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在的时候,香港人过得真正“好”吗?

2023-09-08 08:40:1611:01 2697
声音简介

最近,国泰航空由成都飞往香港的CX987航班爆出的歧视普通话乘客事件,引发了国人的众怒。

国泰航空的机身,都是全英文,没有一个汉字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贴出了自己压抑了许久,有关国泰航空区别对待乘客的亲身经历。

愤怒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国泰”中的“国”字,指的是哪个国?

太古集团最大的股东是英国人,但总部设在香港

很明显,类似的操作,可不是国泰一家企业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理念。

比如,在某些香港茶餐厅,就是看语言下菜碟的。

一些服务行业,不单是讲普通话,他们察觉出你说的粤语不是港式粤语,可能一样会端架子,态度差。比如下面这位网友的经历,即便说粤语,但在国泰的航班上,他依旧遭到了歧视。

不过,如果你换成流利地“洋文”跟他们交流,那服务会马上提高好几个档次。如果直接来个洋人需要他们提供服务,那态度,可能堪比太监伺候君主一样的体贴。

显然,事情的本质,并不是表面上的“语言歧视”那么简单,只不过是更容易体现在语言上罢了。

一口洋腔洋调,原本正是被殖民的惨痛教训,某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这....似乎可以参考电影《被解救的姜戈》,里面的黑人管家,他生平最恨的,就是自由黑人!

作为前辈们早就经历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的大陆人,咱们确实无法想象:一些曾经的西方殖民地的二等公民,为何竟然对自己的前殖民地身份“引以为傲”?

这些人为何会对9500多公里之外的那个曾经在这里作威作福榨取血汗,如今已经霜打的茄子一般的老旧帝国,怀揣着一种莫名的归属感?

比如,这是去年9月,一些香港人自发悼念英国女王的情形。

人家女王的亲孙子,倒是很淡定。

可惜的是,曾经的殖民时代,那些“洋大人”们,打心底里,根本就没在乎过香港人。

接着,咱们捋一下历史。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仅出动4000人的舰队,就一路从广州打到了天津。

1842年8月29日,在英军“康华丽号”上,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一个条款就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其实,早在鸦片战争中,1841年1月26日,英军已经武装占领了香港。这样的操作,只不过是逼迫清政府将其非法强占“合法化”而已。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为99年。

但租金,英国人可是一个大子都没掏过。

这部分是后来的新界,面积为前两者的十倍大小。

所以,按照当年大清国的不平等条约,本岛和九龙是永久割让的,“租”的是新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英谈判,也主要是围绕着香港岛和九龙的归属进行的。

最终,英国人屈服了,中英双方重新签了协议。

香港问题谈妥后,英国女王夫妇开启了隆重的访华活动

在被英国殖民的这一个多世纪里,占香港人口98%的华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曾长期不能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和参政权。

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人的尊严都没有,经常遭到公开笞刑和搜身。

鲁迅在1927年《语丝》上的一篇文章里曾写道

“即如今天的香港《循环日报》上,有这样两条琐事:第一条我们一目了然,知道中国人还在那里被抽藤条。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香港英国警察搜身华人劳工

1843年,港英政府规定,华人夜晚行走时,必须“手持灯笼,以便识别”,这个政策直到1897年才被废除。另外,还曾效仿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规定,华人不准与英人共用马场看台及其他一些公共设施。

旧香港街头

而自诩为“民主机构”的港英政府,总督是英国下议院推举出来,由女王直接任命的。早期的行政局和立法局的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英国派来的,只有基层的办事员,才由会说英文的中国人担任。

也正因如此,近代香港本土的“精英圈”,都很重视英文。

香港电影《浮城大亨》里的男主,就是从刻苦学习英文开始一步步走向上层阶级的

最初的38年里,香港立法局中没有一个华人议员。直到1880年,第一位华人伍廷芳才被委任为非官守议员。

伍廷芳上任后曾到处奔走呼吁,积极为在港华人争取权利。其中的两个主要议题就是,废除歧视华人的相关政策,比如针对华人的公开笞刑,以及很多领域只面向英语人群开放的“规矩”。

遗憾的是,二战后,笞刑就被港英政府废止了,但第二个,虽然港英政府早就成了老黄历,可在在一些时候,明里暗里的,竟然还是那个殖民时代的味道。

在被殖民了80多年后,1928年,港英政府才开放了面向所有本土华人的选举权。

但同时,直到1984年,香港立法局的议员里,都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由港督直接任命的。

旧时代香港立法局

类似的还有军警等强制部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管事的都是英国人,基层警员还有个鄙视链,其中本土的中国人,长期处于最底层。

比如下图是1906年明信片上的香港警察部队。印度裔警察可以拿枪,华人警察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没有配枪资格,只能用警棍。这个“规矩”,直到1950年代,才有了改善。

其实,上述操作,属于英国人的老套路。

曾经在香港和旧中国英租界作威作福的印度警察,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也是被踩在脚下的——英属印度的基层警员,同样没有配枪资格,只能拿个小棍子执法。

甚至,在如今的印度,依旧延续着这个老殖民时代的传统。

好了,咱们再说回香港。

很明显,旧香港所谓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民主”,很多时候,仅仅是英国管理者内部的“民主”。他们构建的那套军警等强制机构,主要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镇压香港本土居民的。

再有,人权和户籍上面。即便入了英国国籍,他们是拿的也是二等公民的护照:BDTC、BNO。持有这类护照的人,不能享有英国国民的很多权利,照样还会被歧视。

电影浮城大亨里的男主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还有民生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港英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福利政策,但跟英国本土相比,简直连仨瓜俩枣都算不上,更何况这些福利原本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港英警察镇压罢工工人

就拿香港发展的比较好的教育来说。

早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就实行小学义务教育,1918又把实施强制教育的年龄规定为14岁。1944年修改的《教育法》规定,公立中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

相比之下,直到1971年,香港公立学校才实施免费小学教育,1978年,才推广的9年义务教育。

此外,更不容忽视的还有,港英政府搞得那套教育,目的很复杂。

首先,是英语教育,以及相关的英国地理、历史课程,同时融入对英国王室的效忠,以及基督教文化的相关灌输。

每款法律条文里,也都会写明不能叛逆英王陛下。

各种场所挂着英国国王的画像,港币上印的也是英国君主的头像。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画像被摘下,并由两个香港政府职员抬走的情景

显然,这套“软刀子”留下的幽灵,至今依旧在某些群体身边徘徊。

下图是1962年的香港幼儿园,从小就被英国修女带着做祷告。祷告结尾,还必须加上一句祝福英国女王的话。

半个多世纪后,这些曾经的小朋友,可能就成了下面的这种老年人了。

事实上,自打二战后,大英帝国愈发日薄西山,殖民体系全面崩塌,面对风云突变的形势,英政府早做好了从通过谈判进行新界续约,甚至到解放军武装收复香港的心理准备。

他们一边不断提升福利,一边愈发重视那套“软刀子”的力量。

这个,不得不承认,盎撒人,向来属于一个极富心机的族群。

回归后,香港司还在延续英国那个假发和长袍的传统,展现殖民残余

在他们的精心安排下,一代代的黄皮白心“香蕉人”由此产生。

咱们早就站起来了,这些人还跪着,不但不让扶,还跪出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他们哪来的优越感?论国力,英国一直在走衰。如今最说了算的那位,也不是“高贵的”白皮洋人了。以至于出现这么梗——“大英正统在印度”。

很明显,这无非是他们从小受到的言传身教和周围的环境造成的,或者是见不得大陆发展的越来越好,导致心理失衡。

这样的人,无论是层次还是心智,都缺东西,大部分为普通的小市民,或者一些服务业者。比如,国泰空乘人员。

反倒是那些见过了世面的香港明星和政客企业家们,都在努力学习普通话。

比如,香港特区“金紫荆勋章”获得者何鸿燊的子女,大部分普通话说得都非常好,不是能说清楚的那种,而是几乎没有香港腔。

特别是何鸿燊最小的女儿何超欣,麻省理工毕业后,来清华大学读了研究生。

毕业典礼上的何超欣

还有霍启刚,30多岁开始学习普通话,一年后就能面对镜头用流利的普通话侃侃而谈,让人听不出什么明显口音。

很多场合,他还会主动自我介绍——我是郭晶晶的先生。

总之,还是那句老话,香港是早就统一了,但因为没有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很多方面,明里暗里的依旧残留了一些殖民遗毒。

很多人已经走了出去,但依旧有些人,中毒比较深,扶他起来都不愿意,非要继续跪,甚至还跪出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即便他们的老祖先在自己的土地上,曾经连最基本的公民权利都没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558908exlx

那个老太太死,你不也长篇累牍地报道了几次嘛?这健忘!

猜你喜欢
富人在受穷的时候做了什么

其实富人思维说穿了很简单,就是舍得拿钱去赚钱,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这本书的核心就是这个。但不要以为你有了富人思维你就能做富人了。不要有这种幻觉

by:顾森字少川

在你彷徨的时候,总有人在前行

【内容简介】生活是有需要努力和拼搏精神的。它并不会因为你的“特殊状况”而开绿灯,它不会因为你的迷茫而有所宽容,也不会因为你的彷徨而手下留情。你所能做的,只有抛却...

by:楚婷FM

在你彷徨的时候总有人在前行|AI电子书

【内容简介】生活是有需要努力和拼搏精神的。它并不会因为你的“特殊状况”而开绿灯,它不会因为你的迷茫而有所宽容,也不会因为你的彷徨而手下留情。你所能做的,只有抛...

by:竹石文化_电子书

香港和英国的殖民地撤退史

“史鉴使人明智”。——〔英〕培根英国记者罗伯特·科特雷尔在英国出版了一本书:《香港的终结:帝国退却的秘密外交》。这本书从鸦片战争的历史讲起,一直讲到80年代中英...

by:罗伯特的世界

小时候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我,她说:桑格格居然把蝴蝶花描写成一张娃娃的脸!大家说,蝴蝶花像什么呀--!全班同学齐声说:像蝴蝶--!!老师笑意盈盈的点头,然后看着我:知道...

by:蓝夜希希

星星下时候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芒果妈妈睡前故事。听故事,看绘本。

by:芒果妈妈睡前故事

那时候

小短文,写出人的韧性

by:云白朵

当下时候

歌曲《当下时候》是一首偏民谣风格的流行作品,词曲编曲来自摇滚大鼓的创始人李亮节老师的御用制作人刘骏老师,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设计的代入感是一种阅尽千帆后的混沌感...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