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易经的运用:权变与时中

2023-07-27 19:04:1412:58 70
所属专辑:易经自修课
声音简介

7-权变与时中

我们在前面小节中,已将《易经》的主旨及易象的基本规律介绍完毕,往下是如何运用的问题。在谈运用之前,有必要先阐扬儒家思想中两个重要而精彩的观念:一是权变,一是时中。《论语·子罕》里有一段话:“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人一生中,可能会和许多人一起学习某项学问或技艺,这是共学。由于资赋不同,学习的兴趣和目的也有异,真正以此为专业,全力以赴的只有少数,而钻研有成,卓然自立的就更少了。专家、博士可算是适道的境界,以此为起点,继续进行窄而深的研究,在该领域内有创新突破,受同侪推崇承认,这就是所谓的有一套了,也就是立——站得住了。别人尽管嫉妒,也推你不倒。但有一套的人往往也有盲点,就是能入不能出,碰到任何事都拿那一套来应付。由于对本身方法、技巧的娴熟,以及该领域基本假设的信念,甚至使他不易欣赏、接纳别的领域的长处。然而出现在实务中的问题,常常不是仅靠一套教科书中的方法就可获得圆满解决,必须针对实况做出不少修正。重大疑难还需要跨领域的通识与合作,配上高度综合的洞察力,才能做出适应的决策。这种既犀利又圆融、熟悉各种方法却不为任何方法所囿限的能耐,就叫作“权”,在《论语》中被推许为学道最高的境界。“权”本是秤锤的意思,以秤杆称物时,随物体轻重不同,而做恰如其分的移动调整,以求平衡。一般我们说权衡事理,通权达变,就是由此衍生而来。《易经》专讲变化,强调变动不居,我们在开章明义时已经说过。这里再引一些《系辞上传》的话,以资佐证:“《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者,趋时者也”,“变而通之以尽利”。灵活变通,就是因为死守成方无法解决问题,就是为了趋时尽利、切合事情。“《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经》这部书,讲的道理均切合人生实用,重点在诠释无所不在的变化。人间事总是不停地变来变去,每个领域、每一阶层都不例外,高居上位的可能失势,阶下囚摇身一变,位列朝班。当权派沦为非法政党,街头暴动反孕育出民意英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真是易学的精髓,若能彻底体悟,可以终生受用无穷。“典要”就是经过创新、锤炼的成套有系统的重要准则。一般成文法、典章制度,各门学科里的基本假设、定理公式,教派里的教义教规政党的党章党纪,各种主义、意识形态都属之。这些东西当然重要,建立秩序、提供方便,是不可或缺的,但就是不宜把它神圣化,当成是绝对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自明公理,否则便会形成限制,阻碍创新与进步。真正伟大的创造心灵,是没有偶像、没有图腾的。时代不断往前变迁,怎样变化合适就怎样变。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伸足入水,已非前水,何来系恋,何来包袱之有?这种毫无拘碍、权变无方的境界,在《论语》和《孟子》中时有强调。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音dí)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适”是专主,一定要如何如何,莫是绝对不行,二者都嫌固执,君子对天下事的态度,最好是不存成见,无可无不可,看怎样做合宜就怎样做。“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也是如此。再如“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单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认定一标准,死抠着不放,其实反而伤害了真理,也放弃了其他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正是因为随事权衡的重要,所以连一般的小诚小信都可以不必遵守:“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上》),“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谅”就是小诚小信,“贞”则是为人做事的大原则。只要“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何必“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人莫之知也”(《论语·宪问》)。孔子自述其为学历程,从十五志于学开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最终境界是达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权的极致——更少分别心,一切自然流露,举手投足,怎么做怎么合适。

通权达变并非没有原则,任意妄为,它的标准就在于趋时尽利,就在于达到“时中”。中道是不走极端,恰到好处,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但中道不是个固定不变的死东西,在不同时位、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中道,这就是时中。《中庸》上说:“君子而时中。”“而”是能的意思,聪明的人能够随机应变,时时刻刻掌握中道,绝不会做不合时宜的事。《中庸》上还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手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是人生极可能遭遇的不同情境,有时容不得人选择。与其挑三拣四、怨天尤人,不如随遇而安、素位而行。“素”有本色、质朴、不尚虚饰之意,并非消极保守,反而是积极找出每一情境、每一时下该做的事,笃实尽责去贯彻。《大学》上说:“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有智慧的人在每一种环境下,都有用尽最高的办法。正因为这样,所以不论进入任何环境,都能得到他最想要的东西(无入而不自得)。掌握时中的概念后,再回头来看《易经》的爻位,就可体悟二、五爻的得中只是相对的,其实每一个爻位都有其时中。“潜龙”就该“勿用”,勿用就得中,若憋不住想一步登天,一定大凶。“飞龙”时就得“大人造也”——好好舞一舞;若再保留勿用,就是闽南语讲的假仙,就是矫情不识时务。“飞龙”和“见龙”还得懂得“利见大人”,君臣和合、群策群力的重要,不然就会发展成独夫,或断了继续上进之路。这就是二、五居中仍得守的时中之道。“亢龙”时要避免有悔,就得体会物极必反、盈不可久之理。彻底放下既往权势的包袱,勿提当年勇,也不要恋栈还想遥控九五,放手让九五发挥,这是“亢龙”的时中。所谓“君子思不出其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即深懂时位的人,绝不会惹人嫌,拿捏分寸精准无比,到哪儿都受人欢迎。不仅三百八十四爻有其时中,六十四卦也有其时中。例如屯卦就“利建侯”——创业时须培养干部,作人事部署;讼卦就“利见大人”——找到公正无私的仲裁者,排难解纷,但不“利涉大川”(大川比喻风险危难)。内部意见不合时,绝不可以再往前硬干瞎闯。

由此看来,只要掌握时中之道,人生没有不可处之境,所有时位都能人所作为,都能自得其乐。不仅爻位没有尊卑贵贱(群龙无首),卦象也无所谓绝对的吉凶。日日是好日,历程即永恒,道心康强勇健,得免诸劫轮回之苦。这样的彻悟、这样的修养,绝非旦夕可至,所以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易经》运用智慧

《易经》这不古老而神秘的经典,一直以来被尊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经》是远古圣贤留给华夏民族的子孙传统文...

by:周周库

《易经》在生活中的运用

《易经》为中国文化之始脉,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易经经过伏羲老祖作先天八卦,周文王演绎后天八卦,最后经由孔子作注而成。今有小杨树根据九宫八卦原理去推演事物相生...

by:杨万鲤31313

地山先生讲《易经》运用智慧

《易经》这部古老而神秘的经典,一直以来被尊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经》是古圣先贤留给华夏子孙的传统文化中最灿烂耀眼的...

by:张成老师号地山先生

易经·易传(易经十翼)学易经必读

易经易传——十翼由孔子所做,用来补充阐释易经易理世更三古,人更三圣

by:张荐幄

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

by:儒释道传统文化

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

by: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易经

西园读国学

by:西园国学

易经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

by:佛语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