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人之道与天之道为什么是相反的?

2022-04-28 09:00:0008:28 3822
声音简介

       老子在77章中,阐述了一个观点:“人之道”恰恰“天之道”背道而驰认为,只有“天之道”是真正的“道”是顺任自然而又无比公允的自然法则;而“人之道”却完全违背了万物然的,充斥着私欲、争斗和不公。所以,所谓的“人之道”并不是真正的“道”,它仅仅是欲望呈现出来的现象而已。

       贪,是人类有的、一些生物性的,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取食物大多是为了求生和繁衍,不然,往往为了满足这一原始的欲望大肆聚敛。所以,如果说自然界的法则是妥善地调节万物之间的生存关系,努力使之和谐共生的话,那么人类社会的一些现象,正与之背道而驰。人性的贪婪一旦被释放出来,就会想要占有更多的东西那么社会就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情况。这现象就是老子所的“损不足以奉有余”。但是,世间一切都在“道”的安排之中,所以才有“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来平衡。因为“损不足以奉有余”与“天之道”相悖,所以发展到了“反者道之动”极限时,“天之道”就会发挥它“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作用。那些因“不足”而失去生存机会的民众必然会为争取生存权利而发起反抗。一旦发生反抗,就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损害。可见“人道”是不能背离“天道”的,故而老子指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决策者、管理者只有遵照自然法则行事,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下才会自定和自正,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老子强调说:顺任自然的规律,和拉弓射箭一样,抬得过高了,把它压低一些;压得过低了,把它抬高一些。弦拉得过满,就放松一些;如果用力不足,就再加力拉满一些。天道的自然法则,是减过剩的用以补给不足。但人世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人间往往是减少已不足的来奉给已然有余的人。谁能减少有余的一切,用以补给天下不足呢?只有明于大道的人才能做到了。因此,道的圣人,虽然能够有所作为,但却不将资源据为己有;他们有所成就,也从来居功自傲会故意显示自己的才能。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曾简单介绍过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提到了他撰写的一本超级畅销书《原则》。现在呢,他又一本新书《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在2022年初,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了。我之所以再次向朋友们介绍他的书,是因为书中恰恰是谈到了“天之道”和“人之道”。

       瑞·达利欧说:我意识到,要想理解当前的势态发展,应对未来几年可能发生的情况,我需要研究类似历史案例背后的运行机制。我发现这些个体的生命周期聚在一起,就成为一个自古至今、包罗万象的、整体历史演进过程;同样的事件,受大致相同的原因驱动而反复发生,同时也在不断演进

       让我们回想一下老子是怎么说的呢?“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掌管着周王朝所有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档案,所以,他是当时极少可以从一个历史的长周期上,来看待历史变化规律的圣哲,所以他才能说出如此智慧的箴言,而同时代人却很难深刻如老子,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历史的时间轴线。

       瑞达利欧说:“所有帝国和王朝都是在典型的大周期中崛起和衰落的,这个大周期在以下两个时期之间产生更迭,和平与繁荣时期比萧条与战争时期持续的时间长得多。二者比率大概是51。更广义地说,两个时期没有好坏之分。萧条与战争时期造成大量破坏,但就像净化风暴一样,它也清除了弱点和过度,以回归本质的方式,打造更坚固的基础,迎来新的开端。

       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达利欧苦心研究的这个往复的规律,就会发现,这就是老子在2500年前所讲述的“天之道”,而为什么又出现萧条与战争呢?就是“人之道”呀!

        老子在这章告诉我们“如果你一味地放纵自己的“人之道”,极限一过,就将被“天之道”给平衡掉了,其实“反者道之动”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人们却难以做到。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竹村侠客

十二长生分别为: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幕、绝、胎、养。

听友444359215

老子的道对于草民百姓屁用没有!短短几十年,如果全社会绝大多数人不依道行事,就你傻傻的依道做人,吃了亏还会被别人骂作傻Ⅹ

竹村侠客 回复 @听友444359215

草民学道,心明眼亮,活学活用,处变不惊。

竹村侠客

拉好弓——瑞.达利欧《原则》: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情况,如果你能负起责任,进行良好的决策,而不是抱怨你无法控制的东西,你将更有可能成功并找到幸福。心理学家称此为拥有“内控点”,各种研究不断显示,拥有“内控点”的人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竹村侠客

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 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平常志轩儿

诶呀 居然还可以收到主播的回复呀!最近俺在下基层锻炼,做起来好难,还多学习,反复去听,感恩李克老师给与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