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缓控释制剂02

2022-09-16 05:23:5315:15 122
所属专辑:药剂学课程
声音简介
考点三、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方法【考点】
【考纲内容】
1、溶出原理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青霉素制成普鲁卡因盐或二苄基乙二胺盐后,溶解度减小,疗效比青霉素钾(钠)盐显著延长;醇类药
物经酯化后水溶性减小,药效延长,如睾丸素丙酸酯一般制成油溶液供肌内注射,药效约延长 2~3 倍。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高分子化合物鞣酸,能够与生物碱类药物形成难溶性盐,其药效比母体药物延长。如碱性蛋白如鱼精蛋
白可与胰岛素结合成溶解度小的鱼精蛋白胰岛素,维持药效时间延长,再加入锌盐生成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药效可持续 18~24h 以上。
(3)控制粒子大小
药物的溶出速度与其表面积有关,难溶性药物的颗粒直径增加,吸收速度减慢。例如超慢性胰岛素中所
含胰岛素锌晶粒大部分超过 10μm,其作用时间可达 30h。
(4)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以脂肪、蜡类等疏水性阻滞剂材料为主要基质制成的缓释片,称为溶蚀性骨架片。例如三棕榈酸甘油酯
最不易水解,因此棕榈酸甘油酯对磺胺释放速度的影响,依单、双、三酯的顺序而递降。
(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中
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为骨架制成的片剂,在体液中逐渐吸水膨胀,形成高黏度的凝胶屏障层,由于高黏
度凝胶的存在,药物释放速度降低。常用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卡波普、海藻酸钠等。
2、扩散原理
(1)包衣
将药物小丸或片剂用阻滞剂材料包衣。
(2)制成微囊
使用微囊化技术制备缓(控)释制剂是较新的方法
(3)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骨架材料为不溶性塑料如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乙烯乙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硅橡胶等,水溶性药物较适于制备这种类型片剂,难溶性药物因释放太慢,一般不用该法。
(4)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
增加溶液黏度以延长药物作用的方法主要用于注射剂、滴眼剂或其它液体制剂。
(5)制成植入剂
植入剂为固体灭菌制剂,系将不溶性药物熔融后倒入模型中成形,或将药物密封于硅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小管中,通过外科手术埋植于皮下,药效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如孕激素的避孕植入剂。
(6)制成乳剂
可将水溶性药物制成水/油型乳剂。在体内,水相中的药物先向油相扩散,再由油相分
配到体液,因此可发挥长效作用。
3、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
4、渗透泵原理
利用渗透泵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比骨架型缓释制剂更优越。现以口服单室渗透泵片为例说明其原理和构造:片芯由水溶性药物、具高渗透压的渗透促进剂或其它辅料制成,外面用水不溶性的聚合物如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包衣,形成半渗透膜,即水可渗透进入膜内,而药物不能透过此膜。然后用激光
或其它适宜方法在包衣膜一端壳顶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细孔。当与水接触后,水即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加之片芯内具高渗透压的辅料的溶解,渗透压可达 4053~5066kPa (体液渗透压为
760kPa)。由于膜内外渗透压的差别,药物由细孔持续流出,其流出量与渗透进入膜内的水量相等,直到片芯内的药物全部溶解为止。
半透膜的厚度、渗透性、片芯的处方以及释药小孔的直径,是制备渗透泵型片剂的成败关键。由于难溶
性药物不适用于用上述单室渗透泵片来达到控释作用,片芯中可加入具有渗透驱动作用的水溶性聚合物(如聚氧乙烯),称为促渗透聚合物,利用聚合物溶解时吸水后体积膨胀,产生推动力,可使药物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5、离子交换作用
【经典例题】
[单选题]
1、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控)释目的的方法是D
A.包衣
B.制成微囊C.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D.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中
E.制成药树脂
2、控制颗粒的大小其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是A
A.溶出原理
B.扩散原理
C.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
D.渗透泵原理
E.离子交换作用原理
考点四、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试验【高频考点】
【考纲内容】
体外释放度试验是在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下(如温度、介质的 pH 值、搅拌速度等),对制剂进行药物
释放度试验,最后制订出合理的体外药物释放度,以监测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1、仪器装置
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试验可采用溶出度测定仪进行。贴剂可采用释放度测定方
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二部附录 X D 第三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温度
缓(控)释制剂模拟体温应控制在 37℃±0、5℃,但贴剂应在 32℃±0、5℃模拟表皮温度。
3、释放介质
以脱气的新鲜纯化水为常用释放介质,或根据药物的溶解特征、处方要求、吸收部位,
使用 0、001~0、1mol/L 的稀盐酸,或 pH 3~8 的磷酸盐缓冲液,对难溶性药物不宜采用有机溶剂,可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4、取样时间点的设计
缓释制剂从释药曲线图中至少选出 3 个取样时间点,第一点为开始 0.5~2 小时的取样时间点(累积释
放率约 30%),用于考察药物是否有突释,第二点为中间的取样时间点(累积释放率约 50%),用于确定释药特性,最后的取样时间点(累积释放率﹥80%),用于考察释药是否基本完全。此 3 点可用于表征体外缓释制剂药物释放度。
控释制剂除以上 3 点外,还应增加 2 个取样的时间点。此 5 点可用于表征体外控释制剂药物释放度。释
放百分率的范围应小于缓释制剂。
5、工艺的重现性与均一性试验
应考察 3 批以上、每批 6 片(粒)产品批与批之间体外药物释放度的
重现性,并考察同批产品 6 片(粒)体外药物释放度的均一性。
6、药物释放曲线的拟合
对于各种药物释放曲线,可以用有关方程进行拟合,求出符合该曲线的方程。
有时可对某一段时间内的曲线进行拟合,或分段拟合,求出相应的方程。对于缓释制剂,常用一级释药方程和 Higuchi 方程进行拟合:
ln (1 –Mt/M∞) =-Kt (一级方程)
Mt/M∞=Kt1/2(Higuchi 方程)
对于控释制剂,常用的模型有零级释药方程:Mt/M∞=Kt
式中 Mt为 t 时间释药量,M∞为 t∞时的释药量,Mt/M∞为 t 时间的累积释放百分率。拟合时以相关系数(r)最大而均方差(MSE)最小的拟合结果最好。
【经典例题】
[单选题]
1、测定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时,至少应测C
A.1 个取样点
B.2 个取样点
C.3 个取样点
D.5 个取样点
2、测定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时,第一个取样点控制释放量在多少以下?30%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十三咒

你怕鬼吗?其实每一个厉鬼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或凄凉,或无奈,或遗憾的故事......一个千年的诅咒,一段不为世人接受的孽缘,一个不停缠绕的诡异噩梦,一个平凡无奇女...

by:阿尔静

十三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佛教十三经: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

by:无量21

十三经

《十三经》,南宋时并称的十三部儒家经籍,为历代文人推崇。为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汉代立诗...

by:补桐书屋

十三个墓地,十三个奇想故事

拜访有传奇的墓,认识英雄不死的灵魂,我们才能凝视自己。

by: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