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为什么A老师和B老师说的内容完全相悖?

2021-06-10 20:00:0010:08 450
声音简介

对于刚开始接触有声行业的萌新来说,一个体系化的课程教学能够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同时也能够节省我们大把寻找资源的时间,更能够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但是,毕竟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的有声课程出于市场因素,大都是多人制的大班教学,因此,作为每个正在学习课程的萌新来说,很难能够获得一对一指导的机会,导致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总会感觉一知半解,云里雾里,最终导致进步的程度也不尽人意。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实际遇到的,关于指导老师的一些问题。


    在报名有声课程之后,激动的我在第一天就把所有能看的课程全部看了一遍。但是对于这个教程中最常提到的“感觉”一词还是不得要领。讲述感要有感觉,画面感要有感觉,参与感还要有感觉,只要有感觉了一切都有了,可。。。仿佛觉得中间跳过了无数步骤,难度一下子由零跳到了无限大,而且,到底什么是感觉还是完全没头绪啊。于是我就赶紧去问这个课程的负责老师,在这里我遇到了第一个问题。


    因为课程人数太多,所以没有办法一一回答所有同学的问题,只能先让所有需要提问的同学把问题集中后再反馈给任课老师,然后由他按照提问人数多少来进行解答。可能是我提的问题过于小众,在直播课的当天我等到了晚上12点最终还是没能够解答我的问题。当时的心情简直是无助极了。本来就是个萌新,加上花钱上课的事情又是偷偷弄的,结果不但问题没解决,反而问题越积越多,这种心情,简直是糟透了。


于是,实在走投无路的我只能在群里发了许多求助信息,毫无回应;然后又在网上找了相关类似的问题,依然是一个词,“感觉”。好吧,就感觉我学了0之后,瞬间就到了999。最终,我只能另辟蹊径,在网上找到了课程中提到的一些大咖录制的作品和教程,几经比对之下,终于跨过了第一道感觉的门槛,让自己的演播有了讲述感。


或许是我这个人天生就爱折腾,由于在上课的同时还买了其他几位大咖的课程,在几个课程同时学习的情况下,我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A老师和B老师,或者C老师之间,说的内容并不一致,甚至有很多地方听上去竟是完全相悖的。当然,这种各个老师间的意见不同也不仅仅出现在不同教程中,还同时出现在同一课程中的不同老师身上。甚至在拿着作业去问某些老师的时候,“咦?这文章?好像本身有问题啊?”“老师。。这是咱们的作业。。”“噢噢噢噢。。”What?这是什么鬼桥段?这种不同老师不同意见的说法简直又是像给我们这些萌新脆弱的心灵上捅了无数刀。


举例来说,我在A课程中听到老师说,咱们播讲小说,一定要做到基调统一,旁白不能太平,角色音不能太过,否则会影响小说整体的听感。而转身在B教程中就听到老师说,你的角色音一定要以情感驱动,一定要把你当成角色本身,把它完整地表现出来。好吧,那我到底是该强调角色音呢还是该强调整体性呢?还有,大咖A直播开篇就说,各位同学,咱们进行演播的时候需要普通话的基本功,但你们一定别去学朗诵,否则你们以后的声音就成了制式化的声音,就成了端腔,那就不好改了。转身听大咖B的直播,你们如果哪个老师说不让你们学朗诵的,那你可以不用听那个老师的课了。啥??这。。这。。。这。。。我到底是该学朗诵还是不该学朗诵呢?


现在想来,当时那种懵圈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但经过了几大体系教程的熏陶和摸索之后,真正发现了其实,这些老师们的话之所以听起来近乎是相悖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的局限性。虽然我们经常说我们是有声行业,但事实上随着我们了解的越发深入,我们会发现有声行业覆盖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不论是有声小说、影视培训,还是商业广告、广播主持,亦或者有声AI训练等等,这都属于有声行业。而不同板块的从业人员自然也都有其板块的特殊要求。例如有声小说要求我们使用介于生活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第三种语言,且对人物形象多要求神似而不要求形似;影视配音则要求我们与角色合二为一,按照该人物最符合当时场景的状态说出台词,做到既形似又神似;人文节目主持,则要求我们完全忘记自我,以第三者的视角,用最中正的语言,清晰地表述出现实的情况。


正因为有声行业的从业者们切入有声行业的板块不同,因此即便其近乎打通了有声行业所有板块的关卡,在他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最熟悉板块的一些用语和习惯融入其中。再加上,课程的制作只能按照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模块化形式来制作,也就无法考虑到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那么自然,作为萌新的我们来说,会有一种越听越迷糊的感觉。


事实上,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把这些我们觉得内容相异的地方记下来,并对其前后内容进行多次的学习和对比,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这些内容相异的部分所对应的基础知识找出来进行对比。这样,我们最终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共通点在哪里,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些不同的地方。就那我刚才举的角色音的例子来说,我们在进行练习的时候,任何一个技巧和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单独拿出来并夸张地去练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快地掌握到我们的情绪、语言和表现力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A老师说的文章的基调,其实就是B老师说的以情感为导向。只不过这两个老师练习的切入点有所区别,A老师由旁白切入,B老师由角色音切入而已。但只要我们坚持从点到面的练习,最终达成的结果,就是以情感为基调的,考虑了文章整体性的,有代入感的演播。


当然了,我们刚才也举了另外一个完全否定另外一个老师在某领域见解的例子。像这种情况,我想借用演播艺术家艾宝良先生的一个观点来解释,那就是:“在有声行业,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尊重所有的有声艺术形式,并将他们的优点融入几身,充实自己的技能库,让自己的演播能力更具特色,做到以万变应不变。”同时,我个人也想多补充一句,那就是我们作为新时代有声行业的一员,可以对其他有声形式表现出好恶,毕竟艺术是没有绝对的,但是最起码,我们应该对所有的有声形式表现出最基本的尊重。


好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作为萌新,我们可能会苦恼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无人解答,可能会苦恼于各个老师说的内容不尽一致,但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认认真真地分析一下这些这些区别背后共通的基础。毕竟,有声行业的切入点不同造就了各个老师授课内容的差异,但对于这些已经在有声行业功成名就的他们来说,对有声行业的基础认知一定是大同小异的。


我是主播白笑森,有声的世界,伴你一路同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花木声

请问你怎么没新的声音发出来了?是不是接到大买卖了还是不做演播了?我觉得你播的不错,写的条理清晰,怎么就不做了呢

夏日声声

期待主播的持续更新

白桃飞飞 回复 @夏日声声

好滴~~我加油更新~~

越听有声

真是发现了宝藏,说的干脆利落,接地气

白桃飞飞 回复 @越听有声

嘿嘿,谢谢哦~

来自彩云之南

主播的声音很好听,内容很实用,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简直太好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谢谢啦

猜你喜欢
为什么为什么

本书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by:猫等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hi,我是琥爷,关注我的公众号littlexiaomuma,一起感受这奇妙的世界吧~

by:琥爷奇语

什么为什么

妈妈在怀孕打架时算群殴吗?眼镜没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为什么手机可以联网?如何问一个让AI也答不出的问题?.............?

by:有声至尊宝

为什么

当我放开你的手滚烫的泪肆意流落当你转身离开我翻腾的心日夜折磨别再问为什么我用沉默送你远走

by:华语音乐

为什么

我想过为什么我知道那答案或许是我的幼稚对你有所隐瞒抱歉我又一次的让你再哭泣我本来可以不放你走再拥抱你...

by:华语音乐

你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丨奇葩问

一个人的所知道的任何事情或事物都是有限的,所以就有了很多的“为什么”。如果没有了“为什么”那一个人对外界事情或事物的了解就回停留在某一个区域,而不能向更高的方面...

by:全自动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