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堤的卡霍夫卡大坝,还得从赫鲁晓夫“送出”克里米亚说起

2023-09-08 08:40:3815:02 4440
声音简介

第聂伯河上最关键的水利设施,卡霍夫卡大坝被炸了。

对此,俄乌互相指责,宣称对方才是这一破坏行为的幕后黑手。乌克兰更是将其描述成俄军“黔驴技穷”的龌龊行为。

而跟去年北溪管道被炸一样,西方也是第一时间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等人,都指责这是来自俄罗斯的 “令人发指的攻击”。

即便,他们手头并没有拿到什么靠谱的证据。

有关这个大坝决堤后的严重后果,大家肯定都已经看过新闻了。

客观分析,摧毁卡霍夫卡大坝,无论对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不是件有利于己方的行动,属于妥妥的“双输”。

首先,卡霍夫卡大坝位于俄控的赫尔松州地区,也是下一阶段,乌军“大反攻”的主要目标。

那么,对于即将发动反攻的乌克兰来说,炸掉大坝无疑会对乌克兰已有的作战行动造成极大的阻碍作用,还将严重引发周边地区的生态危机,对肥沃黑土地上的农副产业有致命打击。

似乎,乌克兰应该是不会干这种傻事的。

后面那个淡定玩手机的,心理素质很不错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表面上看,虽然炸掉卡霍夫卡大坝后,滔天的洪水确实可以延缓乌军的作战行动,但这个代价同样是相当不划算的。

国际法早有规定,攻击民用设施属于战争罪和引发人道主义危机的严重行为。如今俄罗斯在国际舆论上的地位相当不利,全世界的媒体都拿着显微镜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着俄罗斯的一举一动。这样的情形下,俄罗斯不敢,也不太可能会犯这般的低级错误。

卫星画面,大坝被炸之后,洪水喷涌而出

况且,随着洪水泛滥,大片俄控区也正在被淹没,特别是俄罗斯在第聂伯河左岸的坚固防线和储备物资,根本都来不及转移,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被滚滚洪水吞噬。甚至还有不少没来得及撤退的俄军,也纷纷迫爬上树木和楼顶,试图躲避汹涌的洪水。

格尼切斯克是去年俄军撤出赫尔松州首府赫尔松市后,选作的俄控赫尔松州的临时首府,这次也被水淹了

更要命的是,这还涉及到了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所在区域,也主要依靠卡霍夫卡大坝调节水源。一旦水库水源枯竭,将会因为冷却水不足而导致核电站出现一系列意外。

很明显,一旦核事故发生,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得傻了眼。造成的灾难和相关后果,也全是不可控的。双方没有能力去冒这个风险。

等待疏散的灾区居民

此外,虽然从3月开始,俄军又控制了扎波罗热核电站,但核电站还在照旧给乌克兰其他地区供电。

这个扎波罗热核电站,是乌克兰最大的核电站,发电能力占了乌克兰总发电能力的一半以上,再加上已经瘫痪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原本就特别缺电的乌克兰,接下来的日子将更不好过。

当然,无论是谁干的,最终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赫尔松的老百姓和其下游城市,都将遭遇巨大灾难。特别是原本就靠着第聂伯河远程供水的克里米亚,一下子就将过回之前缺水的苦日子。

位于赫尔松州的卡霍夫卡大坝,它可不是一座普通的水坝,而是一项巍峨耸立、高30米、长达3.2公里的巨型工程,堪称乌克兰最壮丽的水利工程和苏联时代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典范。

它的建造始于1955-1956年,属于苏联规划的庞大的克里米亚运河工程的一部分。

而这个克里米亚运河的修建,则源于至今还在被热议的一个历史事件——1954年,由赫鲁晓夫主席提议,将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划入苏联另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

从表面上看,克里米亚是赫鲁晓夫为了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送给乌克兰的“礼物”。

1954年,苏联发行的纪念乌克兰哥萨克大起义,俄乌合并300周年的邮票

有关俄乌合并,以及克里米亚的历史,这里多说一句。

客观看,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乌克兰并非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独立国家的经历,他们不是被波兰-立陶宛人统治,就是被沙俄控制。

从16世纪末开始,乌克兰境内的哥萨克部落,曾接连发动了反抗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七次大起义。

但前六次起义均被波兰人残酷镇压。

到了第七次的时候,波罗热哥萨克首领换成了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赫梅利尼茨,向东望去,陷入了沉思。

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主动率队来到了莫斯科,同沙俄帝国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宣布归顺沙俄帝国,效忠俄罗斯沙皇。

列宾名画,赫梅利尼茨基向哥萨克宣布《佩列亚斯拉夫协议》

此后,乌克兰就被称为了“小俄罗斯”。

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也顺势把沙皇的头衔从“全俄罗斯沙皇”改成了“全体大、小俄罗斯的沙皇”。

而哥萨克反波兰大起义,则扩大成了长达13年的俄波战争。

最终,波兰被打垮,不得不服软,同俄罗斯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协议》,以第聂伯河为界,如今的乌克兰东部分地区,彻底摆脱了波兰人的统治。

红线就是第聂伯河

到了18世纪末,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经过俄普奥的三次瓜分,波兰王国在地图上被直接抹掉;

波兰被瓜分后的欧洲版图

差不多同一时间段,历经数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打败了土耳其人,如今的黑海沿岸地区,比如敖德萨、尼古拉耶夫、赫尔松、马里乌波尔一带也被俄国人收入囊中

而克里米亚半岛,则是1783年,沙俄第五次克里米亚战争的最大收获——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俄罗斯从奥斯曼帝国手里最终夺得了黑海要塞——克里米亚半岛,打通了黑海-亚速海-高加索的这条战线。

此后,沙俄政府开始驱逐这里的鞑靼原住民,并大量迁入俄罗斯、乌克兰人这两个最被统治者信赖的东斯拉夫民族军民。

鞑靼人在克里米亚,逐渐成为了少数民族。此地2/3的人口,都是俄罗斯族,其次是乌克兰族。而且,经过世世代代的俄罗斯化教育,这三个民族,也几乎都只说俄语。

克里米亚人身着民族服饰庆祝入俄——前左一,俄罗斯族、紧挨着的左二,乌克兰族

这两位姑娘,是鞑靼族

再后来,到了苏联时期,克里米亚虽然紧靠着加盟共和国之一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仍旧延续老规矩,归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

卫国战争中,英雄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还谱写了一段壮烈的悲歌。

直到1954年,赫鲁晓夫做出了前面说的那个决定。

照说,“俄乌合并300周年”确实值得苏联举国隆重庆祝,但为何非要把克里米亚当成庆祝“基辅罗斯兄弟团结一致”的礼物,从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手中转给了另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呢?

有人说,这是出于赫鲁晓夫的私人感情。

这方面,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虽然赫鲁晓夫是个纯正的俄罗斯族的苏联人,但乌克兰可算是他的起家之地~他跟玉米的最早结缘,就在乌克兰,还有大名鼎鼎的赫鲁晓夫楼,也是他在乌克兰成功尝试过,又进行全国推广的。

但如果说这就能解释全部,显然是不客观的。

送出克里米亚,并非赫鲁晓夫自己喝醉了以后一时冲动的任性决策。

当年,赫鲁晓夫确实是以苏共领导人的身份,签署了苏共主席团决议,建议最高苏维埃开会研究讨论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的问题。

但客观看,在苏联体制框架下,赫鲁晓夫还远未达到个人说了算,一拍大腿就能左右国家决策的地步。

毕竟,就算是封建时代的皇帝,做出重大决策前,也得开个朝会,请大臣们参与集体讨论,充分听取各方建议。

更何况,根据《苏维埃宪法》第23条规定,未经有关共和国同意,苏联境内共和国的边界不能重新划定。因此,整个转让流程必须得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批准。

历史上,赠送克里米亚,是赫鲁晓夫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共同提出议案,并经过苏联高层领导班子们的反复讨论表决后的一个“国家行为”。

被后人遗忘的马林科夫

而莫斯科方面的主要考虑,是要集中解决困扰了几个世纪的克里米亚供水问题。

虽然地理位置上,克里米亚半岛靠着海,但由于克里米亚山脉的阻挡,它的年降水量只有300-500毫米。而且,地形和气候因素又导致克里米亚半岛内的河流非常短小,经常断流。

因此,干旱缺水一直困扰着当地的生产生活。

比如,在这片滨海宝地上,曾经的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原住民,就没有进行过太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而是靠畜牧业和绑架人口为主要营生——大量的俄罗斯、乌克兰人、亚美尼亚人被鞑靼人绑架,贩卖到黑海对岸的奥斯曼帝国做奴隶。

历史上唯一的奥斯曼苏丹皇后许蕾姆,就是被绑架过去的乌克兰人——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时间里,只有许蕾姆和苏丹有正式的婚姻关系,享有奥斯曼皇后的名分。

除此之外的任何时代,奥斯曼苏丹都是不结婚的,只有这个乌克兰女子打破过“祖制”。

土剧《宏伟世纪》第一季,许蕾姆和苏莱曼的大婚现场

好了,咱们再回到克里米亚的话题上来。

缺水,鞑靼人能凑合;但俄罗斯人,不凑合,一直在想尽办法搞水过来。

从18世纪末,第五次俄土战争后,沙俄占领了依附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汗国,并将其直接并入了帝国的行政区划开始,俄罗斯的统治者们,就筹划起了解决克里米亚半岛供水问题的方案。

但由于科技水平和资金的限制,无论是沙俄帝国,还是苏联政府早期,相关方案和设计都仅仅停留在了图纸上。

克里米亚地区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淡水和电力方面,都严重依赖刻赤海峡对岸的俄罗斯的支援。

到了1950年代,当年的苏共中央考虑到,如果将克里米亚半岛划归给另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话,就更方便在同一行政区划里进行水资源、电力和其他物资的调配,将非常有助于克里米亚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改善。

于是,这就有了作为“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的礼物”,将俄罗斯的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的操作。

毕竟,这在当年的充满自信的苏联领导人看来,简直就跟左兜掏右兜的一般——什么俄罗斯、乌克兰的,红旗下,大家不都是苏联人嘛,而苏联铁定将会“千秋万代”,自然怎么有利于建设发展,就怎么来了。

克里米亚被划给乌克兰后的第二年,1955年,克里米亚运河动工。

乌克兰方面按照最高党中央的指示,非常用心地搞起了建设——西起乌克兰塔夫里斯克市,从第聂伯河引水,沿途建有7座水库,将第聂伯的河水一路向东引到克里米亚半岛东端的刻赤市,在向刻赤市供水的同时解决沿途的农业灌溉和工业居民用水问题。

整个北克里米亚运河主河道长402.6公里,宽150米,深7米,流域总长度1500公里,花了13年的功夫建成,堪称当年苏联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典范。

长期困扰供水供电问题,彻底迎刃而解。

而如今这个被“神秘势力”炸毁的卡霍夫卡大坝,则属于宏大的克里米亚运河工程的一部分。围绕这个大坝和水电站,还兴起了一座苏联特色的工业城市——新卡霍夫卡市。

后来的1970年代初,苏联筹建扎波罗热核电站时,则专门选了靠近卡霍夫卡大坝的位置。

核电站,一般都会选择建在海边,因为它需要大量的冷却水。

不过,波罗热核电站虽然位于内陆,但靠着卡霍夫卡大坝提供的第聂伯河水源,依旧能从容应对,顺利运营。

同时,正如前面说得那样,卡霍夫卡大坝和从中穿流而过的克里米亚运河,还事关克里米亚半岛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非常说明问题的就是,2014年春,克里米亚公投之后,乌克兰政府一怒之下,在赫尔松地区卡霍夫卡大坝的下游,紧急修了个水闸,把运河给截断了。

克里米亚不得不又过回了之前缺水缺物资的苦日子。

这番刺激,让囊中羞涩的俄联邦政府下定决心,要下本儿在刻赤海峡上造桥。

2018年5月15日,刻赤大桥公路部分通车。

当年现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普京专场来剪彩并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还亲自驾驶卡玛斯卡车,率领着由30余辆重卡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驶过克里米亚大桥。

没成想,去年10月,克里米亚大桥,也燃起了熊熊火焰....

可以说,卡霍夫卡大坝被炸了,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克里米亚废了一半。这对克里米亚而言,真的是一场超级大灾难。

那么,咱们再回到开头,如果大坝真是俄罗斯的蓄意毁坏,受苦的却是自己控制的克里米亚和扎波罗热核电站,这是要图什么呢?

按照西方的逻辑,似乎俄罗斯总爱挑自家的东西炸。上次炸了俄罗斯自己耗巨资建起来的北溪2号,这次又炸了俄罗斯实控区域内的巨型水坝,下次呢?俄罗斯人是不是要去炸克宫了?

乌克兰的理由和上次北溪2号事件一样,上次是俄罗斯为了不给欧洲输送能源;这次是俄罗斯为了放水淹掉双方共同的战场。

然而,你再细品品,这理由在逻辑上似乎还是站不住脚的。

毕竟,你听说过商家为了不卖东西给某个人,非要自己把自家店砸了的逻辑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凯源短篇—决堤

我的心脏如今总会在某种时刻漏跳几拍。而改变我心率的这种东西,名字应该叫做源能量。凯源短篇—《决堤》作者:阿宴播讲:南城雨落

by:南城雨落_lr

黄蜂的卡片

黄蜂官方账号。盗版必究

by:黄蜂_med

非凡的卡洛琳

卡洛琳是一个非凡的小女孩!凭什么这样说?和普通的女孩子不同,卡洛琳不赖在妈妈的怀抱里,也不缠在爸爸的膝盖上,而是特立独行,像一个独行侠,自己去四处闯荡!她还是一...

by:静夜回声

【永远的卡农】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by:KenMiya

荷兰-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坝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我们都知道荷兰是有名的低地之国,在这种地理环境之下与海洋“争夺”土地就在所难免了。荷兰最大的...

by:恋景旅行APP

不一样的卡梅拉

女儿爱上爸爸给她读不一样的卡梅拉

by:一门心思看雄安