熊孩子日记#喜马拉雅APP发现页互动话题:#熊孩子日记#分享你的熊孩子故事!谁还不是个宝宝呢?谁还不曾是个熊孩子呢??!就连明星偶像的童...

by:壹制作

熊孩子日记

爆笑又好玩的熊孩子日记:吃泡面没有调料包,洗澡没有水,上厕所的时候马桶忽然停水,没水的时候准备买瓶水水又忽然来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听白不听。

by:小乾玩蛋仔

让熊孩子爱上整理的收纳术

听完课程,参加打卡活动,还可能得到老师的专业指点哦~添加小助手vx:stosto82,可以申请进群和大家一起学整理~...

by:整理生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