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2022-11-29 20:30:0406:14 42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宁可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是说,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所以,当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怀有慈悲怜悯之心的一方能获得胜利。

【解析】

这一章紧接上文对用兵之道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讲用柔、用弱的原则在军事上的运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用柔用弱不是真柔真弱,而是处在柔、弱的位置,顺着道的自然趋势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这里的“不敢”意为不至于怀有鲁莽或罪恶的图谋。一般意义上的“不敢”,多指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其中略含贬义。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本章由“不敢”所构成的是一种虚拟语气,它所表达的是一种鲁莽或罪恶的图谋,而这种虚拟语气在本章中是贯彻始终的。“寸”是极短的长度单位,“尺”比寸稍长,老子用尺和寸来说明不要轻易挑起战争的道理。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他主张在战争中,不要轻举冒进,而应该以退为进。这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在军事中的具体运用。

老子认为,主动出击去侵略别人,其本身在道德上就输给了别人。这是因为主动进攻对方,对方就会为正义而战。这时,对方的民众就会因为敌方的侵犯行径而感到愤慨,其保家卫国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这对进攻一方是极为不利的。相反,如果守而不攻,留给对方主动出击的机会,己方的民众就会愤然还击,并能一鼓作气战胜敌人。主动进犯别人微不足道的一寸土地,就会有遭到对方还击的可能,这是因为人们都以遭受侵犯为耻辱,所以我们应该避免侵犯别人的行为。主动后退一尺,就会表现出谦和与宽容的美德,纵然仅有微不足道的一尺土地遭到了侵犯,也能凭此感化对方,使对方主动退避。我们一再强调,老子是反对战争的,老子知道,战争会给民众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但是仅仅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避免战争的。既然不能改变当时的形势,他就阐发自己的战争观,即“以退为进”,以此来争取正义战争的胜利。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行”指的是采取行动,排兵布阵,“行无行”指的是虽然布阵了却好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攘无臂”指的是虽然举起手臂却好像没有手臂可举一样。“扔无敌”意为虽然面对敌人却好像没有敌人存在一样。“执无兵”意为虽然手里拿着兵器却好像没有兵器一样。怎样才能做到“扔无敌”呢?就是要诱使敌人不知不觉地走人我们为之设计好的圈套之中。说到这里,或许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明明有的东西怎么说好像没有呢?其实,这也正体现了老子无为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一切有却似无,看似无为却有为。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这里的“轻敌”意为目中无人,小看敌人的能力。“宝”意为各种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老子认为,无为不是不作为,不是骄傲轻敌而不做应战的准备。如果骄傲轻敌,一定会招致失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任何骄傲自大和轻视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合乎道的标准的,必然会受到惩罚。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这里的“哀”不是悲哀,而是心怀仁慈的意思。“哀者”即对各种不幸和悲哀的后果都做过周密思考,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的军队。这个“各种不幸和悲哀的后果”,即“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最后以“哀者胜矣”作结,点明了自己的主旨,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老子曾经说过,仁慈是道的三宝之首,仁慈也就是无为,如果在战争中运用无为的思想,那么进攻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防守的时候也可以稳固城池。这一观点与“哀者胜矣”一致。在老子看来,人们在进行战争的时候,一定要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不滥杀无辜,这种态度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道德经章节学习

《道德经》难学,难懂,但从中的规律运用到生活去践行,那就是好学,好用。每天聆听一章,领悟一章,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道德经》的智慧,就成为生活的日常。

by:DX思信

道德宝章

白玉蟾对《道德经》的注释颇具特色。他的注本叫《道德宝章》,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楷体抄录,清时收入《四库全书》。...

by:小巫读经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逐章讲解《道德经》

学习《道德经》,选哪个版本最好?大家好,我现在正在罗浮山上,用中秋、十一的长假,跟家人出来游玩,不过在这山上,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因为这是道教名山,所以跟讲《道德...

by:宏播子窦树山

《道德经》全章诵读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

by:仙人掌加油

《道德经》分章诵读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

by:散落红尘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