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21:长夏3~“水克火”——阴虚和六味地黄丸

2020-08-19 23:57:3524:32 4951
声音简介

我们前面讲了“水克火”的例子,没有讲完,只讲了身体缺血的情况,现在继续讲:

说完了血虚,然后再说,也就是身体缺水的情况。


阴虚这个话题很大,非常的大,如果一讲的内容讲完,会花很长时间,所以,大家先做好心理准备。

阴虚的情况更严重,往往都是长期造成的。

除了先天遗传的情况之外,比如从娘胎的环境就有这种问题了(和母体的体质关系密切,妈妈身体缺水:

(1)癸水不足:雌性激素不足;

(2)或者孕期缺血:现在非常普遍。大龄产妇尤其要注意




阴虚的情况,后天形成的,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重点。

比如:

一个人,我们举个女人的例子吧,因为女人的情况复杂一些:

比如,一个女人,她开始是单纯的血虚,缺血,后来就什么都缺了,严重缺水,缺阴……


仙子下凡,误落在沙漠中,缺水了……

于是,她的脾气似乎有些不好,急躁易怒,一言不合,就要杀人……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她的身体内,

肯定是少,多;

或者叫多,

这就是平衡出问题了!


我们之前说过,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



现在是这一对关系出了问题了:

少了,制约不了了。


五行的平衡(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也被打破了!


这就像在广州这个城市:

天很热,外面的草地上,今天园丁师傅忘记浇水了……

然后,小草就变得性情急躁了,看见谁都想要发脾气,它必须得急啊,因为它的生命就那么的脆弱,过不了明天,它可能就会渴死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如果是小草的话,就容易了,浇水就解决了。

可是如果是人呢?——缺水缺那么长时间了,怎么解决啊?

这个时候,光喝水就不行了,远水已经解不了近渴了,病情太重,光靠喝水那么简单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因为这个时候,身体的脏腑器官都已经缺水了,已经生病了,这就要用药了。



但是水还是要喝的啊!

阴虚的人,一定要注意多补水,尤其是白开水。

而不是喝饮料。


我们的人生,都是“勾兑”的哦……

(调侃一句,请勿当真)

(饮料通常分子颗粒较大,难以补水,因为身体所需的水分,都是小分子的,才更容易吸收。喜欢喝饮料的人,可以自己榨果汁喝)


然后,还要服药。

因为现在身体是属于生病的情况了。这就是不是日常的养生范畴的问题了。


中医看待疾病,并不像西医那样,病情已经严重到不行了,甚至都要用救护车了,才去看医生。


中医的主导理念是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或者在疾病轻微的时候,就重视它,将它消灭在萌芽之中,因为这个时候治疗起来会非常容易。




而且,中医有自己的一整套诊断方法,可以判断轻微的疾病,实际上,一个好的中医,要比那些化验单和仪器要好得多。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病也是活的)


当然,我们这里并不是要否定现代医学的仪器手段,对于很多大病来说,它们是很先进,很科学的。

但是对于预防疾病来说,很多中医的判断方法要早于疾病的完全成型。


我们重点要说的是“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这也是中医的核心理念!



因为那些化验单或者仪器诊断出来的疾病,通常就已经晚了,疾病轻微的时候,或者将要发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很多西医的诊断方法却诊断不出来。

可是,如果换成经验非常丰富的老中医,就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


不过,现在,那样的老中医也不多了。

很多人,都去搞中西医结合去了。打着中医的旗号,用西医的方式诊断,用药也是首选西药。

这是题外话了。


关于这一点,我就看过很多相关的研究报告

普遍而言,西医的仪器或者化验单能够检查出来,确认出来的疾病,大部分都要等到疾病形成70%以后,才能确诊。

这就相当于一个病,已经形成了三分之二以上了,差不多快要完全成型了。


仅举两个栗子�:

(1)肿瘤:

这如果是普通的疾病还好一些,如果是肿瘤、癌症,这就悲剧了;

(2)(3)糖尿病、痛风:

或者,如果是糖尿病,痛风,那也会非常的麻烦,疾病成型70以上,就很难治疗了。

(4)股骨头:

比如,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股骨头坏死,在医学界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如果被西医确诊之后,就难以治疗了。

(西医的方法通常是手术,换股骨头)



说好的两个呢?为啥四个?


而使用中医的方法,其实是可以提前判断、提前预知病情的发展走向的。


中医诊断疾病,对于很多轻微的问题,其实就有诊断方法。

比如,这些年当中,我在讲课的时候,就分享过很多帮助判断糖尿病体质的方法,会不会有糖尿病的倾向,等等。

还有,比如肿瘤的情况,也是可以预测的(肿瘤体质):


这些问题,身体都会有相关的信号,提醒我们,要注意啦!


比如,不明原因出血,或者身体出现硬结硬块,身体突然长黑痣,就是信号之一


只不过,很不幸的是,现在绝大部分人,已经和中医文化脱节了,所以,也就不懂这些身体信号了。

其实,中医是一门非常系统非常讲道理的学科,我们不敢说它是绝对科学的,却是十分有效的,至少,中医这门学科,已经保护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时间了。

那么长时间的守护,守护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信任它才对啊!

我们再回来,说药方。

阴虚的人,如果服药的话,什么药方比较好呢?


一个答案就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好像中国人都知道。

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它的方剂组成。

这个药方,包括六种中药,分别是:


1.熟地黄:

这个是滋阴的,也就是补水的,是补肾的,也能补肝,肝和肾都能补;



2.山茱萸:

这个是滋补肝和肾的,肝和肾都补,也是以滋阴为主的;

(而且有收敛水分的作用,我们前面说过“发散”与“收敛”)

很像枸杞?不,是山萸肉



3.山药:

这个还是滋阴的,主要滋补脾胃,还能滋补肺和肾。


它年轻时是这样的:


它们不光是食物,也是药物药食同源

它有个很大气的名字,叫铁棍山药


不是这样的:

粗粗胖胖,口感脆脆,适合做菜吃


涮火锅

蒸,和米饭一起做也行

煲汤

山药加骨头,或者煲鸡汤时,再加些薏米,既能滋补,又能利湿(身体发沉的人可以试试!)


跑题了……

入药的,是这个:


干山药片(不用去皮)


这几味药,这三味药是这个方子的主药,都是滋阴和补水的,补的脏腑有肾、肝、脾,五脏里面,脾肺肾,补了四个,就差心了。


还有三味药,分别是:


4.牡丹皮:

是清热凉血的。

就好比一部手机,或者电脑,太热了,现在需要降降温……

这就和上火有关了,牡丹皮能够把身体里面的火给去掉;

说好的皮呢?


皮在这里


5.茯苓:

利水渗湿的,主要是健脾。健脾利湿。

因为脾就怕湿,就怕水多,现在给脾补阴,滋阴,就怕水一多,脾的消化功能就被水困住了,所以需要平衡一下。

茯苓:身体湿气大的人,比如宝宝有湿疹,可以用茯苓磨粉,烙饼,做麺条,加些到面粉里面。女生们注意啦:茯苓可以美白哦!而且,它是无毒的。


6.泽泻:

也是渗水利湿的,这是担心补肾滋阴,补过头了,肾受不了,所以,还要平衡一下。

这个不能吃哦。不像山药、茯苓……


我们看这个方子:

熟地黄:主要滋阴补肾,然后,加上泽泻,平衡一下,防止补过头了;

山茱萸:主要滋补肝阴,给肝补水,但是呢,我们之前在前面的讲座当中说过,肝就好比大将军,非常容易急躁易怒,非常容易上火,所以,加上牡丹皮,也就是牡丹花根部的树皮,降降温,

然后呢,

山药:是给补脾胃补充水分的,加上茯苓,防止补水补多了。


所以,三个药是补水的,滋阴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

然后又加上三种药材辅助,平衡一下。


所以,我们看,这是中医的智慧,也是中药药方里面的玄妙之处!

真的可以借用《道德经》第一章里面的那句话: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华的文化,太博大太精深了!

一个药方,就设计得那么的精致!


而且,这个药方,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了。

其实,这个方子如果追根溯源,还要更早,六味地黄丸的老祖宗,是出自张仲景的《金贵要略》,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桂附地黄丸,也叫八味地黄丸)。

(东汉:八味地黄丸→宋代:六味地黄丸)

还有啊,大家如果哪一位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如果也刚好有阴虚的情况,如果阴虚的症状十分明显的话,其实可以尝试一下。

我们做个实验啊:

你自己试着去在家里熬这付药:这就是六味地黄汤了!

如果家里有砂锅,可以到网上去,X宝网上去找这几种药材,找农家的那种,最好是原产地的,可以查一查,比如,熟地黄和山药,都是河南的比较好,然后,你可以按照配方,自己煎药,这个效果甚至会比很多药店里面买的都好。


这些药材,需要煎药的时间会比较长。

而且,煎药之前,需要先洗干净,再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最好是泡到一个小时,让药材湿透(浸泡的水不要扔掉,用来煎药)。

浸泡前,如果是大块的,先把它弄成小块。

再放到砂锅里面,大火烧开,用小火煎熬。


然后,可以煎两遍:

第一次开锅后大概30-40分钟左右;

第二次时间用一半就可以了,20分钟,或者30分钟就足够了。

然后,如果舍不得扔掉,再煎第三次也可以。


(如果煎三次,每次时间不需要那么久,这种情况适合突发病的情况,病人等不了那么久,因此,第一煎,通常大火烧开后20分钟就可以了,第二煎可以是10分钟,第三煎也可以是10分钟,这是应急的情况,或者有的药,更急的情况,是一边煎一边取药汁,喂给患者。)

(快速煎药的方法,不适合滋补类的药方。滋补类的药方,适合久煎,尤其是像熟地黄这样的药材,久煎才能将药效都熬出来。)

一般来说,煎药时,通常煎两次就差不多可以了,这样就避免浪费了。

这些食材都是宝啊——“取天地精华,为人所用”,这也是道家的理念。

六味地黄汤

(只是举一个通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请遵医嘱):

君药:

1.熟地黄:15克;(肾阴虚为主,可以加到24克-30克)

臣药:

2.炒淮山药:12克;(脾虚的情况,加到24克)

3.山萸肉(酒炙):12克

佐使药(辅助):

4.牡丹皮:10克

5.茯苓:10克;

6.盐炒泽泻:5克;


关于泽泻

要说一点:

其实,盐炒泽泻之后,经过这种炮制方法,泽泻本身的“毒副作用”已经很小了,这就像附子一样,但是如果按照西医的标准,它还是“有毒”的!

当然了,西药当中,绝大多数其实都是有毒的,可是,大众仍旧“百吃不厌”——中医治病,就是取中药材的偏性,毕竟中药材不像大米白面那样平和……


说了这么多,最后嘱咐一句:还是请遵医嘱吧!不要光听我在这里忽悠^_^


说明:

(1) 如果有肾虚严重的情况,或者肝肾功能不全,泽泻这味药要慎用。很多药方里面,泽泻都可以开到10克,但如果初学者自己使用的话,还是要慎用,通常5-6克比较温和,不会有太大副作用。

(2) 需要说明的是:但凡中药,绝大多数都有偏性(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是药三分毒”)。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病,也正是取这些药材的“偏性”。

(3) 如果要做到合理运用,需要多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辨证(诊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28570klei

云溪老师:我也希望得到您的联系方式,想咨询您身体疾病的问题,谢谢!

听友113059358

老师我也可以要您的联系方式吗

何谓Rain530

云溪老师:我也希望得到您的联系方式,想咨询您身体疾病的问题,谢谢!

云溪国学讲堂 回复 @何谓Rain530

好的,请私信接收

钧陌

云溪老师,可不可以告知一下您的联系方式?

云溪国学讲堂 回复 @钧陌

私信发给你吧

土豆与糖猫

老師好,我認為中醫是很科學的,而且是相當科學,就拿藥物而言,中醫更看重氣的層面而現代醫學分析的是形的內容,所以無法理解,拿形的結論去指導氣的用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效果後說中醫不行,這從剛開始就錯了,怎麼可能會有對的結果。換個中醫高手試試,同樣的藥,再別人手裡就藥到病除了,問題顯而易見了不是

猜你喜欢
村长侃|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by: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02四气调神大论

值得用心去听的书!!!《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

by:杵峰工作室

周美岭详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主讲人简介《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人关系,与如何做到天人合一的伟大著作,是一部修养身心的智慧之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by:周先生医道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二《四气调神大论》完

1.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

by:導法自然1

四气调神(姒姜作品,免费单播)

作者:姒姜。代表作《上穷碧落》《情何以堪》《落蕊重芳》一个病入膏肓的大少爷遇上貌似乖巧无名的小医女,满腹权谋算计尽融于淡淡药香,最美的爱情不过是你是我唯一的药,...

by:蓦等等_白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