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第三十五讲 不可与理违

2023-04-23 14:07:4218:31 134
声音简介
同类相依,相同类型的人,或者发生某一类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相互依靠。举个例子,比如,维权事件,只要出现维权的时候,同样去维权的人,就是一类人,就会相互依靠,相互帮助。



再比如,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叫病友,我们身体得了某种疾病,我们在医院,或者在其他的特定环境下,认识了很多和我们有相同疾病的朋友,成为病友,这叫同类人,会互相依靠的,这就是同类相依的道理。



再讲历史典故中,苏秦佩六国相印,就是同类相依的典范,在战国末期,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秦国最强大,秦国要逐一地去灭掉每一个国家,其他的六国,人人自危。



苏秦,是鬼谷子的弟子,他之前去过秦国,因为他知道秦国是最强大的,想要去为秦国效力,最后秦国没有用他,就回到了老家洛阳,头悬梁,锥刺骨,学习了三年,把老师鬼谷子的学术和精髓,认为已经学懂了。



于是,他开始游说其他六国,这就是同类相依。告诉其他六国,秦国是必定要灭掉我们六个国家的,他提出来合纵之术,就是六个国家结盟,以防被秦国灭掉。六个国家同意了苏秦的建议,给苏秦佩了六国相印,联合抵抗秦国来犯,这就是互相依靠。



同义相亲,同样有义气的人,就会互相亲近。比如,同样有义气的人,有奉献精神,有担当精神,当我们碰到同样有义气,有担当精神,有奉献精神的人,自然就会互相亲近,这是英雄惜英雄的道理,即使在不相识的情况下,也可能同义相亲。



比如,我们自己本身是非常正义之人,是有担当和奉献精神的人,看到其他人也有担当和奉献精神,本来我们可能不相识,可是一旦接触,就会很亲近,因为我们身上有着共同的性格色彩,有着共同的正义。



甚至我们听说,某一个人是很正义的,会莫名地对他表示亲近,可能我们并不认识另外的那个人,可是我们听说了他的很多事迹,从内心也是向往的,从内心也觉得我们是同一路人,自然就会相互亲近。



我们再来补充,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和这里的同义相亲,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想要身边有正义之人,有敢于担当和奉献的人,我们要做一个正义之士。我们要想得到有志向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志向的人,才能互相得到。



同仁相忧,我们想要有仁爱之心的人,留在身边,就要去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互相忧虑的事情会变得一样。比如,都是有仁爱之心的人,会忧虑他人之苦,会忧虑如何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我们的思维和价值观,自然就是一致的,就会互相忧虑,互相得到,互相亲近。



归根结底,还是要以修身为本,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也得不到有志向的人。我们如果不是有仁爱之心的人,也得不到有仁爱之心的人。我们如果不是一个正义肯于担当的人,也得不到其他的正义之士。



在人生当中,我们经常会感慨,为什么其他公司的员工如此付出,如此卖力?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老板如此仁爱?可是我们不明白一个道理,是不是和我们当下所感召的事情,是相应和的。



我们看到其他公司员工的努力,说明人家的老板是感召了同样的员工,所以在生命当中,我们不需要去羡慕任何人,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想要什么样的员工,想要什么样的朋友,想要什么样的感情,首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自然就会相互得到,相互亲近。



同难相济,有同样困难的人,会互相救济和帮助。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同样是病友,这是同类人,会互相依靠,不只是互相依靠,还会互相帮助和救济,因为大家在经历着共同的苦难,我们的身体都很不舒服,有事情会互相帮助的。



苏秦佩六国相印的历史典故,亦是如此。六个国家会互相帮助的,因为他们在面对着共同的困难,就会互相帮助和救济,虽然可能是貌合神离,可能是表面的互相帮助,但是在面对同样的困难之时,一定会互相依靠和互相救济,互相帮助。



同道相成,共同有道德的人,共同遵守道的行为,共同遵守道的规律,去做事情的人,才会互相成就。



同艺相窥,同艺,是有着共同的才艺,共同的才能。我们把这个艺,扩大来讲,我们现在经常叫同行业,做同一件事情的人都称为同艺。窥,是暗中察看的意思,同行业之间做着相同事情的人,会互相暗中察看。



举个例子,比如开了一个饭店,会发现同行业的人,做成什么样子,其实我们心里是清清楚楚的,他家的生意如何,什么样的厨师在做饭,经营的怎么样,谁在做管理,甚至他们家的菜品都是从哪里进的,我们都会清楚,这就是同艺相窥的道理。



比如,我们经营一个公司,是做某一个行业的公司,其他和我们做同样事情的公司,其实都在暗中观察,他做成什么样子,我们清清楚楚,他做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做的,我们也清清楚楚,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更要持身中正。



当我们在某一个行业做事情,如果得罪了很多人,或者说持身不够中正的时候,同行业一定会站出来攻击于我们,因为同行业的人,做着同样事情的人,更加清清楚楚地,可以看到我们的缺点,和我们致命的问题。



好比是我们自己,做某一件事情,同样别人也在做这个事情,我们能看到他致命的缺点,和他真正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同行看的是门道,我们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可以通过他人的行为,了解他正在做的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



比如,我们是讲修行的,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很多其他的老师也在讲修行,也在讲传统文化,难道我们看不出他的问题所在吗?难道看不出他讲的是真还是假吗?是清清楚楚的。



再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自己是做蛋糕的店铺,难道看不出来其他的蛋糕店里面用的材料,是好还是坏,他卖的价格是值还是不值?同行之间是清清楚楚的。我们更要持身中正,否则一定会有很多缺点暴露,最后沦为被人家攻击的把柄,会出问题的。



比如,我们在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两个同样做市场经理的人,是可以看出对方真的有问题,还是假的有问题,如果他做的不好或许可以欺瞒他人,但是同样作为另一个部门的市场部经理,其实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同艺相窥。



我们再去看历史,也是同样的,一样在朝为官的人,可能欺瞒得了人民,欺瞒得了君上。可是同样作为大臣的官僚,一定可以看出来他身上的问题,因为他也在默默地观察着我们,观察着对方。



《大学》中讲:“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我们的行为都是被很多人,看在眼里,都是被很多人背后指指点点,非常的严格,我们就更要明白,持身中正是何其重要,否则一定会被内行看出门道,最后一定会身败名裂。



做事情要以修身为本,我们持守仁、义、礼,去做事情就好了,我们不怕任何人的窥探,在任何人面前,都是光明正大的,这个时候没有隐患。



同巧相胜,巧字用的特别好,通常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才称为巧。同样是做得好的人,一定会一争高低的,这是自然规律,阐述的道理就是如此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竞争是在所难免的,只要同样做得好的人,一定会一争高下。我们去看古人,也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是武林高手,一定会不停地有武林人士,上门挑战,因为他认为自己也是高手,一定要和我们一争高下的。



我们在这个时代,也是一样的,任何生意都会有人明里,或者暗中和我们一争高下,我们坦然的去面对,一切要发生的事情就好了,我们只需要让自己持身光明,做的事情坦坦荡荡,不惧风雨,也不怕任何的事情发生。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以上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是无法违背这些道理的。我们说同美相妒,有没有可能同美不相妒忌,不可能的。同艺相窥,有没有可能做同样事情的人,不会暗中察看,不可能的。只要是做同样的事情的人,一定会被人暗中察看。



同利相忌,只要有共同的利益,一定会互相猜忌,忌惮和忌讳的。这就是《素书》所告诉给我们,自然而然的道理,不可违背,一定会出现的。



整个这一段话,所阐述的道理,看似简单,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却可以千变万化。举个例子,同美相妒,同样有美貌的人,做相同事情的人,一定会相互妒忌。我们用的时候怎么用,首先我们如果处上位,要去避免相同美丽的人做同一件事情,或同一种职位出现,就会避免相互妒忌。



那如果反着用,两个同样画画的人,如果我们和其中一个人讲,另外一个人的画,比他画得好,就开始心生妒忌了,有的人的妒忌会很明显,有的人的妒忌或许不明显,但是心中一定是不服气的。



所以我们看宫斗剧,都是这样产生的,都是我们告诉其中某一方,对方所做的事情和他差不多的,甚至有人会觉得比他更好,这就是挑拨离间。



真正理解《素书》所讲的内容,用起来是千变万化的。同爱相求怎么用?比如,我们要想和一个人,有更多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和他有同样的爱好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喜欢一个人,想要去追求一个人,怎么办?去找和他同样的爱好,就有机会交流和探讨。比如,想让孩子和我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怎么办?孩子爱好什么事情,我们也去爱好,这个时候自然相求,互相就会探求交流和分享,就达到了某种共鸣。我们经常讲投其所好,就是这个道理。



《素书》所告诉给我们的内容,在应用的时候可以千变万化,正着用,反着用,都可以的,这就是奇妙之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皓轩讲素书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

by:皓轩哥是也

三十五佛忏悔文

《三十五佛忏悔文》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

by:根让8000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

作者:南康白起策划:锁儿哥播讲:阿斗(听友)制作:锁儿哥

by:1069FM团队

我等你等到三十五岁

人们常说时间才是最伟大的,一切都会被它消磨殆尽,无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最终都会过去。我只能慢慢向前走,也许很多年以后,再回忆起今天的种种,那时候,心里或许...

by:一茶一猫

贤讲透素书智囊

为什么樊哙不能,而张良能劝阻刘邦?为什么孔子表扬受人牛的子路,而批评子贡?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当初那个少年,后来怎样?历史上的智囊故事,就像一个个沙盘公案,仔细琢...

by:臧贤凯

素书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

by:爱读古文的龙

素书

内容简介《素书(典藏版)》仅有六章、一百三十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对复杂的人性把握得入木三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得细致入微。内...

by:渔樵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