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为什么总觉着我读的文章都差点什么?

2021-06-16 21:08:0409:28 442
声音简介

在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刻苦练习之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演播风格,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日常语言与艺术语言相结合,形成演播用的第三种语言。但这时,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录出来的作业交给老师后,老师总会来上一句,嗯,整体感觉没什么问题了,就是听起来总感觉差点什么的样子。又或者,当你以自认为百分之百的感情投入自己的作品,别人总说让你的感情再丰富一点。那么到底“这一点”,是什么?又差在哪里呢?


在前面几期我们聊到过,第三种语言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是把文字的意思传递给听众,而第二则是把文字所描述的场景传递给听众。而想要让听众觉得你所描述的场景就发生在眼前我们就需要让整个文章的播讲有一个统一的感情基调,带领着听众一点一点地漫步在你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所以说,老师说的感觉差点什么,或者是我们感觉到的总是觉得差一点,就差在文章整体的表现力上面。而再深究其原因,其实可以从设备使用和演播技巧两方面来考虑。


先来说设备问题。我们的所有演播内容都是经过设备的录制才能够进入到听众之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确认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程度,或是文章的基调,是否完完整整地传递到了听众的耳朵中去。从结果来说,如果把我们声音的表现力以百分比来表示,那么假设我们在监听耳机中听到的声音是100%,这个声音经过设备处理、存储、最终从用户的非监听播放设备中播放出来,可能只有80%,要是碰上播放设备品质不好的,那么就可能剩下的更少。是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录音的时候,监听耳机中所听到的声音我们不应该是认为表现到了百分之百的声音,而是应该认为自己表现到了120%,也就是略微夸张之后的声音,只有这样,在听众的非监听设备中播放出来才会有“不差什么了的感觉”。反之,如果我们以自认为百分之百,甚至还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感觉去录制声音,那最终就会给人一种“似对非对”“似好非好”的感觉。


与此同时,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边录音边听到的监听耳机中的声音表现力,与我们录制完声音后,再次用监听耳机回听时的声音表现力也是不同的,是有削弱的。整体感觉还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就像是用监听耳机实时监听的表现力如果是100;则用监听耳机回放时的表现力在90;最终用非监听耳机听的听众感觉到的表现力则是70。我们录制的声音经过了监听设备和非监听设备的两次削弱,把握不好的话,自然效果不佳。但实际录制时又不能太过夸张,让终端听众听到超过100%的表现力,那样他们又会觉得太过做作。所以这里面的尺度把握真的需要我们花一定的时间去调整。


说完了设备方面的问题,我们再来说说技巧方面的问题。前面我们说到过,第三种语言是需要将正常的文字语言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之后,才能够表现出临场感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艺术处理总结起来应该说是“整体的一致性”和“部分的不协调”,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播讲一篇文章,根据文章类型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整体基调。例如恐怖类的,应该是缓缓地将场景描写和悬念累加之后,不停的给听众施加以压力的感觉;惊悚类的呢,则是在平淡的叙述中突然出现很多出人意料地场景或事件描写,进而让听众一惊一乍的感觉。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一旦这个文章的播讲基调确定之后,那么整篇文章基本上都要保持这一种基调,这样才能让听众觉得你在播一个完整的文章。相反,如果你在播讲同一篇文章的时候,一会儿用恐怖的基调,一会儿用惊悚的基调,一会儿用言情的基调,那就会给听众一种在听四不像的感觉,进而没有了整篇文章的代入感。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播读时的整体一致性并不是说,你整篇文章的每个部分就必须“平”,而是说你要用一个统一的情感贯穿整篇文章,让听众有一种在听整篇文章的代入感。


在做到了播讲的整体一致性之后,我们还要让文章的各个部分“不协调”起来,或者说让各个部分波动、起伏起来,才能够让听众不会感觉乏味,才能够把听众拉到你所设计的那个大场景中,想跑也跑不掉。而这种部分的不协调,其主要用到的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四大支柱,也就是“停顿、节奏、语调、重音”的技巧。再次重申一下,虽然我们所学的课程中都包含了四大支柱或者类似的技巧的讲解,但是因为课程设置的关系,其练习往往并不是分阶段的单独练习,而是直接找来一篇文章进行的复合练习。因此,就造成了我们对单一技巧掌握的不牢固,就造成了我们在需要使用复合技巧的文章时,达不到我们预想的状态,总会差上那么一点。


既然知道了问题的所在,那么解决问题就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只需要再次回过头去,把我们所学过的四大支柱再次拿出来,然后针对每个支柱技巧找一篇简单的短文来单独训练这个技巧,最终达到肌肉记忆的效果即可。说到这儿,可能你会感觉到疑惑了,为什么要说训练到肌肉记忆呢?我们来想一想,其实这些支柱技巧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尤其是在情绪波动极大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用上这些技巧,但是,我们在当时说话的时候,会意识到技巧的存在吗?当然不会。我们只会下意识地用这种方法表达出了我们的情绪。而我们现在单独练习要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让我们下意识地知道哪里该用什么技巧,并下意识地用出这种技巧。在我们单独完成了每一个支柱技巧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开始尝试不同组合的技巧的练习,而最终完成所有的技巧单独练习后,自然能够把欠缺的那一点给补回来。


但是,这里我们同样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的不协调要在整体的一致性之上。以有声书播讲来说,整个播讲分为旁白和对话两部分。但不论是旁白还是对话,即便有再大的情感波动,我们也不能让这种不协调超过整体文章的基调。换句话说,还是以数字来衡量的话,假设文章的整体基调是100%,那么我们不能够让部分的不协调性超过100%。因为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就会给听众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出戏。最终整篇文章的场景感觉。


好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想要解决播读的文章整体没有太大问题,却感觉缺了一点点,我们就需要从设备录音时的表现力损耗、四大支柱掌握不够牢固和文章整体基调把控不到位这三各方面来入手,切实把差的那一点点补齐。


我是主播白笑森,有声的世界,伴你一路同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柏坤的声音

讲的很独到,

白桃飞飞 回复 @柏坤的声音

谢谢哦~

我来乱翻书

讲的挺不错

白桃飞飞 回复 @我来乱翻书

谢谢你的认可哈~~

奕可YK_集音社

很喜欢,已关注,已订阅,主播好棒👍🏻

白桃飞飞 回复 @奕可YK_集音社

谢谢支持哦~

猜你喜欢
为什么为什么

本书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by:猫等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hi,我是琥爷,关注我的公众号littlexiaomuma,一起感受这奇妙的世界吧~

by:琥爷奇语

什么为什么

妈妈在怀孕打架时算群殴吗?眼镜没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为什么手机可以联网?如何问一个让AI也答不出的问题?.............?

by:有声至尊宝

他为什么打我

一个八零后女性的心路历程,如果你也有同感,欢迎加入,看见自己,照亮人生!

by:心理咨询师_柳娇

他为什么打我

《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作者(美)伦迪·班克罗夫特翻译余莉全球家暴咨询先驱者的代表作~汇集与2000余名家暴者打交道的经验,结合真实案例的...

by:晓窗观棋

为什么

我想过为什么我知道那答案或许是我的幼稚对你有所隐瞒抱歉我又一次的让你再哭泣我本来可以不放你走再拥抱你...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