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则言》39

2021-08-15 00:47:2402:27 49
声音简介

【原文】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直译】所谓“导致知识、格究事物”的意思,就是导致我们内心的良知,在于各种事物之上。

【原文】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直译】我们内心的良知,就是所说的天然真理。导致我们内心良知的天然真理,在于各种事情之上,那么各种事物都能获得自身真理了。

【原文】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直译】导致我们内心的良知,就是导致知识。各种事物都能获得自身真理,就是格究事物。这是合并内心与真理,而成为一体。

【原文】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

【直译】内心,是身躯的主宰,而内心的虚空灵敏,光明知觉,就是所谓的本来天然的良知。自身虚空灵敏、光明知觉的良知,相应感觉而发动,称为意念。有知觉,而后有意念;没有知觉,那么没有意念。难道知觉不是意念的本体吗?

【原文】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即听讼为一物。

【直译】意念的运用,必然会有自身的物体,物体就是事实。比如意念运用于事奉父母双亲,就是事奉父母双亲作为一种事实;意念运用于治理民众,就是治理民众作为一种事实;意念运用于读书,就是读书作为一种事实,意念运用于听理诉讼,就是听理诉讼作为一种事实。

【原文】凡意之所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物非意之用乎?

【直译】凡是意念所在的地方,不会没有物体的。有这个意念,就有这个物体;没有这个意念,就没有这个物体。难道物体不是意念的运用吗?

【原文】随事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着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着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直译】随顺事物,就便事物,在这上面导致自身良知,便是匡格事物;着力切实去导致良知,便是真诚意志;着力切实导致自己良知,而没有一丝一毫的“意断、必定、固执、自我”,就是端正内心。

【原文】着实致良知,则自无“忘”之病;无一毫“意、必、固、我”,则自无“助”之病。故说“格、致、诚、正”,则不必更说“忘助”。

【直译】着力切实导致良知,那么自然没有“忘却”的弊病;没有一丝一毫的“意断、必定、固执、自我”,那么自然没有“助长”的弊病。所以说“格究事物、导致良知、真诚意志、端正内心”,那么就不必再说“忘却助长”。

【原文】修、齐、治、平,总是格物。

【直译】修养立身、整齐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总归就是格究事物。

【原文】率性而行,则性谓之道;修道而学,则道谓之教。谓修道之为教,可也;谓修道之为学,亦可也。

【直译】表率本性而实行,那么本性称为人道;修养人道而学习,那么人道称为教化。称修养人道为教化,是可以的;称修养人道为学问,也是可以的。

【原文】自其道之示人无隐者而言,则道谓之教;自其功夫之修习无违者而言,则道谓之学。

【直译】从用自己人道来展示他人、没有隐藏这方面而言,那么人道称为教化;从用自己功夫本领来修养研习、没有违背这方面而言,那么人道称为学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阳明先生说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by:朝花之夕

王阳明传|闻所未闻的阳明先生传记

【内容简介】王阳明传:修炼心灵安定、强大的神奇学问每天十分钟,听阳明心学,悟人生智慧王阳明是何许人物?他是明朝名闻天下、神秘莫测、文武全才、功高盖世,并以其悟...

by:暖惞

王阳明|品阳明先生一生|悟心学之二三之理

如果说品读心学,感悟知行合一其中真意要如何才能感受的更深,那一定是要从阳明先生的生平中来真正体会才更有深意,刚开始只是单纯去阅读知行合一,有时也会去思考阳明先生...

by:龙音品生活

阳明心学|阳明序记说

王阳明(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辰时),孔元诞辰日2023年9月30日,汉族,幼名雲,五岁更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

by:明凡书苑

云柯说阳明 | 王阳明和阳明心学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by:九合天下

俯首拜阳明(天天读阳明)

阳明先生,敢担当、能担当的典范。1、平时看得出来2、关键时候站得出来3、危难时刻豁得出来

by:居尘出尘知行合一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他在祖母的天神之梦中“从天而降”。《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让他从此得名王守仁。平顺的人生中,他掀开了不凡的命运。在他眼中,科举并非第一要紧事,天下最要...

by:有声野马

阳明心学|读懂王阳明

阳明心学最佳入门读物

by:明凡书苑

王阳明与阳明心学系列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

by:元亨利贞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