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究——为啥这厮总能抓到你“软肋”

2022-11-30 11:11:0615:30 585
声音简介

好久没写《水浒传》了,今天补一篇。

《水浒传》这部小说里,若说谁上梁山上的最冤,我觉得非美髯公·朱仝莫属。

朱仝这人出场时,用今天的话说,应该算是“岁月静好”的典范。生得红面长须,酷似关羽,人称美髯公,又是富户出身,平生疏财仗义、喜爱结交豪侠,还武艺超群,在县中担任巡捕马兵都头,与插翅虎雷横一起关着缉拿盗匪。大约相当于县公安局刑警队大队长兼民兵队长那么个角色吧。总之是有个公务员编。

要颜值有颜值、要资产有资产、要才干有才干、要编制有编制,最关键的是朱仝这人还很会来事儿,此前相继恩荫过晁盖和宋江,“梁山好汉”也欠了他人情面子。这样一个人,小日子过得这么不错,按说怎么想都不可能会倒吧。

当然在水浒的世界里,意外总是说来就来,因为跟关二爷一样义释了前同事雷横,他被刺配充军了。可朱仝这个人真的是欧皇爆表,同样是刺配充军,他的待遇比林冲什么的强多了,刺配沧州以后就被当地知府看重、一心抬举,知府家的小衙内,粉雕玉琢的那么一个小男孩,见了别人都怕生,唯独看见他就特亲近。

于是朱仝虽然丢了县里面马军都头的编制,却成了堂堂一知府的亲信加男保姆。两相对比,你甚至可以说朱仝算是因祸得福了。

可是,别忘了,这是《水浒传》啊!又不是起点龙傲天轻小说,怎么会让好人这么得意,安心过你的小日子呢?

那年七月十五盂兰盆大会,小衙内缠着他的大胡子叔叔,非要朱仝抱他去看河灯。于是朱仝就领着孩子逛街去了。

然后他就碰见了他命中注定的天煞孤星——智多星吴用先生。

这吴学究一开口,就备言宋江、晁盖两位哥哥如何如何想念朱仝这位恩主,为了“报恩”,山寨研究决定,邀请朱仝“便挪尊步”,也去梁山上坐把交椅。

低情商的讲,也就是请他去落草为寇。

人家吴学究么,当然把话说的很漂亮。可怎奈这朱仝不傻啊!凭什么啊?我颜值、财力、才华、情商哪个都不差,放着在正道上的安生日子、大好前途不过,非上山跟你们去刀头舔血?

见过请人吃饭洗澡蒸桑拿,没见过请人落草为寇的吧!你这不恩将仇报么?太不讲武德了!

当然,朱仝这人情商这么高,虽然心里一百个不爽利、甚至早已看穿了这帮人的德行,可面上却一点不漏。非常委婉的拒绝了吴用:

“天可怜见,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我却如何肯做这等的事!你二位便可请回,休在此间惹口面不好。”

——我就想当个良民,过自己的小日子,几位大哥高抬贵手,放我一马好不好?

话说的当然很客气,哀求中又不乏几分硬气。

只可惜,朱仝不知道这吴用是何等人物。

读水浒有个普遍性的误解,以为吴用这个人,能在梁山上最终坐稳正军师这个位置,是因为他足智多谋。但其实你真看小说,吴用大部分计策都是露馅的,智多星?狗屁。

吴用真正能被宋江重用原因,是他总能无条件的听话——宋大哥说要造反,他就立刻想辙造反,说要诏安,他就立马琢磨诏安,观点始终跟着宋大哥一起动摇。

这个人,对标的其实是历史上的商鞅那种马基雅维利式的“谋士”,他们自己没有任何立场,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感、以及做人准则。只给上司提供把事儿办成的路径——其实同小说里,徽宗皇帝喜欢的那些奸臣,什么蔡京之流的,不也就这个脾气么?都是一样的。

但一般领导,往往最喜欢的就是他这种人。因为这种人好使么!每次大哥安排个什么任务,其他兄弟还要讲个什么义气、常识、普世价值、枪口抬高一寸什么的,人家吴用从来不!大哥给他什么任务,吴用就坚决说一不二的执行什么任务,从不会有任何良心上的牵绊。

你看这一次,宋江想“请”朱仝上山,吴用半句什么“大哥,人家放过你,你请人家来做贼,这不合适吧?”之类的劝谏都没有。麻溜的就下山“请”去了。

我估计要是最后怎么“请”都请不动,吴用最后就算用“绑”也会把朱仝绑上山来。因为这人本质上就是个没的感情的命令执行机器。道理?你别跟我讲啊。上了山寨见了宋哥哥,他自与你有话说!

所以朱仝碰上这么一货,也算是命中注定要倒血霉了。他说他不愿意上山,吴用就想,这好办,你美髯公虽然样样都好、俨然关二爷一样的人物,但也不比真的庙里得关二爷,有不坏金身不是?

是个人总有软肋吧,我抓你软肋就是了。

是的,抓人软肋,通读水浒,你会发现吴用在“赚”好汉上山的时候,万变不离其宗,使的永远是这一招——赚玉麒麟卢俊义上山,他知道卢员外的“软肋”是身为富家翁他舍不下名声和家产。赚金抢手徐宁落草,他知道徐将军的“软肋”是他那身家传的“雁翎圈金甲”……只要把“软肋”抓住,任你什么英雄好汉,还不是得被我牵着鼻子走?

所以招不在新,管用就行。“抓软肋”大法,就是吴用的一招鲜。

那这朱仝的软肋是什么呢?

就是他抱着的那粉雕玉琢、与他情同父子的小衙内么!

于是吴军师一努嘴,旁边闪出一黑厮,一阵旋风的就把小衙内卷抓了。

黑李逵斧劈小衙内,这一节我觉得是《水浒传》里写的最残忍恐怖的一个故事,它的残忍不在于直接的血腥描写,而在于对比——前面还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繁华场景,你看这朱仝抱着那可爱的孩子在街上走。后面直接就写密林深处,冷月照下,无辜的孩子直接被利斧劈做了两半。

孩子何辜?你有什么招数冲大人来好不好?拿孩子做要挟,你算什么英雄好汉?!——朱仝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一定是满腔怒火从心头起,所以一定要追着李逵这魔头算账。

可是李逵这么干,到底是不是得了吴用的授意呢?这是很多读者读这一节时的疑问。

但如果你真看懂,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最不必问。

李逵屡屡惹事,但吴用或宋江每次下山,别人都可以不带,却一定都会带李逵,并在赚卢俊义、赚柴进等行动中,总能为大哥“乱中取胜”“闹中取胜”。

宋江和吴用之所以爱用李逵,说白了,无非是在运用法家“以奸驭良”的心法。

李逵这个人在“上山落草”之前是当牢头禁子的,他也很适合这份工作,因为这厮的天性就是“得不饶人处,且不饶人。”

有些好汉执行大哥命令时,想的好歹是怎么“枪口抬高一寸”,能留人家一条性命就留人一条性命。李逵想的却总是再瞄准一些,好“让俺铁牛杀个痛快”。

所以,吴用总派这货去执行“抓软肋”的计划,会发生什么他一定是有预判的。

一般来说,这会在受害者们身上起到一种基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奇效——你先碰到这么一个蛮不讲理的恶魔,不由分说把人也砍了、财也破了、房子也烧了、后路也断了。

等到你满腔怒火,却又终于无奈、几近绝望时。旁边再转出一位白面书生,口称“得罪”,冲你拱手言道:“我家哥哥诚心邀您上山聚义,坐把交椅,熟料这黑厮好不省事,还请兄长勿怪……”

就问你能怎么办?你能真怪他吗?还是细究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阳谋?算了吧!事已至此,安心认命,跟他落草就是了,人生已被这伙人逼到这步田地,还不就只为了个活着?

所以我们说,吴用这个人,策划别的计谋,都只能算狗头军师,很少有不露馅的。唯独在“赚人上山”的时候,他从来算无遗策。

因为这个人,他既洞悉人性,又没有人性,于是总能看到你人性中的软肋,毫不犹豫的抓住它,然后逼你就范。

这是水泊梁山版的“我来,我见,我征服”。

绝了。

但吴用抓软肋这一手,我总疑心不是他原创的,小说里,这一手要申请专利的话,它归宋江。

吴用的计策往往很复杂的,计划一复杂了以后总难免掉链子。但宋江就不一样了,大巧不工,他的“抓软肋”往往来的特别简单粗暴,却出奇有效。

你看他在清风山第一次决心落草,“赚秦明”的就是这样,你秦明是厉害,可你有家人啊!家人就是你永远的软肋。那我让人假扮成你,跑到青州城下杀人防火一通,让知府以为你已经反了,把你老婆孩子都当着你面砍了,你不就没辙了么?然后再把花荣的妹妹许配给你,告诉你山寨以后就是你的家,让你从此爱上山寨……

得,这就齐活了。

其实,我初看水浒的时候,看到宋江一落草,就把这种毒计使得这么绝,是非常惊讶的。因为之前公明哥哥那是个什么人呢?及时雨啊!到处施德行善,周围没人不说他好的。怎么一旦落草,从天使变成恶魔,害人的手段就如此熟练了呢?

可是后来我想明白了,宋江之前的行善,和他此时的作恶,是二元一体的。

本质上讲,宋江这人最大的能耐,也是洞悉人性,所以他总能准确地抓住他人的“软肋”。

之前,当他还是“及时雨”时,看到别人最想要什么,他就及时上去雪中送炭,满足你一下。晁盖少情报、武松缺尊重、阎婆惜短银子、矮脚虎爱女人,宋江都“及时”的去给下了雨,卖了天大的人情。这其实也是一种“抓软肋”的方法,只不过是“正用”。

而一旦落草,宋江决定“反用”这项能力的时候,就轮到秦明、扈三娘这样的人倒霉了,他害死了你全家,你还得感谢他,就问你牛不牛?

当然等到真成了梁山大哥,大多数时候,宋江已经不必亲自去干这种脏事了。让吴用去筹划怎么抓人软肋,再派李逵去以奸驭良就好了么!哥哥何必自污了替天行道的名号?

但本质上讲,宋江的人生观其实从来没变过,一个人站在他面前,无论老弱妇孺,他都会做判断,如果这人是拿捏某位“兄弟”的“软肋”,那么这个人在他眼里当然是物非人,可以随意为了情况需要做“处置”。可若你就是那要“赚上山”的“兄弟”本身,你其实也不过是宋头领的一份工具而已。一部水浒写道大聚义以后,我们会发现梁山其实就是个大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病院,小半个梁山的兄弟都是被宋头领、吴军师用各种软肋抓上山的。然后宋江再带着这帮抓住软肋的“兄弟”一起受招安,用他们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上缨……

整部《水浒传》,某种角度说,写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绑架故事——那天夜里,朱仝遭遇了一场对小衙内的绑架,而若干年后,他会发现,这场绑架其实并没有随着小衙内的身首异处而结束,它一直在持续,只不过被绑的肉票,已经从小衙内变成了他自己。

虽然据考证,《三国演义》的成书要晚于《水浒传》,但很明显,水浒传中很多人物形象,显然是有意对应三国的传说写的。比如林冲对应张飞、关胜对应关羽,吴用对应诸葛亮,宋江对应刘备。

但真的对照《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你会发现宋江和刘备、吴用和诸葛亮,之间的内在性格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至少刘备这个被后世广为诟病为“长厚近伪”的角色,跟宋江一比,那品格真的是不知高到哪里去。而两者的差距,就在抓不抓人软肋上。

《三国演义》里,有一节写徐庶跟了刘备,在新野大破夏侯惇,消息报到曹操那里,曹操的思路就跟宋江、吴用很像——抓你软肋么,你徐庶再硬,总有家人吧,我把你老娘扣在手里,看你来不来!

而面对曹操“抓软肋”这一手,孙乾就给刘备出馊主意:“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曹操抓他软肋,你也抓啊!看谁抓的狠么!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很妙的计策,刘备却死活不听。

刘备怎么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是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是不义也。吾宁死,不为此不仁不义之事!”

我相信,刘皇叔在这里这么说,并不仅仅是出于“每与操反,事乃可成”的收买人心。而是因为这种“抓软肋”真的触碰到了他做人的一些底线——父母与子女之间,这是天伦啊!但凡你长点良心,怎么能用妨害天伦,去逼他人就范呢?这是做人的底线。

所以,同样是笼络人心,至少刘备多数时候还是真诚的,讲底线的,至少比宋江吴用那伙人强。

而至少在小说中,季汉这个集团,是在乱世中把这种底线意识延续到刘备死以后的——诸葛亮招降姜维,最开始也是用了“奉养其母”的策略,这看似也有点“抓你软肋”的味道。可是等到诸葛丞相从岐山回师的时候,小说专门写了一笔,诸葛亮把姜维的老母先接回蜀中奉养了。

这就是首尾呼应,诸葛亮和他跟从的主公一样,是把他人母子当做了活生生的人的,而不仅仅是“软肋”和“猎物”。所以姜维才会用毕生才华去追随他、报答他。

所以我们说,刘备虽屡战屡败、长厚近伪,却不愧为一代英主;诸葛亮虽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不愧为千古名相。

而宋江和吴用这种人,虽有及时雨、智多星之名,骨子里却还是那个郓城小吏、那个狗头军师。

亦或者,说的更直白点,也确切些:所有以“抓人软肋”为能事者,永远是也只是——贼鸟厮。

屁的“智多星”,这种卑劣伎俩,就算能得逞,终究也只能应付一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老夫子与小学究

《老夫子与小学究》是为了满足群众轻松便利学习国学而量身打造的广播节目,采用老夫子和小学究问答对话的方式,生动活泼的传播生活常识,探索文化根源,普及国学知识,复兴...

by:喜马安徽营销运营中心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覃彪喜AI阅读书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

by:冬子有声

一百个为啥?

十万个为什么?额!还是先定个小目标!学他1个亿——啊不,100个吧!!!

by:SG夏夜寒风

量子力学究竟是什么

费曼本人曾说:我确信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没错,这就是量子力学的诡秘,物理学中备受关注的这个热门话题,我们之中最聪明的头脑探索了一百年仍没有终局。跟随万维刚,你...

by:三横王一

作文为啥不及格

杜小都,她的语文、数学、英语......样样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的,可就是这个作文,每次都是全班十几名,被她称为:不来电。她妈妈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希...

by:米娜酱Mina

作文为啥不及格

《作文为啥不及格》刻画了杜小都这个性格鲜明的当代小学生形象,对作文一点儿都不来电啦。郝月梅儿童幽默小说系列之《作文为啥不及格(不一样的杜小都)凸显了作者轻松、幽...

by:浅吟之声

《老夫子与小学究-生活小常识》

《老夫子与小学究》是屯蒙堂国学传播平台和合肥故事广播联合创意制作的微国学传播小节目,采用老夫子和小学究问答对话的方式,生动活泼的传播生活常识,探索文化根源,复兴...

by:屯蒙堂主周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