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考者11:三个信念和一个愿望

2022-09-14 01:21:5017:50 18
所属专辑:每天朗读群
声音简介
最严格的思考需要事实、全部的事实和“只是事实”,可是事实有无穷多个,我们总不可能一个个亲自验证。思考总要有个边界。总有些事情,是你不假思索就接受的,你总得先*信*点什么东西。这一讲我们说说科学思考者的信念。这些信念是我们对世界的最基本立场,是默认的出发点,我们选择无理由地相信它们。

但是从纯逻辑上来说,它们只是信念。而且这几个信念的“可信性”一个比一个弱,最后一个太弱了以至于我认为不能称之为信念,只能称之为“愿望”。

我们要说三个信念和一个愿望。

*

第一个信念是,有一种绝对正确、永恒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在所有世界和一切平行宇宙中都一样的秩序。

这个秩序,就是数学。数学知识是绝对正确的知识。

为什么呢?因为数学说的不是任何一个“真实”世界里的事儿,而是逻辑世界、或者我们可以称其为“柏拉图世界”里的事儿。数学世界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数学是完全自给自足的,不依赖具体的事物。

比如我们这个真实世界中有1个橘子、1个苹果、1个人,但是并没有数字“1”这个东西。“1”只存在于逻辑世界,我们只能想象它。再比如说“直线”,真实世界里只有很直的线段,而没有绝对平直、没有宽度、无限长的“直线”,“直线”属于逻辑世界。

我们可以想象到逻辑世界,但是逻辑世界里的东西并不依赖你的想象,而是由逻辑本身决定的。中国人承认的“勾股定理”,古希腊人叫“毕达哥拉斯定理”,说的是一回事儿。就算你穿越到另一个宇宙,你要能跟那里的人说明白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他们必定也能推导出同样的理论来。

再比如说,每一副象棋都是具体的,但“象棋”这个游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象棋完全由它的规则定义,和棋子是用什么材质制成的没有关系。不管你是跟中国人、跟外国人,还是到一个存在魔法的宇宙中去找神仙下象棋,只要你把规则说明白,你们的走法就是通用的。

数学知识都是“发现”而不是“发明”出来的。数学家并没有完全掌握所有的数学,我们仍然在探索逻辑世界里的事儿,我们的数学知识仍然在发展。非欧几何扩充了平面几何,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1] 让我们意识到有些系统不能用有限长的语言描述,有时候某个“悖论”会督促我们把问题想得再清楚一些 [2]……但是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逻辑世界里有什么在根本上是自相矛盾的地方。

一切证明都需要用到逻辑,所以我们无法跳出逻辑去“证明”逻辑世界的正确性,所以这只是一个信念。我们坚信柏拉图世界是个永恒的存在。如果你这辈子只信仰一个东西,你应该信仰数学。

古希腊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意识到数学是永恒不变的理性秩序,而且认为这说明了数学的神圣性。凡是会发生改变的东西,比如日月星辰虽然高高在上但是都会动,它们就次一等。像我们身边的那些很快就会变旧、变老、被毁坏、过时的事物,那就更次一等了。关于能变的东西的知识都是比较低等的学问,最高级的学问得是研究永远不变的规律,说白了就是数学。

古希腊人这个信仰在后世哲学家中间引发了大讨论,人们质疑知识到底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在我看来,那是因为他们把第一个信念和第二个信念搞混淆了。

*

第二个信念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真实世界,也服从某种永恒不变的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科学”。科学的可信性比数学弱得多。我们坚信勾股定理,因为勾股定理说的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三角形,而是抽象的三角形,它是逻辑推导的结果。但科学说的,却都是具体的事物。

一万年前的人就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一千年前、一百年前、前天、昨天的人也都观察到这个规律。可是你能保证这个规律一定是对的吗?你能肯定白天一定会变成黑夜、黑夜一定会变成白天吗?地球是个具体的东西,它的活动规律是我们“归纳”出来的,说白了只是一个经验而已。我们没有办法像证明勾股定理一样证明明天地球一定继续自转。

有的哲学家,比如笛卡尔,相信我们这个世界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但也有些哲学家,比如洛克、休谟,认为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根本不可靠,谁也不能肯定明天发生什么。其实他们说的都对,他们只是把科学和数学混为一谈了。从逻辑上讲,具体的事物确实没有“义务”符合抽象的规律。

但是,我们发现*这个世界*里那些具体的万事万物,的确非常符合数学。物理定律、化学反应方程、生物学、社会科学,所有这些科学理论本质上都是用数学描写真实世界里的规律。你要没想过,你可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但你只要仔细想想,你会意识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凭什么?凭什么都听数学的?数学不是柏拉图世界里的事儿吗?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也那么讲秩序呢?你算一算星体的运动,考察一下电子自旋的磁矩,你会发现用数学方程写下的理论,和真正测量出来的实验数据,相差无比之小。

匈牙利物理学家尤金·维格纳(Eugene Wigner),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论文 [3],说数学在自然科学中如此好使,这已经不仅仅是“有效”了,这简直是“不合理的有效性(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我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兢兢业业地、无比精确地符合数学呢?也许因为它是柏拉图世界的一个投影。也许它是某个数学家用方程模拟出来的。当代物理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更是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其实*就是*数学的一部分:基本粒子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它们只是数学结构而已 [4]。

以前的哲学家不了解这些思想,但是我们也只能说“数学宇宙”只是一个信念。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是讲理的。而且既然人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相信人类社会也有科学规律。

但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服从的到底是*哪个*规律。数学结构有很多种,柏拉图世界里每一个数学结构都对应一种宇宙,你不知道跟我们对应的是哪一个。牛顿定律已经被爱因斯坦相对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被证伪。我们相信肯定有一个描写这个世界的好的理论,也许有个“终极”理论,但我们不能说自己掌握的就是最好的理论。这就引出了第三个信念。

*

第三个信念是人可以掌握世界的规律。

我们学科学、搞研究、做学问、都是默认我们这么做是有意义的,世界不但有规律,而且允许我们发现它的规律。但这从逻辑上来说,这是不确定的。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就问过这个问题。假设这个世界有一套物理定律,那我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必然也受物理定律的约束。那么这套物理定律凭什么允许我们了解它呢?

象棋规则并不允许棋子们了解它。棋子只是被摆弄的对象。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都只是说我们要尊重世界的规律,可没说我们可以去掌握那些规律。这个世界没有义务让你理解它。

比如说,我们知道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那如果宇宙膨胀的速度再快一点,可能几千年前人类觉醒、想要认识世界的时候,天空中已经只剩下很少的几颗星星。如果天空中只有太阳系的这几颗星星,你根本就无法推测这个宇宙曾经是什么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宇宙中有些信息已经永远地消失了,也许你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宇宙当初是怎么产生的,万事万物到底是怎么来的。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钻研这些问题呢?只能说这也是一个信念。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有句名言叫『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Wir müssen wissen — wir werden wissen)』 —— 这其实是一句口号,是对一句拉丁文格言的回应。那句格言说的是『我们现在不知道,将来也不知道(ignoramus et ignorabimus)』。

你最好相信我们可以知道,不然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只剩下对着大自然抒情吧?

对古希腊哲学家来说,掌握世界的规律是你唯一值得去做的事情。苏格拉底说『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就是说人生的追求就是要了解这个宇宙是怎么回事,特别是要了解那些永恒不变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人不但可以知道,而且天生本来就知道,所谓学习其实都是回忆。基督教也说人可以理解上帝是怎么回事。中国的程朱理学有种种毛病,但是它有个最大的进步之处就在于认为人可以追求“天理”。『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的局限之处在于“灭人欲”,但也有先进之处,那就是“存天理”。

这些其实都只是信念。有了这个信念,你才能有学习的动力。不过我们的学习动力可能只是愿望思维。

*

我们的愿望是,学习科学理论,会对我们有好处。

咱们中国传统讲“生生”,干什么都是实用主义,历史上探索世界都是琢磨技术,不太讲科学。科学跟技术其实是两码事。科学想要的是世界的内在规律,是求知;技术是做出一个什么东西来,是有用。古代工程师不懂物理学也能做出无比精巧有用的机械设备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5]。

中国人喜欢说“知识就是力量”“实践出真知”,学习科学主要是为了有用。事实上英文 science 这个词,中国最早是翻译成“格致” —— 来自《大学》“格物致知”这句话,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准备。真正学着日本人的做法,把 science 翻译为“科学”,是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之后 [6]:这是把科学给升格了,是把科学本身作为追求。

所以我们中国人对科学其实并不是特别较真……而这反而可能是件好事,我们不容易做出太极端的事情。人类近代史上有一些对理论特别较真的人,较真到认为不赞同某个理论的人就应该去死,那实在是太可怕了。其实不讲“理论”的人破坏力很小,真正造成巨大破坏的,是一群号称自己掌握了真理、要用真理去改造别人的人。

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头脑一定是先进的头脑,这只是一个愿望。人类对世界的探索远未结束,你以为的那个理论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而且就算你那个理论是对的,也不一定就应该按照它去做。幸福是个主观判断,原始社会的人什么理论都没有,也觉得自己很幸福。哲学家罗素说『我不敢让别人为我的信念去死,因为我不敢肯定那个信念是对的。』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说『相信那些寻找真理的人,怀疑那些宣称自己已经找到真理的人。』

科学理论是事实还是观点?这取决于语境。当你用它的时候,你可以把它当作事实;当你研究它的时候,你应该把它当作观点。理论就好像法律一样。对老百姓来说,法律是事实,是用来遵守的;但如果你是法学家,法律只是一个观点。

大胆探索科学,积极学习理论,但是小心翼翼地使用理论,我们最好有这样的态度。

*

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人是讲理的。科学方法的前提则是一个比一个弱的三个信念和一个愿望,我们可以把它们总结为四条立场 ——

1. 理是存在的。

2. 世界是讲理的。

3. 人可以理解世界的理。

4. 我们希望讲理对我们有好处。

我完全接受这四条立场,建议你也接受。而你应该知道,这些只是信念和愿望,不是纯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接受这四条立场,我们已经从纯理性往后退了一步。

而且退得还不够,还得继续退。思考其实是一个很脆弱的力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智慧人生之:人生的三个思考

《佛法与人生的三个思考》(济群法师)主题之一:佛法与东西方文化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似乎觉得佛法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佛法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存在的...

by:觉观_66

独立思考建立科学思维

建立独立思考的人生,不再随波逐流。

by:纳斯达克纳

三个妹妹

【内容简介】苏黎是这世上为数不多,具有灵魂唤回能力的人,生活在自由的殖民地维珍港。她能帮助失去亲人的人,唤回他们所爱之人的灵魂,这为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然而,她...

by:玉林里7号

三个仇家

剑网3吧《别人买号继承海景房,我买号继承了三个仇家》一个看上去啥都没有却拥有传奇的账号,一个上线就拥有数人焦点的唐门。买号之前以为是剑侠生活的重新起步,买号之后...

by:阿J总是睡不醒

三个放下

北大公益讲座主题分享会...

by:鲁瑞清_北京248

三个女人

《三个女人》由三个短篇小说组成。三个文本结构各异的故事,相互之间却有着微妙而缜密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极其精致的美学整体。英国《泰晤士报》称,穆齐尔是“半个世纪来最...

by:刘玉平_南方有声

三个女人

适合谁听: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一个女孩子的领地,唠起来!主播介绍:固定主播:奶糕半半口。每期邀请飞行主播嘉宾。节目主题:吃喝玩乐,溜猫逗狗,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by:奶糕半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