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期 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英雄》(2001)

2020-12-02 09:30:0410:36 3384
声音简介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过武侠梦?我觉得只要是男孩子应该都是有的吧?反正我小时候就特别渴望做一个大侠,持剑走天下,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这个梦就是因为当时电视上最热门的《射雕英雄传》而引起的。刚好我姓郭,家里人也喜欢叫我“郭大侠”,叫得我美滋滋的,巴不得快快长大,成为电视剧里面那样的角色。为此,我还央求母亲去给我报了一个武术班。
到了武术班学习之后,我才发现,练武术真是要命,不仅要练习最枯燥的基本功,诸如站桩、压腿什么的,而且,我最怕的就是压腿,自己压还好,一旦被教练发现偷懒过来“帮”我的时候,我就会发出阵阵嚎叫。于是,“学习武术很可怕”这样一个念头就悄悄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了。
很快,我打起了退堂鼓,每周一次的课程到来之前,我总是会扯出各种理由逃避课程。母亲其是也知道我是一头热,于是也就没有坚持让我去学,同时也怕我学了一身武艺之后去惹是生非。但对我自己而言,其实我最失望的除了这些要命的基本功外,就是对于电视剧里那些各种神功的幻想破灭。要知道,我学武术的最初愿望,就是冲着学会“降龙十八掌”之类的绝世武功去的啊,但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那些都是骗人的,那种失望至极的心情,想必大家都能了解。
时间来到2002年,儿时的武侠梦早已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但张艺谋的一部《英雄》又让我想起了以前的种种。在此之前,金庸和黄易的武侠小说基本都已经看了个遍,除了热爱武侠,更重要的是欣赏这种文学题材的写作方式,以及它们和历史之间的衔接。所以,我更喜欢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武侠,而不喜欢那种完全架空历史凭空捏造的。业余时间,也会尝试着按照类似的文风写作一些杂文,久而久之,竟让我形成了习惯,于是,在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 竟写出了一部小说。当然,现在来看我自己的这部小说,还显得比较稚嫩,不过该有的框架也都还是有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在我的主页上看到这部小说的有声版本。
仔细回想起来,从幼时的一个大侠梦开始,到喜爱文学,再到自己写作,进而变成一个自媒体人,每周现在都要写下数万字的文稿,似乎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


回到《英雄》这部电影,影片在上映后在国内口碑一般,主要是当时的观众已经不太喜欢这种动不动就会飞的武功了。观众对于武打片,更喜欢李连杰在90年代创立的黄飞鸿系列以及成龙的喜剧动作片。所以,当《英雄》横空出世的时候,被恶评无数。那时候的我也曾这么以为,直到最近重温了一遍,我才惊呼道:“这根本就不是武打片好吗?甚至连动作片都不算。”
这其实是一部胸怀天下的故事片,当然,胸怀天下可不是一个小命题,要把这种情怀讲好,比登天还难。不过,张艺谋至少思考了,也尝试了。最终的成片,给出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这一点,在国外反而好评如潮,我们把它当作了动作片来看,人家却当作一部故事片来看,这就是观影角度的问题。
当然,现在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结这部电影到底属于什么类型,我们只需要看看这个沉淀了快20年的分数就已经了然,7.4分的豆瓣评价,我个人觉得是很中肯的。精美的画面,质感强烈的道具和服装,都肯定是加分项。90分钟想要讲好“天下”和家国情怀,则肯定会吃亏不少。所以,导演在后来也推出了一个11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算是补上了一些遗憾。在此,推荐大家无论是重温还是第一次欣赏,都尽量找导演剪辑版来观看。


影片的原声音乐来自于中国著名音乐家谭盾。谭老师的音乐风格涵盖相当广,从中国民乐到传统大编制的交响乐,再到流行歌,都创作过很多,也是华人音乐家之中,获得过奥斯卡和格莱美奖的少数人之一。目前在美国巴德音乐学院担任院长。
2002年的《英雄》之中,谭老师根据画面之中苍凉的气息和整体故事之中悲壮的情怀,为影片的音乐元素定下了两个基调。一个是马头琴,一个是中国鼓。马头琴悠远的音色,本就是苍茫大漠的最佳代言,而中国鼓则作为雄浑和力量的代表,被纯熟地运用到了整个片子的配乐之中。


张艺谋在画面的拍摄上,也大量运用了将人物比例缩到极小的一个点上,尽可能多地让天然的画面来成为构图中的主体,人物只是其中的点缀,从而体现了人在天地之中的渺小,进而突出了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天换地的无助。
可以说,画面和音乐的配合是相当完美的,特别是在影院观看时,很多场景相信一定能够观众带来非常震撼的感受。
现在大家听到的这首天下之英雄主题就是这样一首用马头琴为代表的作品。开篇就是马头琴苍凉的音色一直贯穿,没有一丝空隙。这也是马头琴演奏的特点,音高的转换都是采用手指直接滑动到需要的位置上。如此一来苍凉之中就蕴含着无限的温婉,这也正是游牧民族特别喜爱马头琴的缘故。
交响乐在这首曲子之中,始终只起着辅助的作用,在背景之中淡淡地配合着。就像是一群人在倾听着一个苍凉的老者说话一般,只在老者停下之后,才轻声附和了几句。
这首曲子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当时谭老师拿着做好的曲子去给中国爱乐乐团的人听,说最终没要你们的版本,跑柏林去录了,大家都信以为真,因为音质确实比他们想得要好很多。结果谭老师看所有人都被骗了,才揭露谜底,说这就是你们的版本,众人皆惊叹不已。自此也说明,中国爱乐乐团的水平有了质的蜕变。


第二首,棋馆古琴。这也是一首有故事的曲子。整体而言,这首曲子前半部分就只有两个乐器,一个是古琴大家一定都听出来了。另一个乐器想必大家就不是那么肯定了吧?从音色上来说,这个乐器同时有着小提琴、二胡、马头琴的影子。谭老师主要是想还原出一种叫做“秦弦子”的古老乐器效果,但这种乐器早已失传,真正的音色大家其实都不确定。谭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出的办法非常有意思。他用了一把小提琴,却将琴弦换成了二胡的丝弦,然后请来了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先生,让他在秦腔大地上感受了各种曲调和氛围,最终这首曲子的前一分半钟所呈现的二重奏效果,就是截止目前,可能最像“秦弦子”的音乐了吧!在重听成品的时候,就连帕尔曼大师自己都惊呼,古典音乐有救了!
《英雄》这部电影,在我个人看来,其实可以算作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因为,我想再次强调,这不是一部动作片甚至武侠片,而是一部有着极致画面的故事片。张艺谋讲故事的方法,其实还是很不错的,要么就是忠实还原原著的情节,诸如余华的《活着》;要么就是像《英雄》这样的需要观众自己细细品味的作品,其中所想表达的意境,真的不是看过就能懂的。所以,在豆瓣上,我个人认为7.4分的评价还是稍低了些,当然,我想也和公映版少了的20多分钟有着很大的关系。
今天我们既然讲了张艺谋的《英雄》,那么,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也就不得不讲了,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卧虎藏龙》的原声音乐也同样来自于谭盾老师,那么,下一期我们就来听听看,谭盾老师又把属于李安的武侠,做成了什么样的质感?同时,又会有什么样的重量级人物加入到音乐的制作中来呢?
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小咖的妃

这么多年一直以为是小提琴的G弦上演奏的,原来是马头琴

玲珑仙草

谭盾的天下,现在在扣扣音乐需vip才能听。本来打算在喜马搜听音乐的。没想到了解了这么多,里面还有这么多故事。音乐、画面是真好。电影不想评价。

郭小闹杂记 回复 @玲珑仙草

哈哈,是呀,听听意境也挺好

回眸500次

看到更新提醒,马上就来听了

郭小闹杂记 回复 @回眸500次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喜欢还请帮忙转发一下吧,谢啦

猜你喜欢
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用简短的文字去表现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情感的深刻感悟。

by:_宏宇

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使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每读必有收获、我读给您听……

by:未央_安宁奶奶

柏杨中国史\最好读的中国通史

柏杨先生史学著作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历史通俗写作中的杰出开拓之作、引领之作。在同类书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及格的竞争者。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

by:王小梦的梦

西安年·最中国|过年哪里最好玩

新时代古长安再次奏响“西安年·最中国”的华彩乐章,传统与时尚并存,古典与现代融合,在长安,梦幻绚丽、活力动感,以灯为媒,璀璨明亮。灯光点缀着夜色下的长安,更照亮...

by:西安故事

机灵儿|最好听的中国神话故事

精选《中国神话故事》,中华传统智慧。欢迎添加喜马小助手微信号jilinger999,加入机灵儿社群,更多分享,更多互动。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光临订阅号:jilin...

by:机灵儿讲知识

第18期《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解读

书籍信息: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内容重点:作者从中国兵的文化与历史演变来解读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脉络走向,并对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主播介绍:16年...

by:有时读书人

古文观止|中国最好的文言文学习教材

清康熙年间,为了帮助当时的青少年掌握文言散文,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编选从东周到明末的222篇散文精品,结集为《古文观止》。读中国古典文学,弄清源头是很必要的,...

by:严鼎

重建早期中国的历史

早期中国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只依靠传说流传,所以历史记载不是全部可信的,因此重建早期中国历史成为必要。此讲座中,严文明教授首先说明了重建早期中国历史的必要和可...

by:大脑改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