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48:话外12~从橘到柑

2023-06-02 10:21:4020:43 3389
声音简介

橘子篇:柑(上)


前面讲了枳,又讲了橘。

讲到橘,其实自古以来,橘子都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水果,比如古代的大诗人屈原,就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橘颂》。

还有,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字帖叫《奉橘帖》: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里面文字非常少,仅有12个字,还不清楚,残缺不全,可是这个《奉橘帖》却受到后世书法家们的追捧和纷纷临摹。


霜降还没到来,就摘了橘子,所以,就没有多摘,就摘了三百个,送给你,不要嫌少,你先吃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霜降是什么时候呢?

霜降是每年的10月23号、24号左右,农历九月份。

霜降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冬的交汇点,也是自然界阳气由收到藏的一个过度:

霜降过后,阳气入地,阴气始凝——

阴气开始凝结,这个时候,植物的生机就潜藏了,生机不是没有了,而是潜藏了,大自然界是生生不息的,生机不会消失,就像人死了之后也不是一了百了一样,否则的话,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单调无趣,没有那么多精彩了是不是?人的生命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只能活这几十年,那样的话,老天就真的不公平了,对吧?


生机潜藏也就是阳气潜藏,比如对于草木万物来说,阳气藏到哪里去了呢?

藏到果实里面去了。

对于很多水果来说,霜降前和霜降后的口感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水果里面蕴藏了充足的阳气。

我记得小的时候吃的很多水果,比如像山楂、苹果,霜降之后,果肉就感觉彻底长开了,口感也不涩了,而是彻底变甜了。


霜降的时候,要养生要给身体进补之前,先要给身体清一清热,否则补多了会上火,清理身体里面,尤其是胃肠里的内热,这个时候,今天我们将要讲的这个叫柑的水果就能够派上用场了。


现在我们先不说柑,柑正在赶来的路上:


我们先说说王羲之的《奉橘帖》,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讲:

王羲之是东晋时的贵族,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里说过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里面的王家,就是王羲之的家族。




东晋的都城在现在的南京,因此王羲之当年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江浙一带,这是典型的南方。

这里的橘子肯定是橘,不是枳。


南方的橘子有柑和橘之分,这是在柑橘属里面,又做细分了。

而且,橘在闽南地区,还叫柑仔,在西南地区,橘也叫柑子,可见,柑和橘,在南方的很多地区,似乎是不分家的。

可是呢,关于柑和橘,明代的大医学家李时珍有话要说,他在《本草纲目》中曾经记载:

橘的果实小,皮薄而红,味道辛、苦;

柑大一些,皮稍厚一些,颜色黄,然后味道辛而甘。


可见,橘和柑还是有区别的。

我在北方的时候,就只知道橘子和橙子是不一样的,至于柑,似乎听说过,却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见过。

来到南方以后,才知道,其实橘是橘,柑是柑,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比如,橘子的颜色偏红,皮很薄,不太容易剥离,皮和果肉都连在一起;


柑是偏黄色的,皮很厚。柑的果实比橘子大,也容易剥离,相对来说,皮和果肉之间的空隙较大,更容易分离。


新会柑:广东新会,做小柑橘橘普茶的那种柑;

广陈皮的代表——著名的新会陈皮也是用这种柑的皮


柑和橘相比,不容易保存,容易腐烂,这也是很可能柑不如橘销售的地域那么广的原因,橘子全国各地都有卖。

但是现在即使在北方,整个冬天也都有柑卖。

大体上,颜色黄色的那种,个头大一些的,果肉和皮不是那么紧密的,口感也不是非常甜的,就是柑。



根据《尚书·禹贡》记载: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柑这种水果,就是给国王进贡的名贵水果了。


如果我们把这个事情讲给外国人听,外国人不会相信我们说的,他们会说:我不相信柑的存在(柑是中国原产地的水果),而且,你们也没有夏朝的存在,你们最早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为有商朝的青铜器为证;夏朝,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们的存在,对吧。

如果我们说我们有《尚书》,有历史书为证,西方人不信我们的历史书。我们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西方人不相信,可以请柑这种水果现身说法,让柑告诉它们:

哥早就存在了,我和夏朝人都打过交道。

当年,我曾经被当作贡品进出王宫里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呢?


这是文化的自信,一定要有啊。作为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在《黄帝内经》和《易经》当中经常会提到文化自信心,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这是因为:

现在对于我们的文化,年轻的中国人已经不太相信它了。

年轻人往往从小的时候,过的是圣诞节,然后再长大一点,过情人节,然后,吃的是冰淇淋,喝的是可乐和雪碧,吃面包、蛋糕喝牛奶,吃肯德基和麦当劳,喝星巴克咖啡……

却不懂中国的茶文化,如果你问他中国的六大茶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他肯定说不上来……

但是他却能说出来卡布基诺的价格,或者一杯喜茶的价格是多少。

这个谁认识?



what's this?

it's a bus!

(别当真,轻松一下)


现在整个美国和西方都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可是他们现在越是打压中国,中国人就越团结,那怎么办呢?

就只好从文化入手了,把我们年轻的一代、两代、三代人同化,让他们讲英语,过圣诞节,吃面包和西餐,喝红酒和咖啡……

有的时候,能够颠覆和灭亡一个国家的,不一定是军舰和大炮,反而是文化。从文化上灭亡一个民族,往往是彻底性的种族灭绝,你看历史上那么多民族最后都消失了。

我们这是一堂和中医文化有关的课程,如果不说文化,就说中医也行:

中医认为:

柑是味甘性寒的,它能够清理肠胃里面的热和毒,如果一个人胃肠有热,适合经常吃柑。

胃肠有热是什么表现呢?

总想吃凉东西,喝凉水——这个时候,适合吃柑。

还有,一个人如果暴渴的话,也就是如果口渴到了极点的话,那么,这个时候,适合吃柑。

(暴渴的情况如果经常发生,就要警惕啦!)


注意啦,如果一个人极度缺水,这个时候,喝那些饮料是不好用的,什么统一鲜橙多,还有各种可乐,醒目……这些发源于西方的饮料,都是骗人的童话故事,醒目根本就不能醒目,人的眼睛需要补水,可是,眼泪少了,需要人的血来供应,不是醒目。


而且,七喜也不一定七喜,美年达也不一定代表它有多美好……



这些打着果汁饮料名号的东西,如果都是勾兑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么,名字起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还真有用,我们的国人往往都很迷信,这些名字的蕴意都很美好,很多家庭过春节的时候都喜欢大包小包地买回家,然后全家人都喝,喝上一个冬天,现在就连偏远地区的农村都被这些饮料给占领了。


为什么要反复地讲这个话题呢?

因为现在有一个现象很可怕:

尤其是现在大量的孩子,日常饮食的时候,都不喜欢喝白开水了,每次吃饭的时候,饭前饭后,非得喝饮料不可。

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常年喝这些饮料,尤其是儿童时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往往一个人这一生的健康就都毁掉了。

这个将来可绝对没有后悔药吃。

我们如果这么讲课,肯定是要得罪人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商人的利益,还有很多孩子也不会买账,因为不让他喝饮料了,他肯定会骂我的,但是这些话题总得有人讲,尤其是我们国家现在越来越富裕了,很多人面临着各种诱惑,却迷茫了:

我是该喝呢,还是不该喝呢?


其实这些,都不如你去到网上买一台榨汁机,现在各种榨汁机也非常便宜:



然后再到水果店去买上一斤柑:



然后,回到家里榨一杯鲜榨的果汁喝,既营养,又健康,又解渴。



大家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现在这个季节,超市和水果店里面都能买到各种柑、橘、橙子。


讲到这里,插一段: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平时饮食不节制,吃了太多肥甘厚腻的东西,最后造成了大量饮食在胃肠内消化代谢不掉,最后堆积得发霉了发酵了,生热了——这就是为什么古人管糖尿病叫消渴的原因:

人的三焦:上焦(肺部)、中焦(胃部)、下焦(肾)都产生了大量的热,热了就会渴,热了就会导致食物进到胃里之后消化速度过快,往往吃过饭不久就又饿了,于是糖尿病往往都是从这些现象开始的:

口渴;(上消)

以及饥饿感增加;(中消)

肌肉突然消瘦;

排尿突然增加……(下消)

(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肌肉少了))


肥甘厚腻的饮食,往往就是糖尿病罪魁祸首,尤其是肉类:

是肥肉,脂肪含量高的肉类,以及各种煎炒烹炸和红烧肉红焖肉烤肉等等;

是甜食;

是难以消化的食物,比如像大鱼大肉和粘性大的各种糯米做的点心,或者像月饼、粽子等等那样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在南方,吃粽子,里面还要加上蛋黄和肉,粽子本来就是黏米,再加上肉类,吃下去就很难消化,尤其是给儿童吃。

就是油腻的,油炸的食物。


案例1: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害了全家

过去的时候,我在北方的时候,在哈尔滨那里,认识一个同事,是个女生,他爸爸早年做过厨师,因为职业习惯的原因,他每餐做菜,不论做什么菜,都喜欢过油,像北方经常吃的茄子、土豆,正常炖一炖,放点肉在里面,就很好吃,可是他偏不,一定要用油炸过之后在做菜。

他家里只有三口人,除了他一个男性,剩下的就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两个女性,都不太喜欢吃油腻的食物,然后呢,他每次做完了饭,只要他下厨,做的菜,妻子和女儿都不喜欢吃,不吃他做的菜。

他就感觉很郁闷:我这一道菜,花了那么多时间和心血,做得这么精致,你们怎么不给我面子啊?

于是,后来,这个男人就抑郁了。

幸好他的妻子和女儿不爱吃他做的菜,否则,要不了多久,他家里就会出现糖尿病的候选人了。

像糖尿病,还有痛风等等,很多三高类的慢性病,都是吃出来的病。


案例2:令人扼腕叹息的例子

我还认识一个人,在北方的农村,吉林那里的,他年轻的时候,早年的时候,家里穷,吃不起肉,后来,到了中老年,家里条件好起来了,于是他就放飞自我了,使劲吃,他想把小的时候欠缺的都补回来,家里人提醒他:

你要小心,这么吃下去,你会得糖尿病的!

他就说:我的身体这么好,啥病都不会得。

后来,大概去年左右,他真的得了糖尿病。

我讲的是一个老年人,他今年大概70岁了,本来应该是很长寿的年龄,可是,这么一折腾,人到晚年,反而得了这种病。


案例3:未来的候选人——这样的例子每天都会发生,前赴后继者大有人在

过去我好像也分享一个类似的例子,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是做培训行业的,过去每年都和我在国学课方面有合作,我们有一次在北京和一些培训行业的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当时点了一些素菜,那个人就说:

我小的时候吃不到肉,现在终于能吃到肉了,你们却有那么多忌讳,不吃肉,如果不吃肉,那我赚钱还有什么动力呢?那我辛辛苦苦地赚了钱又为了什么?赚钱不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么?

人赚钱就是为了吃更多的肉,然后,得了慢性病之后,再把钱给医生,请他为自己治病……

这也是一种活法。


三个案例总结:通常他们都不爱吃水果

很多喜欢吃肉的人,其实应该多吃一些水果,让自己的饮食平衡一下,比如多吃橘子,但是我发现,这样的人,大多数都不喜欢吃水果,尤其是男性。


终极一问

然后,很多时候,我在线下讲课的时候,讲到了肉类和三高疾病,少吃大鱼大肉,多吃水果,然后,每次都肯定会有人问我:

糖尿病不是很多水果都不能吃吗?

——于是我就被问得哑口无言了。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得了病之后才去关注健康呢?


《黄帝内经》是养生课,这里面有很多人世间的大学问、大智慧。

中医为什么叫中医呢?

古人有句话:上医可医国,中医能医人,下医才医病——这句话是唐代的大医家、药王孙思邈说的——

当我们不停地探讨疾病的时候,就说明,我们已经落了下乘了。


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国人能够关注《黄帝内经》,因为这里面有养生,有医道,当然了,也有术(各种治病方法)——

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养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关注疾病的人变少了。


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分享这个课程的动力所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了了sjk

讲的非常好,谢谢老师的分享!

1357570pitt

老师说得对,我们医院来了个三十几岁的,他是家里宝贝,一直喜欢饮料,到处是痛风石,糖尿病

云溪国学讲堂 回复 @1357570pitt

嗯,巧了,我去年也认识一个广东这里的朋友,住东莞,是个老板,三十多岁的八零后,非常年轻有为,也是因为从小就喝超市里卖的饮料,可乐…现在得了很重的痛风,走路一瘸一拐的,而且,他平时也不喝酒,得病后,他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喝啤酒🍺+吃烤肉火锅的人容易得痛风…他自己都觉得很冤。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02四气调神大论

值得用心去听的书!!!《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

by:杵峰工作室

村长侃|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by: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周美岭详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主讲人简介《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人关系,与如何做到天人合一的伟大著作,是一部修养身心的智慧之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by:周先生医道

《皇帝内经》论一.摄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冬

愿全世界所有的人事物祥和平安富足喜悦自在!

by:1318709tamp

四叠半神话大系

《四叠半神话大系》是日本小说作家森见登美彦创作的小说作品,通过4个故事,描写了主人公从大一到大三的生活。文中充满了青春恶搞、少男苦涩、傻气纯爱、时空奇幻。

by:大爱日语学习俱乐部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二《四气调神大论》完

1.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

by:導法自然1

四气调神(姒姜作品,免费单播)

作者:姒姜。代表作《上穷碧落》《情何以堪》《落蕊重芳》一个病入膏肓的大少爷遇上貌似乖巧无名的小医女,满腹权谋算计尽融于淡淡药香,最美的爱情不过是你是我唯一的药,...

by:蓦等等_白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