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着黄桥烧饼与黄桥战役的红色传奇——黄桥古镇

2021-08-10 08:38:1223:17 89
所属专辑:家住长江边
声音简介

黄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已近千年。黄桥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其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也是这一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黄桥古镇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间,还能寻觅到少量的宋代建筑,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分布其间,在古风浓郁的小镇上穿行,如同穿越漫步在悠远的历史时空。


黄桥古镇始称“永丰里”,又名“黑松林”,约从明代起改称黄桥镇。黄桥古镇现有东、南、西三片传统古街区,24条古街巷、3座古寺庙、7座古宗祠错落有致,总面积近30公顷。古镇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御史府、何氏宗祠、宋顾孝子亭、牛皋洗马池和“致富”、“文明”二桥,都是值得驻足一赏的景点。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将军奉旨抗金,从广德移兵泰州。黄桥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岳飞故令大将牛皋到黄桥筹办火药火器,以备攻敌。牛皋一日率数骑在黄桥东北角一带察探地形,忽见有一藕池,碧波荡漾,绿荷红花,清香沁人肺腑,不禁放声赞道:“好一片藕池!”于是跳下龙驹,在藕池里洗马。后人为纪念他,将池子改名为“牛皋洗马池”,现存于古镇的黄桥高级中学校内。

黄桥古镇人文荟萃,百姓崇尚诗书传家。溯至明清,仅明代御史何棐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进士、十名举人、一百多名秀才。黄桥还走出了清代的音韵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物理学家和剧作家丁西林、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可谓人才济济。如今游览古镇上的丁西林故居,丁文江的丁家花园,历经五百年沧桑的何棐府第“御史府”,朱履先故宅“将军府”,可一睹这些名人昔日的风采。

与其他老街不同的是,黄桥老街有个独一无二的风景——“券门模式”。

进出28个券门,走在黄桥参差错落的72条老街上,转换于米巷、珠巷、罗家巷里,品味那精雕细琢的原汁生活,洞见老街古巷里的繁华过往……老街向人们展示了她走过的千年历程。


千年古镇黄桥的十桥路为对称轴,东、西两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总面积10.88公顷。采用棋盘式布局的老街,至今尚保存着由文物古迹、古巷小弄、民居庭院组合而成的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风貌。

老街的街巷分为巷、弄两级。其中,巷是居民区内的交通干道,宽约3米,基本呈东西或南北走向。东西巷道有珠巷、米巷、王家巷等,南北巷道有罗家巷、迎祥巷、迪祥巷等。弄是民居之间的便道,往往细长曲折,与巷道垂直相交,宽1.5米左右。

步入老街,但见巷弄纵横,石板铺地,青砖黛瓦,亭阁相间。明清建筑、古巷弄特色浓缩于此。遗址风韵尽收眼底,历史文化名人带着厚重的故事,在特定的情境中也仿佛向我们走来。黄桥老街,转角相逢,在这里每一步都是历史,无不感受到“一片黄桥老街、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刻含义。

一战成名的美食——黄桥烧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烧饼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美食,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它更承载了很多儿时的回忆。

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没有文字记载,但民间流传的小故事多少有些参考价值。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如皋县、黄桥二地相距60余里,总不能专程来吃,这位县太爷竟不怕人说他用职权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隔三差五地派快马到黄桥购买烧饼,以饱口福。这个故事不禁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也告诉我们,至少在150多年前,黄桥烧饼便小有名气。

现如今,黄桥烧饼名扬全国得名于1940年的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1940年,新四军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在黄桥这里打下一仗,非常激烈。称为著名的黄桥战役。新四军日夜坚持战斗,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黄桥当地的老百姓,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焦急。他们后来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用这种烧饼,慰劳新四军。人们日夜赶做,有专人指导,开始小规模地做,后来推广开来,全镇的人都做起来。新四军吃了这种烧饼,浑身增添了力量,打仗打得非常起劲。最后,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首民歌,从此流传下来。歌词是:

黄桥烧饼圆又圆,圆圆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得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这首诞生于1940年黄桥决战期间的《黄桥烧饼歌》,见证了当年新四军建军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也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从此,黄桥烧饼就更加出名了。

现在名扬全国的名小吃黄桥烧饼虽得名于1940年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但其内容却已经是完全大相径庭。当年老百姓拥军时的黄桥烧饼远没有时下名小吃黄桥烧饼这样的讲究。那时的黄桥烧饼只是一种简单的酒酵面饼,面粉用酒酵发酵,然后在草炉上加少许油,用小火烘烤成两面焦黄即成,形状如一个倒扣着的小脸盆。现在的黄桥烧饼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最外边是一层厚厚的焦黄的芝麻,圆圆的,金黄灿灿的,看上去象一个玲珑剔透精致的小工艺品,当然,里面的内容那就更是65年前的浴血将士们想也不敢想的了。1940年的黄桥烧饼里面可是什么馅儿也没有,简单的在面里面和上一点糖就已经算是烧饼中的极品了,现在黄桥烧饼的主馅是肉松、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等外加猪油,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在温控的电烤炉的烘烤下,烧饼外黄里软,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葱油流满嘴角。

  黄桥烧饼具有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过程很讲究。古代烧饼,制用精细。据《随园食单》载称,烧饼的制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在古镇制作黄桥烧饼的老师傅介绍说,制作黄桥烧饼时兑碱要看时而定

已从一般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黄桥烧饼,或咸或甜,咸的以肉丁、肉松、火腿、虾米、香料等作馅心。烧饼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据史料记载,辛亥革命时期,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0的黄桥,有猪行近20家,油坊20余家,酒行10余家,粮行90多家。商业的繁荣,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了饮食服务业的兴盛。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萝卜丝饼馅儿需配进剁碎的猪花油渣。做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锤重了烧饼会死板。,翻转至底上再捶一下,调转方向再捶,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贴入桶炉烤。翻转至底上再捶一下,调转方向再捶,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贴入桶炉烤。贴饼前用布将炉壁抹干净,看火候贴饼。老师傅说,如果炉壁不烫,烧饼坯贴不上,太烫则烧饼铲不下来。火小了,烧饼不发,火大了,烧饼要焦,所以火候一定要及时掌握准确。这些复杂的制作工序在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老师傅手里却是游刃有余。

  经精心加工烤熟的黄桥烧饼,外形美观,色泽焦黄,如蒸熟的蟹壳,诱人涎滴,入口酥松,稍嚼即化,甜咸适中,老少咸宜。由于酥、馅所用油料面粉皆本地出产,异于他处,因而口味也同于他处。由于面和得好,酵发得好,酥用得匀,手工轻巧,火候准确,吃到嘴里先感到酥,一口咬下,好不费力,稍嚼即全部化开,边皮带脆,越嚼越香,吊起食欲,甚至不用喝茶,即可咽下。由于品种多样,能适应多种消费者的口味,因此深受游客的欢迎。

  悠闲的午后,一家人泛舟湖上,吃着刚出炉的黄桥烧饼,欣赏两岸风景的同时,长辈会因黄桥烧饼而生情,即兴跟孩子们说起过去的故事。这幅画面实在是美哉,美哉!

  时代在发展,老手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少,很多渐随岁月远去,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也许只有文字、图片和我们的记忆,能够证明他们曾经的存在。而对于老匠人来说,这些老手艺,是他们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传承理想。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手艺人的那份承诺。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份传承的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烧饼歌中的历史

《烧饼歌》是刘伯温与朱元璋关于明朝国运对答的一部诗歌体预言,它不仅揭示了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甚至对明清之后的若干年的历史都有预言。这些预言准确无误,但又有很大的...

by:乐妈仁青

读给小烧饼的书

这个专辑是专门建给小烧饼的!愿可爱的小烧饼能听出书的乐趣!爱上读书!在书海中畅游!长大!

by:枫孑然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详细的推背图与烧饼歌解读,在和预言家的对话中看清历史,审视未来

by:修禾_读书

烧饼、曹鹤阳2024线下专场

朱云峰(烧饼)与曹鹤阳,作为当今中国相声界备受青睐的黄金搭档,以其默契十足的配合以及生动活泼的表演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朱云峰,艺名“烧饼”,1991年出生...

by:德云社烧饼曹鹤阳

烧饼相声专场 徐州站2017

本专辑为喜马拉雅【音频独家】节目热血烧饼,温柔小四带着《烧饼相声专场徐州站2017》闪亮登场!德云社烧饼曹鹤阳为您带来《对春联》《语言专家》《三节拜花巷》等...

by:德云社烧饼曹鹤阳

流淌的情绪

高音质歌曲,希望你们喜欢哦!

by:狼族兔公主_星野

流淌的音符

愿我的歌声陪着你~

by:雨桐潇潇

流淌的岁月

母亲藏在心底半个世纪的秘密和情感,终于在一个个文字下显现了出来。每一个字都是一段岁月,每一段岁月又都写在了母亲的脸上。有些故事发生在这世上有了我之前,有些发生在...

by:郭小闹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