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则言》40

2021-08-17 02:11:1001:32 46
声音简介

【原文】未发之中,非专指静时言,就发之时,此心不为喜、怒、哀、乐,牵引汩(gǔ)挠(náo),明觉寂然不动,即所谓动亦定者也。

【直译】未能发动的中正,不是专门指安静时而言,就在发动的时候,这个内心没有被欣喜、愤怒、悲哀、快乐等情绪,牵涉引导,汩没纷挠,因而内心光明知觉,寂静安宁,没有运动,这就称为运动也是安定。

【原文】若有牵引汩挠,即是动于气、动于欲矣。既有动,则其所发必不和。

【直译】如若内心具有牵涉引导,汩没纷挠,就是习气发动,欲望发动了。既然内心具有运动,那么自身发动必然不能平和。

【原文】故未发之中,即是发而中节之和;中节之和,即是未发之中。无动无静,体用一源者也。

【直译】所以内心没有发动的中正,就是内心发动而中正守节的和谐;内心中正守节的和谐,就是内心没有发动的中正。内心没有运动,没有安静,本体与运用同一源泉了。

【原文】舜察迩(ěr)言,而询刍(chú)荛(ráo),非是以迩言当察,刍荛当询,而后然也,乃良知之发见流行,光明圆莹,更无挂碍遮隔,此所以谓之大知。

【直译】虞舜观察浅近言语,而询问割草打柴的樵夫,并不是因为浅近言语应当观察,割草打柴的樵夫应当询问,而后了然明白,乃是良知的发动显现,流布通行,光耀明亮,圆通晶莹,更加没有牵挂障碍,遮蔽隔阂,这就是称为伟大智慧。

【原文】才有执着意必,其知便小矣。

【直译】才华具有固执着力,意断必定,这种智慧便就小了。

【原文】舜之好问好察,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道心者,良知之谓也。

【直译】虞舜的喜好询问,喜好观察,惟有以运用中正,导致自己“精深专一”于人道核心。人道核心,就是良知的称谓。

【原文】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

【直译】谦和明理君子的学问,怎么会是离开去除行事作为,而废弃议论述说呢?但君子从事于行事作为、议论述说,要点都是“良知与行为合成一体”的功夫,正是导致自己本来内心的良知。

【原文】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两事,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

【直译】而不是如世上的徒劳从事口传耳受、谈论述说作为知识的人,析分“良知与行为”是两件事情,而果然具有支节细目、先后顺序是可以言说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阳明先生说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by:朝花之夕

王阳明传|闻所未闻的阳明先生传记

【内容简介】王阳明传:修炼心灵安定、强大的神奇学问每天十分钟,听阳明心学,悟人生智慧王阳明是何许人物?他是明朝名闻天下、神秘莫测、文武全才、功高盖世,并以其悟...

by:暖惞

王阳明|品阳明先生一生|悟心学之二三之理

如果说品读心学,感悟知行合一其中真意要如何才能感受的更深,那一定是要从阳明先生的生平中来真正体会才更有深意,刚开始只是单纯去阅读知行合一,有时也会去思考阳明先生...

by:龙音品生活

阳明心学|阳明序记说

王阳明(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辰时),孔元诞辰日2023年9月30日,汉族,幼名雲,五岁更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

by:明凡书苑

云柯说阳明 | 王阳明和阳明心学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by:九合天下

俯首拜阳明(天天读阳明)

阳明先生,敢担当、能担当的典范。1、平时看得出来2、关键时候站得出来3、危难时刻豁得出来

by:居尘出尘知行合一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他在祖母的天神之梦中“从天而降”。《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让他从此得名王守仁。平顺的人生中,他掀开了不凡的命运。在他眼中,科举并非第一要紧事,天下最要...

by:有声野马

阳明心学|读懂王阳明

阳明心学最佳入门读物

by:明凡书苑

王阳明与阳明心学系列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

by:元亨利贞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