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对待圣人言的?

2022-04-05 09:00:0008:29 4106
声音简介

       记得在很多年以前,我在听复旦大学“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讲述东方哲学精要的课程时,他讲到尽兴之处,突然停住了。当时我们都疑惑地看着他。只见他缓慢地点着一只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他上课一向是手不离烟的。然后教授的目光越过听课人的头顶,那其中充满着无边的空旷而又意味深长,他突然说:“什么是载道之器?当我在讲述圣人的思想时,你说,是我王德峰在讲,还是道本身在讲?我王德峰这时,何尝不是一个载圣人之道的器呢?”

        如果我们可以回溯到2500年前,我们应该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子已经与“道”完全合为了一体了。他主张的“道法自然”,实际是一种人类社会的顺任自然,然而当时的人们根本听不懂老子在讲什么,依然是唯利是图,依然战火硝烟。他讲述的“大道”又是寂寥幽暗、无形无声的,也就是带有不确定性的,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看穿和把握“道”的本质。所以我们可以想见,老子一定是极其孤独的,得不到众人的赞同与追捧,没有千万的粉丝,也没有百万的点赞。因此,他才会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可是他是“被褐怀玉”的得道者,他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抱怨。所以,我们应该了解,真正的得道者,一生只能是与道相伴的。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老子发出这样的感叹,绝非是孤芳自赏式的无病呻吟。老子阅尽古今典籍,又如此睿智,他绝不可能沾染后世文人的自怨自艾的毛病。这话的本意在于启迪后人,要永远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保持一种对于坚守大道的自信。《易经》有:“遁世无闷,独立无惧。”这些经典中的表述,也是老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老子在这一章,是这样来做内心独白的:我讲的大道其实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落地施行。但是天下就没人能够真正地明白,也没有人能真正地施行。说话就要有主旨,做事就要有根据。正是因为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没有人理解我讲的大道。能够理解我的人实在太少了,而能遵循我的道理去做事的人就更为难得和稀缺了。因此,任何时候的得道“圣人”都会像外面穿着粗布衣服,怀里却揣着稀世美玉一样。

       从古到今,其实老子的思想,在落地为社会实践和运行的时候,都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老子之后300多年,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是这样开篇的:《老子》一书中说:“推行政治的极致,就是毗邻的两个国家能够远远地互相望见,鸡鸣狗吠彼此之间能够听到,百姓认为自己所吃的食物是最美味的,认为自己所穿的服装是最漂亮的,安于本地的习俗和习惯,乐于经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样一直到年老离去,彼此也不相往来。”如果一定要将这些作为此生追求的目标,就近代而言,除非堵塞住百姓的耳朵和眼晴,否则几乎没有办法实现。

       太史公说:神农氏之前的事情,我已经不知道了。至于像《诗》《书》中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耳朵眼睛都要享受声色犬马,嘴巴都要品尝山珍海味,身体都要安于享乐,心里总想着向别人夸耀极致铺张的权势和荣华。这样的恶习侵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就算是用老子的理论去挨家挨户地劝说开导,最终也无法让他们感化。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然后才是对他们进行教海,再其次是整顿他们的行为使之整齐划一,最下等的方法是强势地与他们争利。

       不知道大家听完司马迁这一段话有何感受?我个人的感受是非常伤感的,因为老子出关后350年后,西汉的情景就是用老子的理论去挨家挨户地劝说开导,最终也无法让他们感化和改变。那么2500年之后呢?人性上又有多少的改变呢?原因呢,司马迁也说了,就是五音、五色、无味的感知方式的问题。

       老子在这章告诉了我们,他的理论其实不难懂的,关键是你不愿意改变你的感知方式和认知方式的问题。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竹村侠客

趣味修真,这里开始,李老小明,披褐怀玉。

眉坞老农

世上本没有对错,看问题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常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求同存异。

听友444359215

俗人争名夺利,何尝不是另一种天道之自然行为?

竹村侠客

载道之器,合而为一,虚怀若谷,被褐怀玉。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竹村侠客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猜你喜欢
知堂回想录

周作人一生沉默保持的几个秘密:一是与胞兄鲁迅的失和原因。二是成为日伪政权的成员,被历史认定为汉奸。以周作人的性格以及一贯为人,还有与鲁迅的关系,他成为汉奸几乎让...

by:寒潭鹤影_ht

知堂回想录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

by:不村不聪不痴不傻不

知堂回想录

《知堂回想錄》是一本傷逝之作,一九六二年書寫到第四卷「北大感舊錄」,知堂老人說,「今天聽說胡適之於二月二十四日在臺灣去世了,這樣便成為我的感舊錄裏的材料,因為這...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知堂回想录(周作人)

本书是周作人先生生前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较为全面的回忆录,详细记录了周作人先生的一生。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读者从中...

by:惑愚斋读书

知堂回想录 周作人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写成之内容丰富的传世巨作。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值曹聚仁在香港办《循环日报》,...

by:阿一啊阿一

《谁摸了我一下》

《谁摸了我一下》是一本恐怖小说,主要讲述了关于赶尸人的故事。赶尸是湘西的一种古老神秘的巫术。赶尸人之所以昼伏夜出,很可能就是为了保守这个机密。赶尸队伍在黑...

by:休子羽

千年回想:海南椰树的传说

千年回想:海南椰树的传说——《千年记忆》海南系列组诗之二当飞机呼啸着从地球的各个角落四面八方飞来从空中慢慢降落于这个被称为海南的岛上一棵棵径直向上挺拔的椰树...

by:西北汉_9M

董桥七十 | 董桥文章选编七十篇

《董桥七十》是一本为贺董桥先生七十寿辰编选的一本集子,书中共选董先生文章七十篇,篇篇精彩。均选自董先生三十三种初版书,以见董先生文章风格的演变轨迹。因是贺古稀之...

by:冷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