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如何防护与治疗?张文宏医生的两本书中有答案!

2022-12-12 00:11:5518:48 30.1万
声音简介

        自疫情爆发近三年以来,众多专家对于走出病毒阴霾的办法众说纷纭,网络上的声音更是复杂。其中总体态度倾向于放开的专家之一,就是是复旦华山医院感染科专家张文宏医生。尤其是近期疫情防控正在走向结束的道路,更使张医生的观点引发大众的关注。

         今年1211日,张文宏表态,认为本次疫情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整体度过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努力维持民众的错峰感染,慢慢地过渡到新的时期,也就是走向共存。

         早在2020年的时候,张文宏就先后主编了两本书《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张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健康生活》,用专家的知识、较为通俗的语言,非常贴心地告诉大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防护,这两本书的主旨便是走向共存。

         如今,国内疫情逐渐放开,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感染的几率都很大,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亲朋好友的健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张文宏主编的这两本书,为各位听众梳理一下张文宏医生对于当下一些情况的言论,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会与个人应当注意的要点,帮助大家保护好自己。

        这里要说明的是,以下关于疫情防控的观点都来自张文宏主编的两本书。

我们今天主要来聊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张文宏对过去和未来疫情发展的研判究竟是什么?、

第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该如何预防感染?

第三,感染者如何康复?什么样的人需要去医院?


首先来看第一个内容,即张文宏医生对这三年来疫情发展的研判,帮助大家科学理性地认识这个并不可怕的病毒。前两年病毒传播正厉害的时候,虽然一直在变异,地方防控模式的具体细节也在变化,但张文宏医生一直坚持倡导一个大的方向与观点,就是个人需要做好日常生活的防护,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未来的道路是共存,因为他本质上同过去大流行的病毒并无大的不同。

比如,从临床视角来看,从202034月份,张文宏所在的团队就认为新冠病毒传播并不会在当年6月份结束,因为当时大背景下病毒扩张的特征依然比较猛烈,他们对临床收治的新冠病人进行病毒学监测后发现,新冠病毒的进化速度很快,这就决定了在病毒不断进化的原因尚未发现之前,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不能盲目学习国外放开的做法。国外有国外放开的背景,我们也有我们走向放开道路的背景,两者混为一谈的话就会模糊国内医学防控的现实,而当时张文宏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哪怕很多网络舆论在攻击着他。

后来,德尔塔成为2021年传播的主流变异毒株的时候, 7月底的时候,他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发布文章,继续耐心向大家解读新的情况。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的底线依旧是努力消除民众对于病毒的担忧,说白了就是兜住底线,而兜住底线的目标便是老年人疫苗的接种以及病毒弱化后全民与病毒共存的能力能否保证,这两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就会有转化情绪的现实基础,进而不怕感染。而一旦心态发生如此转变,我们心中对未来放开趋势的认识就会逐渐明朗,水到渠成。

今天,我们可能会觉得放开的速度太快了,心理上好像很难适应,其实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今年123日,张文宏在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就给我们说明了这一切的缘由。

他指出,目前奥密克戎病毒进化的方向,就是在突破人体免疫带来的压力,既然要突破这个压力,它就不得不去选择更快的传播速度,同时也会放弃跳跃式传播的毒性。而且疾病防控领域里有句话,就是我们要跟病毒赛跑、追着病毒走,这是人类消除病毒与病毒传播进行的一场竞争。既然是竞争,是赛跑,我们就必须从个人防护上先于病毒传播的脚步,借助疫苗接种与药物的治疗,努力适应新的环境,驯化已经变弱的病毒,而不是彻底消灭它。比如说,每年都要出现的并不致命的病毒性感冒,难道我们要以预防死亡的态度去过分武装自己吗?并不需要,面对它、控制它,是最切实可行的做法。

如今,许多火车站、飞机场、地铁甚至餐饮场所都在恢复正常,这正是我们在有底气、有现实疫苗与防控知识保护的现实前提下,向奥密克戎宣布共存的一个起点。而作为第一责任人,我们都要行动起来,听医学专家防传染的建议,听国家的统一安排。那么,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怎么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责任人呢?张文宏医生在他的书里给了我们非常详细而又贴心的意见。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内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该如何预防感染?

我们作为普通百姓,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担忧,那么不同场所的防护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口罩不必多说,自然是有条件的就尽量长时间佩戴N95和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毕竟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口罩,而是一些需要纠正的错误认识以及生活细节里需要养成的习惯。

首先是预防。虽然现在病毒已经没那么可怕了,但不感染总比感染强。大家现在主要考虑的就是居家和外出工作生活两件事情。我们很早就知道飞沫与气溶胶传播病毒这些途径了,听起来好像无处躲藏,实际上大家不用恐慌。

飞沫传播实际上是通过病毒携带者打喷嚏、说话或是呼吸产生的飞沫进行的传播,这些飞沫会直接喷溅在旁边人的鼻腔或者口腔粘膜上,造成感染。而气溶胶指的是病毒需要依附在较大的飞沫上,悬浮半空,让附近的人吸入感染。它们共同需要的条件就是狭窄密闭和病毒浓度高的空间。

张文宏建议,至少要保持每天开窗2,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通风时间,口罩常戴,手常清洗,阻断传播的途径。因此,在家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最好用纸巾掩住口鼻,保持卫生,因为灰尘容易藏匿病毒。

同时,张文宏还提醒大家要尽量保持多种营养食物以及水的摄入,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同时也要经常洗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不过很少人能够一一做到。因为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正常免疫力的维持其实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因为预防不等于不得病,而是在于将伤害降到最低,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也是这样的。

可能还会有人疑问,我们面对逐渐放开的局势,到了夏天,蚊虫会不会成为传播的来源呢?张文宏认为,蚊子叮咬主要传染的疾病是疟疾、登革热这些,而且在非洲比较多见,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能够通过蚊虫传播,也没有这样的先例。既然如此,就不用大家过于恐慌。

还有,在外出的时候,我们要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常备干净的纸巾和便携能挂在身上的消毒液或者湿巾,即使想揉眼睛,也不用担心脏手污染的情况。尽量不和更多的人擦肩而过,如果真的没办法,就骑自行车或自驾出行,再或者就是回家以后洗手洗澡通风,保持个人卫生,这样的话,病毒很难会跟上你。如果你是一名上班族,就一定要做好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如果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很难一一做到,那就时不时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手的卫生。

不过一般公司或者部分公共场所会有中央空调,有人可能会害怕,这空调使用范围这么大,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在张文宏看来,这是不用过于担心的,因为中央空调有一部分是全空气系统,也就是完全由空气来承担房间的冷负荷的系统,我们在用的时候,要关闭回风,用全新风来运行。如果同时每周做好对出风口、回风口的清洗工作,那么就无需害怕病毒的传播问题。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感染者如何康复?什么样的人需要去医院?

张文宏在书里一开始就讲到,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或者是当面问诊就能解决。也就是说,我们即使感染上也不必有恐慌。他还说,“我们今天要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知道得了新冠不要随意去医院,在家就能很快痊愈,不过要有医生,最好是身边的家庭医生,社区服务中心熟悉的医生,能够给予指导,互联网医院的快递小哥或者社区志愿者能够把买的药及时送到需要治疗的病人手中就可以了。”要想明白这些,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一些恢复健康的认识与标准,相当于心里有一杆自己的秤。

首先,我们究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居家康复呢?

最近自媒体上有很多人分享自己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经历与身体感受,有的人很乐观,有的人反应激烈会有点悲观,这让很多人心里没有判断的标准,容易紧张。其实这些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虽然很多人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一些人依旧会发热、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肌肉酸痛、头痛,大家的免疫力水平是不一样的。

对此,张文宏团队建议,如果你属于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并且家庭环境又具备自我隔离的条件,那么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和健康观察,等到症状消失,根据有关规定检测核酸阴转便可以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而那些无基础疾病的年轻人,发热、咽痛、咳嗽等常见症状通常能通过充分休息、增强营养后在3-5天以内自行恢复。

当然,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甚至影响到情绪与工作,可以服用药物缓解,比如说发热可以服用退热药,咳嗽可以服用一些止咳糖浆等。

另外,就是很多成年人会担心的问题,如何判断自己尤其是老年人否属于高危人群?

张文宏认为,根据127日国家针对居民不同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制定的风险评估标准,同时满足“年龄小于80岁”、“无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稳定且全程接种疫苗”这两个条件的人群是低风险人群。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肾功能不全正在透析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免疫缺陷人群和器官移植后人群,肿瘤正在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的人群等。

家里有老人而且有基础病的,张文宏建议,如果选择在家隔离和康复的感染者,在保证自己能够吃好,休息好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自己监测以下指标:症状,体温,脉搏,氧饱和度。对应需要准备的物品有:体温计、指夹式脉氧仪、电子血压计、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等。那什么情况下需要入院治疗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心率。因为发热时往往会有脉搏(心率)增快的现象,但并不需要过于紧张。但是,如果出现大于39度的持续高热或脉搏(心率)持续增快,超过100/分,天数超过3天;或者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则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而且他还特意强调:虽然这些药品多数都是非处方药品(OTC),但盲目甚至加量使用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肝肾功能损害。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剂量,那些重症就多喝药的说法是不合实际的。更何况中成药不一定就没有掺杂有西药成分,如果不听医生建议就乱搭配,会损伤内脏。因此在应用的时候建议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病、以及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应当咨询医生。

可是,如果没有上面的紧急情况,基础疾病也控制不好的时候怎么办?

张文宏团队建议,有些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虽然没有上述症状,但如果出现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时,首先推荐使用医院官方的在线咨询渠道问诊,与专科医生取得联系,获取用药指导,如果上述渠道难以获得或者来不及等待的情况下,就要及时前往医院专门针对阳性感染者的就诊场所就诊。

同时,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外出必备的防护背包清单和低成本的习惯清单,希望能有所帮助。随身携带物品有:免洗洗水液,酒精消毒液、纸巾、一个常用两个备用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同时注意早餐营养,鸡蛋、牛奶、瘦肉、蔬菜水果尽量都有,不求量多,但求种类丰富。随时有机会就进行锻炼,呼吸新鲜的空气,比如慢跑、骑自行车,出一身汗的话既能保持洗澡的习惯,也会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张文宏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过去的三年,让我们不愿意接触新冠。犹如人类对动物的驯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世界里多了一种叫做新冠病毒的微生物,其实人类社会中有类似的微生物已经有数千种。在不经意间,每年我们都会因为感染其中的几种而短暂发病,有时你甚至一无所知,已经感染过了,但是也有人因为免疫力很低,每次生病都会很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这就是现实的世界,我们可能还需要数月时间去慢慢习惯这样的世界。”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我们慢慢适应了隔离防控;如今我们即将走出病毒的阴霾,依然需要生活与心理上的习惯。请大家相信,未来必将是光明的,只是现在还有最后一段崎岖的路程,坚持就是胜利。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防护

点击收听更多精彩内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读本》(网络版)由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金发光,陕西省传染病院院长郭雅玲、副院长许优领衔主编。分常识篇、...

by:有声西安

健康科普#新冠防护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对于公众来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当好自己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一些防护小常识很有必要。

by:不完美地起步

抗击“新冠肺炎”心理评估与防护

【内容简介】集合自我心理诊断,自我疏导的心理防疫指南,还是疫情下,国内第一本汇集百余名心理咨询师个人联系方式,提供点对点心理援助的实用心理防护手册。疫情防控关键...

by:北方文艺出版社

《新冠病毒心理防护手册》

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能让大家正确的面对疫情,科学的调试心理,管理不良的情绪,共同抗击病毒。

by:守望心理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

传播正能量,一起抗击瘟疫,天佑中国,天佑武汉中国加油,中国必胜!

by:追梦赤子心_Cherry

新型冠状病毒权威防护问答

本节目内容均来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读本》一书,由青岛出版社出版、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录制。重点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面对疫情的心理调护,并对其常见的...

by:城市书房QD

新型冠状病毒公众防护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日前出版发行,特对其进行录制,分享给大家。此书聚焦公众个人与家庭防...

by:杨远行千里

FM107.7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多D

明星主播教你预防冠状病毒家居防护知识

by:喜马拉雅粤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