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是养出来的

2022-10-17 21:43:1903:20 47
声音简介

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请问先生的优异之处在哪里?”

当时世间各种学派并立,儒家内部亦有不同派别各自发展。孟子认为自己与别人有两点不同:“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第一点“我知言”,即孟子能辨识言论。通过听别人说话,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情况如何。譬如:“偏颇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盲点;过度的言辞,我知道它的执着;邪僻的言辞,我知道它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知道它的困境。”

第二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一点更为重要,培养“浩然之气”可使其充满天地之间。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文天祥(1236-1283)被捕入狱后所作的《正气歌》,第一句“天地有正气”就是受孟子的启发。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呢?

 “气”原指宇宙万物中存在的阴气、阳气两种力量。二者构成万物变化的基础。“气”与“身体”有关。人有“血气”,是随身体而来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孟子所说的“气充满在人的身体中,代表人的生命力。通过修炼,可使身体的“气”和内心(可以思考、判断及选择)的“志”合二为一,此即“身心合一论”。

孟子所谓的“气”的修炼,并非道教中意在全身保真、羽化登仙而修炼的气功。

学生进一步问孟子:“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言也。”

孟子口才出众,却承认“浩然之气”难以说清,因为凡是谈到修养或觉悟的问题,没有实际修行体验的人,只是听别人讲述,好比隔靴搔痒,抓不住重点,这就需要个人亲身体会,孟子对此却了然于心。但他还是勉强描述了一下,并提出修养的三个要点: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意思是说:那一种气,最盛大也最刚强,以正直去培养而不加妨碍,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那一种气,要和义行与正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集结义行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装扮成的。

所以,养浩然之气,“直、义、道”,真诚、适宜、合礼就是真。别人无法告诉你,自我修炼才行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誦讀《孟子》,養氣浩然

誦讀《孟子》,養氣浩然。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by:小龍悅讀

常养浩然正气~中华圣贤录

一日不读圣贤书,便觉面目可憎。让我们追忆圣贤,洗涤灵魂;培养正大光明的人格,不负大丈夫之志。

by:Tiktok直播运营Frank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

by:假说真听

浩然读史

了解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专业的历史视角变得至关重要。以专业的历史视角解读正在发生的历史,不仅仅是关于回顾过去更深入地理解当下发生的事情,更是为了指导我们如何应对...

by:浩然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