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发展造船工业

2022-04-29 22:36:0018:42 304
所属专辑:曾国藩传(Ⅱ)
声音简介

第九章推行洋务


一、发展造船工业


同治六年,曾国藩重新担任两江总督的职务后,认为制造轮船,在当时是救亡图存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当时,上海开设铁厂,以及在沪和外国购买机器的事情,大致上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而造船一事,则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所以没有兴办成功。因此,他于四月初七日,奏请将江海关洋税“解部之中成酌留二成”,把其中的四分之一专门用做建造轮船。他向友人说明,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虽然现在还急需枪炮,但是轮船的创造也非常有必要。轮船造成之后,国人定会信心倍增,外国人的不轨图谋也不能得逞。又说:“中国自强之道,或基于此。”曾国藩是为了自强救国、抵抗列强侵略才准备造船的。


当时,华蔺芳和徐寿父子二人也同时到达江南机器制造局,二人共同支撑了这里的局面。但该局不但机器设备来自外国,主材料的供应来自外国,同时也是外国雇员掌握造船的技术。处于白手起家的近代工业的最初阶段,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但清廷的封疆大吏牢牢掌握着制造局的主权,曾国藩对它的经营与人事都进行过非常周密的安排。同治七年闰四月十一日,他与江苏巡抚丁日昌等专程来到了上海南门外高昌庙新建的铁厂。第二天,又对机器局进行了视察,观看了所有的制造机器。虽然房屋不大,机器却很多。接着他又观看了新造的轮船,轮船的形状被描述如下“长十六丈,宽三丈许。最要者惟船底之龙骨,中间龙骨,夹层两边,各龙骨三根。中骨直而径达两头,两边骨曲而次第缩短。骨之下板一屋,骨之上板一层,是为夹板,板厚三寸。龙骨之外,惟船肋最为要紧,约每肋宽厚三寸有奇,皆用极坚之木。计此船七月可下水。”他亲自到造船厂去观看,实在是细微之至。


这年七月初,总算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艘大型兵舰。曾国藩把这艘船命名为“恬吉”号,意思是“四海波恬,厂力安吉”。“恬吉”号有十八丈五尺之长,阔有二丈七尺二寸。“汽炉、船壳两项,均系厂中自造,机器则购买旧者修整参用。”先从吴淞口外试船,试船的时候由铜沙直开至浙江的舟山。接着于八月十三日把船开到了金陵,曾国藩于当天由汉西门坐小轮至下关,非常高兴地坐在“恬吉”号上,开驶到采石矶,然后回到下关。该轮每小时逆水行七十多里,顺水行一百二十多里,并且船体坚硬灵活,可以跨洋越海。曾国藩在日记中所写的话表现出一种自豪感:“中国初造第一号轮船,而速且稳如此,殊可喜也!”


九月初二日,他上《奏陈新造轮船及上海机器局筹办情形折》。这篇报告详细讲述了上海机器制造局从同治二年冬开办到同治七年约五年间艰苦创业的事迹,记录了中国近代化工诞生的光辉历程。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把自己的新计划公布于世:“原议拟造四号,今第一号系属明轮,此后即续造暗轮,将来渐推渐精,即二十余丈之大舰,可伸可缩之烟囱,可高可低之轮轴,亦或可苦思而得之。”


曾国藩在其政治生涯中开始制造洋船,源于咸丰十一年六月,当时英国人赫德、法国人哥士愿意协助清政府从国外购买火轮,当时任议政大臣的恭亲王奕诉等呈上奏折,请求清廷购买十几艘洋船,从长江堵剿驶进来。事下曾国藩及两广总督劳崇光等人妥善地安排了此事。曾国藩乃于七月十八日上《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对此事发表了很多议论:


恭亲王奕圻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凡恃已之所有、夸人之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已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康熙、雍正年间,云南铜斤未曾解京之时,皆给照商人,采买海外之洋铜,以资京局之鼓铸。行之数十年,并无流弊。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这段话表明了在引进西方物质文明的问题上曾国藩本人的态度,归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主张拿来主义,引进我们没有而西方有的东西,从而增强我们的实力,使“独有者”不再独有,“罕见者”也变成常见的东西;二、主张仅仅购买是不够的,应该自己来建造,隐隐约约地产生了我国新式的造船工业;三、主张与国外进行贸易,互通有无,发展对外贸易往来。


“洋船”的进一步引进是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在刚夺得的安庆城内,曾国藩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军械所,用于生产近代化的武器。这家军械所的前身是曾国藩大营里面的内军械所。


军械所贯彻曾国藩开始时演习、后来慢慢试着制造的意图,于是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由此产生了,中国的第一艘轮船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徐寿、华蕾芳以及龚芸棠、吴家廉、徐寿之子徐建寅等人。他们借助物理和数学知识的指导,详细观察了1855年上海墨海书馆出版的《博物新编》上的一张轮机简图和仔细观看了在长江上船行的外国轮船。虽然军械所的设备非常简陋,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潜心研究,造器制机,一切事宜,皆由手造,不假于外,最后终于使中国近代化史上这一惊人的举动得以成功。曾国藩在同治元年七月初四的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录:“中饭后,华蘭芳、徐寿所作火轮船之机来此试演。其法以火蒸水,气贯人简,简中三窍,闭前二窍,则气人前窍,其机自退,而轮行上弦,闭后二窍,则气入后窍,其机自进,而轮行下弦。火愈大,则气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约演试一时。”根据曾国藩所描述的火轮结构,这部轮机同往复式蒸汽机很相似,而那是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才能达到的。曾国藩接着又这样描述:“窃喜洋人智巧,我中国人亦以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在中国日益遭受外国侵略的时候,华、徐二人所制造的轰隆响的蒸汽机,大大增加了国人的自信心!其后,华、徐二人又陆续设计并制造完成了船体,并把这船交给了水师蔡国祥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曾国藩出门到河下看蔡国祥新造的小火轮。这艘被曾国藩赐名“黄鹄号”的木売小轮船,大约有二丈八九尺长。曾国藩等人登上轮船,走了八九里的路程。它大约一小时可以走二十五六里,时速不快,但曾国藩相信此举的前途是光明的,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写下了这样的话:“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多只。”华芳、徐寿制造的蒸汽机轮船虽比英国晚出了将近六十年的时间,但他们是在没有雇佣一个洋人,又无多少借鉴的情况下自己摸索出的成果。这一事实,不但开辟了中国的造船工业和机械工业,而且证明,中国人自己是完全可以造自己的船的,“人之所有,我须有之,人之所无,我亦有之”的壮志豪情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实现。然而曾国藩清醒地认识到,虽然造成了一艘小轮船,但是它行驶却非常迟钝,造船技术也不得要领;加上碰到了“阿思本舰队事件”。这件事情使他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曾国藩本来是做购买外洋轮船的打算的,因而遵旨派水师总兵蔡国祥负责统领从英国购进的七艘兵轮。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居间购买的总税务司英人李泰国( Horatio Nelson Lay ),竟然自称是清政府的代表,同英国海军大佐阿思本( Sherrard Osbom )私下订立了期限为四年的协定,规定把这支舰队交给阿思本全权指挥,即使清政府也无法直接命令他。这就迫使清廷于同治二年十月把舰队给解散了,把全部兵轮也都遣返了回去,买价银二十一万三千两仍由英国交还,另外阿思本也得到了一万两的赔金。这件事使曾国藩感到,购买外洋轮船,很难不在人的控制之下,难以把从外国拿来的东西为自己充分利用,只有依靠自己才可以自立自强。他在事件发生时即写信给毛鸿宾,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进行了说明:“弟前年初次复奏购买轮船折,本欲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演习试造,以勤远略,未敢遽问九世之仇,亦欲稍蓄三年之艾。今所购七船既已化为乌有,不得不另求造船之方。”曾国藩走上自力和自立的道路也并不是他自己所心甘情愿的,他下决心立即建设一个初具规模的铁厂。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把随阿思本舰队带来的制造军火的机器设备全都购买了过来,在上海和苏州这两个地方也开设了洋炮局。一个叫马格的外国人也参加了洋炮局建设,他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记着外国的机器在中国人倡议之下,最先出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它又标记着中国政治家们也开始使用机器。”


与此同时,曾国藩又派容因带着六万八千两的白银,到西洋去买制造机器的母机。他告诉李鸿章说:“容委员宏,原名光照,号纯甫,往来花旗最久,熟悉语言文字,伤令前往购买机器。”容因于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启行,经过了两年的时间,于同治四年十月回到国内,将一百几十种机器都采购了回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把西方的先进设备引进到国内。当时,安庆军械所已经和总督府同时迁到了金陵,同时改名为金陵制造局。接着,金陵制造局把地址又迁到了上海,与原在上海、苏州的三个炮局以及李鸿章责成江海关道了日昌购买的美商上海虹口旗记铁厂合并到了一起,于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军工企业就此建成一成立了江南机器制造局。容固购回的机器,也使这个以制造枪炮弹药为主的机器制造局的内部设备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工业大发展时期

传统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但是,为何工业革命率先发生...

by:醉山恋

工业信息安全发展报告.2019—2020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随着网络攻击对工业领域的影响持续加剧,工业信息安全已成为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全...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中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史汇编集

1978年以来,我们经历过的四次转型。其中,经历了两次消费转型。百姓什么时候开上汽车,什么时候住上商品房,全国都是在1998-2017年。一个产业经济在发展,我...

by:鄂贵京

中国工业文化发展报告.2022|政府报告

【内容简介】中国工业文化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编著的国内首部工业文化蓝皮书。报告共计33万字,分为综述、产...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从核说起|中国核工业发展史(1955-2015)

内容支持单位: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每晚9点更新,与主播一同品读中国核工业发展史。主播介绍:熊章辉,毕业于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网红核科普博主(微信公众号《娱核...

by:熊章辉

大国工业梦|工业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院士梦与企业梦两部分,分别以院士和企业家为切,述说中国工业发展中的滴故事。1.院士梦部分,邀请国内工业领域相关的知名院士,通过院士口述、...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2021—2022年中国工业发展质量蓝皮书|政府报告

【内容简介】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我国工业经济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工业软实力|工业制造

【内容简介】本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组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

《造船厂》胡安·卡洛斯·奥内蒂

《造船厂》是乌拉圭著名小说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的代表作,发表于1961年,入选西班牙《世界报》评选的“20世纪百大西班牙语小说”。奥内蒂本人格外垂青于该作品,...

by:狂猴传说

2021—2022年中国原材料工业发展蓝皮书|政府报告

【内容简介】本书从综合、行业、区域、园区、企业、政策、热点、展望8个角度,密切跟踪了2021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情况,并对2022年的发展趋势进行...

by:电子工业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