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准确与守规矩脱规矩邓音频.m4a

2022-07-09 08:06:2108:46 1027
所属专辑:邓音频太极
声音简介
动作准确与守规矩、脱规矩
邓一琳
在太极观真课堂的学习中,有时听康老师讲不要去死抠动作,但有时又说太极拳规矩极严,太极拳就是一个运行太极规律和规矩的运动。
前辈的拳论中有言:首先知规矩,然后知规矩而守规矩,守规矩而合规矩,合规矩而脱规矩。
到底应该怎么办?
动作线路的准确与太极拳的规矩不是一回事
在习拳的第一个层次,动作线路的准确性很重要。也即,我们要给太极规律、规矩的运行提供一个载体。这个载体不外乎两种:一是一套拳,另一个是一套功法。这个载体越准确,对将来的守规矩运行越有益。
用开车来比喻一下。学习开车分几个阶段。
先有一个载体
在旷野中先学会发动车、能启动、能直行、能快开、能慢开,能
前进、能后退,能拐弯、能压饼,能停止,最终能很熟练地在空旷的地面上行走。
这相当于我们习拳的第一层面。先会把一套拳或功法的运行线路走下来,基本无误。有人的模仿能力、行为能力很强,用一天或十几天的时间就能把几个功法的式子准确的运行下来,把一个小套路走下来。而有的人则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间,才能模仿得有模有样基本标准。
但不管是指学车还是学拳,这些只是动作要求,还谈不上规矩。二.知规矩
学车的规矩是指要先明白交通规则。什么时候能拐,什么时间不能拐,如何打灯,如何停车位等等一系列的要求,这叫先知规矩。
学拳的规矩不是指动作的高低、长短、角度,以及动作习练的熟练程度等等。那些是第一层面的事。而是指在动作运行当中的一些规则和一些基本的要求。先要从思想上对这些规矩有认识。
如,太极拳要在连续、匀速、缓慢的渐变规律中运行;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要用意识去感知和控制身体的微变化;太极拳一动起来,要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气沉丹田等等。这几年课程上一直在讲这些,这叫知规矩。要把这些东西都装进第一层面所学的动作里,这叫按太极规律规矩打拳。但这些都要做到何其难!三。知规矩而守规矩
先把这些规矩分批次、分阶段,一个一个往拳架里、往身上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一旦把这些规矩往原来已经能准确打出来的动作套路里装,这些规矩就在无形中对行为产生了约束、制约,原来可以很随意地、轻松自由、甚至舒适地打出来的动作,拿这些规则一衡量,或者想把这些规则装进架子里去,会感到怎么这么难。
如沉肩。过去在第一层面的动作线路阶段,没有这个要求,而现在要求在动作线路不变的情况下,手上行、肩胛骨不能跟着上去。这时会发现需要用意识控制它,而且先要把肩关节整个松开、心气下行才能做到。
又如松腰落胯,原来在第一层面没有考虑过腰还要分成上下两层,上腰随着上身被头部向上拎,下腰随着胯下沉,练成磨盘腰等等。
这些都需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慢慢练习。会有一个由不知道、到知道了要关注,再到练到身上,最后身体能熟练地体现出这些不同的功能来。渐渐地在这个阶段把规矩放了进去,我们会发现,这时候你的合规矩的动作线路和原来第一层次的标准动作线路已经有了一些变化。这就到了下一个阶段。
合规矩而脱规矩
这时,第一层次的动作线路的准确性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标准的动作是为了方便训练我们守规矩、运行规矩的一种载体,是一种手段。当你身上已经体现出这些功能、而且能纯熟地运用这些功能时,太极拳的规律规矩你已经都具备了,这时不必为了动作而去动作了。手抬高一点、低一点都能体现出收放功能;手臂弯得大一些、小一些都能从身上穿过去;落胯深一些浅一些都能把来力漏下去。
这时候就到了合规矩而脱规矩的阶段。这是真正进入了太极拳的状态。正如一句老话: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距了。
小结
标准的动作是训练我们实现守规矩的一种手段、一种载体。功法训练往往要求我们在训练中的各个位置、各个角度达到最大化,而仍然合乎太极规矩,放到拳架中,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动作中,做到在守规矩还不生力的状态下运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01770228

感谢邓老师分享指导,您辛苦了!

猜你喜欢
规矩和爱

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1不占有2规矩和爱统一3情商先于智商4共同成长

by:轻轻的青青的

规矩和爱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为...

by:茹慧妈妈书屋

规矩和爱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by:梅子_shen

规矩和爱

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书籍!

by:万小乖1122

规矩和爱

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如果你不给孩子做规矩,孩子就要给你和社会做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规矩和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by:星火梦

规矩和自由

台湾蒙台梭利专家罗宝鸿老师教家长优雅教养的6大秘诀,淡定面对0-12岁孩子的情绪勒索,不用对立也能教出自律快乐的孩子。本书从理性和科学的角度出发,阐明规矩对孩子...

by:璟玥老师

敲门的规矩

敲门的规矩心有所戒,行有所止。郭德纲讲过一个段子:过去敲门是有讲究的。先敲一下,停一下,让里面的人听到,然后再连敲两下“咚、咚”,不超过三声,这是敲门。...

by:海霞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