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三戒智慧,好没有人性哦

2022-10-17 21:52:1603:20 51
声音简介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从人的生理周期出发,把一生的修身养性分为三个阶段:

人在少年的时候,由于缺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由于不恰当的嗜好可能引起行为失当,所以,要避免外在一切事物(色指外面的万事万物)的诱惑。

人到了壮年的时候,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维定型,往往比较执拗固执,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所以,年轻人血气方刚,但不能痴迷于争斗。

人到了老年的时候,心智衰退,患得患失。即怕得到,更怕失去,因此往往会抓住某样东西(哪怕这样东西对他完全没有益处)死不放手。所以,人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以上就是孔子对人们修为的“三戒”智慧。但,怎么看,都有些反人性呀?

首先,当人年少的时候,对外面的世界自然好奇。什么事情都想去体验,去感受,总想弄个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怎么样?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参与其中当是最好的实践,“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就是这个原因。

 

在参与精彩世界的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念,那是每个人的成长,他观察到的世界,自然形成他观世界的世界观。

所以,每个人的观世界和世界观自然不同,世界就是每个人观察到的那个世界。也就有不同的世界了。人们相互间的争论、争吵,借用他人的眼睛,让我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完整的世界。

所以争论、争吵,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部分。

 

当人老了的时候,因心智衰退,已经没有更多的能量得到更多更新的东西,患得患失,对拥有东西的更加执着了。

 

所以,老夫子讲,少年戒诱惑、壮年戒争斗、老年戒贪执,好违反人性啊。

是啊,人生在世,无欲无求是不可能的,也是艰难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个人生阶段的所欲所求。

但,转念一想,无论哪个人生阶段,纵使我们有所欲,有所求,多数都在求外在的物,而非内在的心(因为心存理,与天道同)。人,能否做到观外在物(也就是色)时,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内心安静。不相慕,顺其自然,顺其道呢?像中医教导人们所做的“恬淡虚无”?(中医也是教导人们修身养息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孔子的智慧

孔子走出他在历史上的时空框架,与我们现代人以白话文直接对话,它选材精致而妥当,具普世化的绚丽色彩,使人读来有一种幸福之感。

by:和观的朗读空间

跟孔子学智慧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

by:周成义

孔子大智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从我们儿时就开始诵读的国学名句,启示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夫子之文章,可...

by:资沣堂金华家财研习院

准备好没

奇点组合首张创作专辑。

by:华语音乐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从这里拜孔子为师。

by:暖有心_7r

孔子为何成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

by:每一日都在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