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01·大学之道

2022-09-06 15:57:2302:20 8810
声音简介

【原文】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③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⑤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⑥,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①大学:郑玄注云,大学即博学,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②明明德:使光明的品德更加鲜明。

③亲:当作“新”。使之新,使民众生活革新。

④格物:达到物质的本质,探究万物的道理。

⑤一是:一律。

⑥本:本性,天性,自身的修养。末:自身以外的事情。

【译文】

大学的道理,在于使光明的品德更加鲜明,在于使民众的生活革新变化,在于达到最高尚的善的境界。知道自己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心境就会稳定下来;有了稳定的心境,就能安心做事;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好好考虑事情;好好考虑事情才能有收获。万物都有根本和末节,所有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知道事物的顺序,则接近了道了。

古代想要使光辉的品德鲜明于天下的人,往往是先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都要先管理好他的家庭。想管理好他的家庭的人,都会先修养自身的品德。想修养自身的人,都会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想端正自己的思想的人,会先使自己的心意真诚。想使自己心意真诚的人,都要先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关键在于了解事物。

了解了事物,知识也就降临;知识降临,心意就会真诚;心意真诚了,思想自然端正;思想端正,自身品德得到修养;有修养,就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就能让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百姓,都是要以修养自身为根本的。那些根本上的修养混乱而末节能够做好的事,是不可能的。看中外在的末节东西,而轻视根本上的重要问题,在古代圣人那里是没有的。这就叫懂得根本,这正是所谓最大的学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姿妤_aj

物格而后知至 文稿是对的 声音配错了哦

竹音悦读 回复 @姿妤_aj

谢谢你!更新啦!

猜你喜欢
成功大学101和成功大学201

电话(微信):13207525040

by:耶格系统yager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在强调自身道德修养的提...

by:田甜ttr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by:弦上捻光守初逸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

by:吴语唅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

by:梦缘古城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

by: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